赵桂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声门显露困难者使用GlideScope可视喉镜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与普通喉镜相比,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Mallampati评分Ⅲ~Ⅳ级的胸部肿瘤患者行双腔支气管插管时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术前评估Mallampati评分Ⅲ~Ⅳ级的食管癌或者肺癌患者,随机分为G组和M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GlideScope视频喉镜和普通直接喉镜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记录插管一次成功的人数、需要环状软骨压迫的人数以及声门暴露程度,并记录气管插管时间。结果声门显露情况:Cormack&Lehanef分级:M组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12例,Ⅳ级5例,G组声门显露明显改善,其中Ⅰ级16例,Ⅱ级4例,Ⅲ级0例,Ⅳ级0例。两组患者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G组90.0%,M组50.0%,G组显著高于M组(P〈0.05);需要喉部按压的例数:G组2例次,M组18例次。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G组(51.3±23.4)s,M组(66.2±26.6)s,G组插管时间显著短于M组(P〈0.05)。结论 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的双腔支气管插管时比使用普通直接喉镜安全、有效,插管成功率高,为解决临床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 承耀中孙莉武小勇丁超郑春京赵桂军
- 关键词:胸部肿瘤双腔支气管插管
- 超声引导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通过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比较,评价超声引导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消化道肿瘤切除术病人12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60):体表解剖标志组(AL组)依据体表解剖标志定位,引导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超声组(US组)使用便携式彩超定位,引导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两组均于气管插管前进行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时间、穿刺成功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US组全部穿刺成功,AL组有1例穿刺失败.与AL组比较,US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穿刺部位血肿、气胸和误穿动脉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定位准确,成功机率高,并发症少,其效果优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 丁超孙莉王海承耀中赵桂军张燕
- 关键词:多普勒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 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时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其诱发患者咳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20例,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n=105):常规组(Ⅰ组)、预注射组(Ⅱ组)、稀释组(Ⅲ组)和后注射组(Ⅳ组)。麻醉诱导:Ⅰ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0μg/m1)2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1mg/kg;Ⅱ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50μg/m1)0.5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1mg/kg、芬太尼(50μg/m1)1.5μg/kg;m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0btg/m1)2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1mg/kg;Ⅳ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1mg/kg、芬太尼(50μg/m1)2μg/kg。注药完毕后2min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前观察咳嗽、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于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咳嗽时、气管插管时记录HR和有创动脉压。结果与Ⅰ组比较,其余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Ⅳ组患者咳嗽发生率和咳嗽程度降低(P〈0.05)。四组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时芬太尼稀释给药、给予预注剂量或后注射均可明显降低其诱发咳嗽的发生,其中后注射效果最佳。
- 丁超孙莉张燕王海承耀中赵桂军
- 关键词:芬太尼咳嗽麻醉
- 老年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例年龄大于65岁,拟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左后外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开胸后单肺通气(SLV)管理,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从清醒状态到气管拔管阶段的脑氧饱和度变化,并观察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标准监测参数,在对应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结果①清醒状态时测定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为66.5%±2.2%,麻醉诱导后侧卧位双肺通气时rSO_2为56.2%±2.6%,在SLV期间rSO_2降为50.4%±2.2%,拔管时rSO_2为62.2%±2.1%;在SLV期间,所有患者rSO_2下降≥18%,70%(14/20)的患者降幅超过20%,30%(6/20)的患者降幅超过25%;SLV期间rSO_2绝对值低于50%的患者占30%(6/20)。②rSO_2的降低与SLV时间、BIS值、SpO_2、MAP、体温、PaCO_2、PaO_2、Hct、Hgb、SaO_2等临床监测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均发生脑氧饱和度的降低,有30%的患者rSO_2绝对值低于50%;rSO_2的降低与常规临床监测参数间无明显相关性。
- 丁超孙莉张燕王海承耀中赵桂军
- 关键词:开胸手术单肺通气
- 全身麻醉快速诱导方法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比较两种全身麻醉快速诱导方法对芬太尼诱发咳嗽反应的影响。方法 210例ASA Ⅰ级或Ⅱ级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Ⅰ)和对照组(Ⅱ),麻醉诱导方法分别为:组Ⅰ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1mg/kg、芬太尼2μg/kg;组Ⅱ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罗库溴铵1mg/kg。两组病人于诱导后2分钟进行气管插管,观察插管前咳嗽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记录诱导前(T_1)、诱导后(T_2)、咳嗽时(T_3)、插管时(T_4)的SPO_2、ABP和HR。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T_1、T_2、T_3、T_4时间点的SPO_2、AB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Ⅰ咳嗽的发生率为1.9%,明显低于组Ⅱ的35.2%;组内比较咳嗽时(T_3)的ABP、HR均较T_1、T_2明显升高。结论全身麻醉快速诱导的给药顺序对芬太尼所致咳嗽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
- 丁超孙莉张燕承耀中赵桂军
- 关键词:芬太尼全身麻醉咳嗽反射
- 老年食管癌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术中脑氧饱和度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研究老年食管癌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与术中脑氧饱和度(rSO_2)降低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78例年龄大于65岁,拟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左后外切口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单肺通气(SLV)管理,应用脑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从清醒状态到气管拔管阶段的脑氧饱和度(rSO_2)变化,并观察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和标准监测参数,在对应时间点进行血气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镇痛,在术前2天和术后4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根据评估结果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64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人组,全身麻醉术后POCD发生率为28.1%(18/64);在SLV期间,rSO_2绝对值低于50%的患者比率为29.7%(19/64),POCD与rSO_2绝对值低于50%具有明显相关性;POCD组的MMSE基线变化率明显大于非POCD组。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POCD发病率较高,与单肺通气期间脑氧饱和度绝对值低于50%有明显相关性。
- 丁超孙莉张燕王海承耀中赵桂军
- 关键词:脑氧饱和度监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食管癌
- 切口浸润罗哌卡因对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局部切口浸润对患者在全麻下行甲状腺手术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40例甲状腺择期手术患者分为罗哌卡因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每组各20例.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结束.术中使用Bls监测麻醉深度,维持在50~60之间.切皮前10分钟分别用05%罗哌卡因10ml和09%生理盐水10ml进行切口局部皮下浸润,两组溶液均未加入肾上腺素。记录手术前、切口浸润即刻.切皮即刻及其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罗哌卡因组切皮后1分钟,2分钟、5分钟、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的MAP、HR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结论;0.5%罗哌卡因切口浸润麻醉.有效地预防了早状腺手术患者在全麻手术时切皮、缝合皮下组织、缝合皮肤时血压和心率的升高。
- 赵桂军孙莉承耀中丁超郑春京刘若杉
- 关键词:罗哌卡因全麻甲状腺手术血流动力学
- 超声引导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与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比较
- 丁超孙莉王海承耀中赵桂军张燕
- 关键词:多普勒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 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联合加强型气管导管用于上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评价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联合加强型气管导管用于上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拟经前外侧开胸行上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22例,年龄24~66岁,体重48-78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Ⅰ组)和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联合加强型气管导管组(Ⅱ组),每组11例。Ⅰ组术中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技术行单肺通气;Ⅱ组采用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联合加强型气管导管进行气道管理,需单肺通气时可应用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进行肺隔离。两组均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气管内导管定位。记录气管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情况、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次数、气道峰压增加情况、肺萎陷程度、术后咽痛声嘶的发生情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情况。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气管插管时间缩短,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气道峰压增加率和术后咽痛声嘶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定位时间、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次数、肺萎陷程度及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联合加强型气管导管用于前外侧开胸行上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气道管理的效果优于双腔支气管导管。
- 丁超孙莉张燕承耀中赵桂军
- 关键词:纵隔肿瘤
- 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被引量:8
- 2009年
- 肋间神经阻滞是开胸手术围术期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阻止伤害性刺激传入及其所导致的外周和中枢敏化,发挥镇痛效应,减少镇痛药用量。传统肋间神经阻滞需借助于体表解剖标志、动脉搏动、针刺异感及神经刺激器探查定位技术寻找神经,而在体表解剖标志不清、神经位置变异、小儿手术、意识不清或全身麻醉状态下,常易导致阻滞失败。借助超声技术实施神经阻滞可引导穿刺针准确定位,直视下观察穿刺路径及局麻药扩散和分布情况。本研究拟通过与传统肋间神经阻滞对比,评价肺叶切除术病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丁超孙莉牛丽娟王海承耀中赵桂军
- 关键词:肋间神经阻滞肺叶切除术超声引导围术期镇痛伤害性刺激神经刺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