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晞衷
- 作品数:44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前臂上部尺侧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为肘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皮瓣供区。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及其肌皮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与尺动脉肌皮支、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起点距肱骨内上髁(5.3±1.0)cm,外径(1.9±0.3)mm,其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沿尺神经沟上行,沿途分出1~2支外径(1.1~0.3)mm的肌皮支,分布前臂上部尺侧。尺动脉近端肌皮支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下方(8.4±1.4)cm,外径(1.3±0.3)mm。两者肌皮支在皮下相吻合。结论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皮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肘部周围软组织缺损。
- 张建民陈振光张发惠郑和平谢晞衷
- 关键词:前臂
- 手部软组织缺损急诊皮瓣修复
- 2001年
- 目的 :总结手部软组织缺损各种皮瓣修复的特点。方法 :采用V -Y皮瓣、邻位皮瓣、胸腹部带蒂皮瓣、游离足背皮瓣及第一趾蹼皮瓣等修复手部各部位组织缺损。结果 :2 5 0例 2 6 6个皮瓣 ,完全成活 2 41个皮瓣 ,占90 6 % ;边缘部分表示皮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 2 3个皮瓣 ,占 8 6 % ,2例皮瓣坏死面积占皮瓣总面积约 30 % ,占 0 7%。结论 :指端缺损采用V -Y皮瓣或锁骨下皮瓣修复效果好 ;虎口区采用游离第一趾蹼皮瓣具有皮瓣质地好、感觉恢复佳的优点 ;大面积多部位缺损采用S形或联合皮瓣治疗效果满意 ;
- 孟宏谢晞衷黄建华方向京吕海建黄颖江
- 关键词:手损伤外科皮瓣皮肤移植手部软组织缺损急诊
- 复杂指蹼畸形的整复
- 1999年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1987年-1997年收治指蹼畸形病人85例,110个指蹼。其中男性55人,女性30人。年龄2岁-50岁;其中16-35岁60人,学龄前儿童10人。畸形原因:先天性畸形42例,机器压伤20例,烧伤18例,刀砍伤5例。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3周,最长3年。拇指蹼畸形45例,2-4指蹼畸形40例。
- 孟宏谢晞衷黄建华梁郁
- 关键词:先天性畸形整复手术时间烧伤拇指学龄前儿童
- 股骨重建交锁钉治疗股骨近端合并股骨干骨折
- 2004年
- 目的 :讨论股骨重建交锁钉在股骨近端合并股骨干复杂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14例创伤性骨折 ,均为股骨近端合并中上段或中下段复杂骨折 ,均采用重建交锁钉固定。结果 :12例获得随访 10~ 2 5个月 ,术后无需外固定 ,可早期功能锻炼 ,优良率为 91.7%。结论 :对股骨近端合并同侧股骨干复杂骨折 ,重建交锁髓内钉治疗效果良好 ,功能恢复佳。
- 孙春汉郭汉明谢晞衷孟宏
- 关键词:股骨近端交锁钉复杂骨折骨重建股骨干骨折
- 螺旋CT扫描下颈椎为下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提供依据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椎弓根尺寸、进钉点和进钉角度为置入椎弓根螺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2月-2005年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收治怀疑颈椎损伤患者60例,男30例,年龄(42.9±18.9)岁,女30例,年龄(42.2±14.9)岁。排除颈椎病理改变。60例患者行颈椎CT扫描,扫描范围C2~T1,扫描电压140kV,200~250mA。【结果】颈椎椎弓根平均内径为1.3~3.3mm,颈椎椎弓根平均外径为4.0~7.0mm,最小的椎弓根宽度在女性颈3椎体,最小的椎弓根外径为3.2mm,最大椎弓根宽为C7,男性为11.1mm,女性为6.6mm。平均内壁皮质骨厚度为1.5~1.9mm,平均椎弓根轴长度29.3~33.7mm,平均椎弓根长轴与中线的夹角40.6°~49.6°,颈椎弓根钉进钉点到中线的垂直距离平均为20.2~23.7mm。【结论】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应行CT测量,螺钉角度接近50°,椎钉角度尽可能侧块的外侧。
- 赖志军郭汉明谢晞衷钟兰生武明鑫
- 关键词:颈椎摄影测量法
- 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并发症及防治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为了提高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效果。方法 总结用第三代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 90例胫骨干骨折的并发症 ,男 75例 ,女 15例 ,平均年龄 4 3岁 (17~ 84岁 )。结果 82例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14 3个月 ,术中并发症 6例 (7 3% ) ,其中术中骨折 2例 (2 4 % ) ,远端锁钉未穿过锁孔 2例 (2 4 % ) ,胫骨内翻畸形 1例 (1 2 % ) ,胫骨外翻畸形 1例 (1 2 % ) ;术后并发症 7例 (8 5 % ) ,其中胫骨内翻畸形 1例 (1 2 % ) ,骨不连 1例 (1 2 % ) ,伤口感染 3例 (3 7% ) ,髓内钉断裂 1例 (1 2 % ) ,远端锁钉退出 1例 (1 2 % )。结论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 赖志军谢晞衷谢惠缄郭汉明张建民黄玉良蔡宏华
- 关键词:胫骨干骨折并发症骨不连伤口感染
- 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
- 2001年
- 目的:探讨AF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对66例胸腰椎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复位内固定,并通过X线、CT检查对AF疗效进行分析,术后平均随访 14个月。结果:术前 Frankel分级B~D级者均有1~2级的进步。无医源性神经根损伤体征,无断钉现象。无早期感染病例,但有2例在术后6个月以后出现螺钉周围感染。结论:AF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疗效显著等优点。
- 张建民谢晞衷谢惠缄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骨折固定术AF内固定系统
- 改进菱形皮瓣修复头面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为了提高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1994年-2002年根据Z字成形及几何学原理,应用改进菱形皮瓣转位修复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形成的皮肤组织圆形缺损创面36例,其中有2个感染创面,创面缺损部位:头部8例、面部28例。皮肤圆形缺损创面直径1.5cm-3cm。造成皮肤创面缺损的原因有皮肤血管瘤、黑毛痣、皮肤鳞状上皮癌等病灶切除术后所致皮肤缺损。结果34例伤口甲级愈合,外形美观,没有形成直线瘢痕;2例创面皮瓣远端中间部分1cm-2mm小范围皮肤干性坏死经换药后治愈,手术获得良好效果。皮肤鳞状上皮癌病人在伤口拆线后按常规进行放疗,皮瓣没有发生放射性损伤。结论应用改进菱形皮瓣修复皮肤圆形组织缺损具有设计合理、灵活性强的优点,是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皮肤缺损修复的一种良好方法。
- 谢晞衷孟宏梁郁
- 关键词:菱形皮瓣肿瘤皮肤缺损
- 经11肋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在胸腰椎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本研究中作者探讨经11肋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在胸腰段中应用,研究患者早期和晚期并发症。方法从2003年至2005年15例患者行经11肋胸膜外腹膜后入路,病变位于胸11至腰1,平均随访37.5个月。男性1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5岁(23~54岁),其中骨折11例,肿瘤2例,感染2例。结果没有1例神经功能加重。没有一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只有1例术后需停留胸管。结论经11肋胸膜外腹膜后入路可成功治疗胸腰段各种病变,作者认为以前的此入路只提供有限的显露。
- 赖志军郭汉明谢晞衷谢惠缄黄玉良蔡宏华孙春汉缪海雄
- 关键词:胸腰椎腹膜后脊柱融合
- 病房环境细菌监测在烧伤治疗的意义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烧伤病房环境细菌与烧伤创面感染菌的关系 ,指导烧伤治疗前瞻性用药。方法 :1997年 10月~ 1999年 6月对烧伤病房空气、医护人员外露手部以及烧伤创面感染菌进行每周 1次细菌检测。按卫生部颁布的《消毒卫生系列标准》采集空气标本 918个 ,创面分泌物标本 40 9个 ,医护人员手采样标本 2 38个 ,送细菌培养分类。结果 :病房空气标本检出致病和条件致病菌 14 7例次共 2 2个菌种 ,医护人员的手检出 6 2例次共 10个菌种 ,创面分泌物检出 10 6例次共 2 1个菌种。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葡菌为主要感染菌 ,占 5 0 94% ,也是空气和医护人员外露手部主要检出菌 ,占 34 6 9%和 6 2 90 % ,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结论 :空气和医务人员手部携带菌与创面感染菌密切相关 ,并随时间延伸而相互影响。
- 徐俊赐郑秀先谢晞衷陈国强
- 关键词:烧伤病房空气微生物学带病原状态细菌监测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