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夏嵩

作品数:192 被引量:1,152H指数:23
供职机构:青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9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农业科学
  • 47篇建筑科学
  • 42篇天文地球
  • 10篇生物学
  • 8篇水利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矿业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8篇植物
  • 41篇抗剪
  • 39篇抗剪强度
  • 29篇黄土区
  • 26篇盆地
  • 22篇土壤
  • 22篇灌木
  • 22篇草本
  • 19篇洞室
  • 19篇黄河源区
  • 18篇地下洞室
  • 18篇西宁盆地
  • 18篇边坡
  • 18篇草本植物
  • 17篇植物根
  • 17篇围岩
  • 16篇低地
  • 16篇低地应力区
  • 16篇青藏
  • 16篇草地

机构

  • 172篇青海大学
  • 91篇中国科学院
  • 29篇中国科学院大...
  • 22篇长安大学
  • 17篇清华大学
  • 6篇陕西理工大学
  • 4篇西安工程学院
  • 3篇山西省交通科...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青海省畜牧兽...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青海省地质测...
  • 1篇甘肃省交通规...
  • 1篇青海省第三地...

作者

  • 192篇胡夏嵩
  • 77篇朱海丽
  • 72篇李国荣
  • 42篇余冬梅
  • 42篇刘昌义
  • 24篇李希来
  • 22篇赵法锁
  • 21篇毛小青
  • 21篇付江涛
  • 19篇刘亚斌
  • 16篇卢海静
  • 14篇乔娜
  • 14篇陈桂琛
  • 14篇余芹芹
  • 14篇李淑霞
  • 12篇赵玉娇
  • 11篇李华坦
  • 10篇张兴玲
  • 10篇陈文婷
  • 10篇李光莹

传媒

  • 17篇水土保持研究
  • 15篇岩石力学与工...
  • 12篇农业工程学报
  • 12篇盐湖研究
  • 11篇青海大学学报...
  • 10篇工程地质学报
  • 10篇水文地质工程...
  • 10篇中国水土保持
  • 8篇干旱区研究
  • 8篇人民黄河
  • 7篇草地学报
  • 6篇水土保持通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3篇草业学报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冰川冻土
  • 2篇地质与勘探
  • 2篇山地学报
  • 2篇泥沙研究
  • 2篇西安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10篇2024
  • 19篇2023
  • 14篇2022
  • 7篇2021
  • 9篇2020
  • 16篇2019
  • 9篇2018
  • 8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9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扎麻山南坡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铜多金属矿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文中对青海都兰扎麻山南坡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扎麻山南坡花岗岩稀土总量较高,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具有δEu负异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的"V"字型,明显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Ba、Sr、Nb、Eu等元素,可能为后碰撞阶段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表明,都兰扎麻山南坡花岗岩形成于碰撞期后由压性转为张性的构造环境。该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元素含量高,在类型上属于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Cu、Ag、Pb、Zn矿床。
彭杨伟胡夏嵩常华进张天继夏楚林周淑敏
关键词:地球化学花岗岩
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工程地下洞室工程为例,依据洞室围岩位移监测资料,研究了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认为地下洞室开挖后,顶拱围岩沉降量明显大于侧壁位移收敛量,并指出了影响区内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表现在七个方面。该项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地下洞室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地下洞室工程顺利进行。
胡夏嵩赵法锁
关键词:水利工程地下洞室围岩
草地覆盖度和鼠丘对高寒草地表层土壤颗粒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揭示黄河源区高寒草地表土颗粒粒径组成的变化特征,阐明影响草地土壤退化的因素,并进而为黄河源区退化草地的综合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以青海省河南县禁牧区自然条件下不同覆盖度(0%,5%,25%,50%,75%和100%)和2类鼠丘的新旧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分析黄河源区不同盖度草地及鼠丘分布对草地表土颗粒粒径组成的影响。[结果](1)高寒草地表面土壤平均粒径随草盖度的降低而增加,其中粒径小于2μm的土壤粒径含量变化幅度最小,20~50μm和50~250μm的粒径含量变化幅度最大,粒径为20~50μm的土粒是土壤侵蚀相对敏感的颗粒。(2)黄河源区未退化草地表层土壤粒径组成主要以粉粒为主,黏粒、粉粒含量和盖度间呈线性正相关,砂粒含量与盖度间呈线性负相关。裸地砂粒含量较原生草地增加了21.96%,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鼠丘分别增加了27.86%和33.14%。(3)形成时间相同的2类鼠丘土壤粒径组成特征差异性不明显,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旧鼠丘的黏粒含量较新生鼠丘分别减少了5.85%,6.32%,粉粒分别减少了28.99%,23.01%,砂粒分别增加了34.84%,29.33%,土壤平均粒径增加了近2倍,鼠丘表层土壤呈现出明显的土壤粗粒化和沙化现象。[结论]提高草地覆盖度到50%以上时和降低新生鼠丘密度能有效防治高寒草地土壤粗粒化。
翟辉李国荣李进芳李进芳赵健赟赵健赟刘亚斌朱海丽胡夏嵩
关键词:高寒草地土壤退化
基于GEE的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质量动态监测与评价:以龙羊峡至积石峡段为例被引量:7
2023年
为了解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基于GEE(Google Earth Engine)遥感大数据平台,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评价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2000-2020年期间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00-2020年龙羊峡至积石峡段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变化趋势;2000-2010年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轻微退化和中等退化状态,而2010-2020年区内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轻微改善和中等改善状态;地理探测器显示,区内2000-2020年单因子解释力由大至小依次为干度、绿度、湿度、热度,其中绿度和湿度之间的双因子相互作用在2000-2020年期间对区内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开展生态环境治理、植被恢复和生态监测,以及实现有效保护黄河上游生态环境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实际指导。
周喆胡夏嵩刘昌义付江涛赵吉美邢光延何伟鹏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灌木柠条锦鸡儿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和黄土高原地区最为广泛的护坡和水土保持灌木之一,开展该种植物单根抗拉力学特性试验研究,为定量评价该种植物固土护坡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根径为2.33~9.16 mm的中龄期柠条锦鸡儿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单根拉伸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断裂模式和不同根径级别条件下,柠条锦鸡儿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的差异性及其与根径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单根断裂破坏模式及其应力—应变特征。[结果]柠条锦鸡儿单根存在周皮断裂和整体断裂2种断裂模式,2种断裂模式单根抗拉力和单根抗拉强度分别在(2,4],(4,6]和(6,8]mm以及(6,8]mm根径级别条件下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断裂模式不同根径级别之间,4个单根抗拉力学特性指标差异程度各不相同。周皮断裂和整体断裂模式条件下,单根抗拉力随着根径的增大分别呈指数函数和幂函数增长趋势;单根抗拉强度、弹性模量和极限延伸率随着根径增大而降低。2种断裂模式的产生取决于单根受拉伸作用时,周皮、中柱鞘薄壁组织和次生维管组织的应力状态;对应的单根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弹性变形、弹塑性变形、应变硬化及周皮(断裂)破坏4个阶段。[结论]在采用单根拉伸试验来获取木本植物根系单根抗拉力学特性指标时,有必要考虑根径和断裂模式对单根抗拉力学特性的影响。
石川梁燊刘亚斌朱海丽李国荣李国荣缪晓星胡夏嵩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柠条锦鸡儿力学特性
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拱顶围岩拉应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采用弹塑性二维有限元法,以西北某市水利地下工程泄洪洞为例,对低地应力区洞室围岩开挖后拱顶拉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总结分析了低地应力区地下洞室围岩开挖后拱顶拉应力及其分布特征。该项工作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低地应力区洞室围岩稳定性与围岩变形破坏机理,它将对保障地下工程的圆满进行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胡夏嵩赵法锁
关键词:地下洞室拉应力变形破坏机理围岩稳定性泄洪洞
地下洞室碎裂结构围岩稳定性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以西北地区某市水利地下洞室工程为例,通过分别建立的Ⅲ类、Ⅳ类和Ⅴ类围岩的3个计算模型,对处于低地应力状态下地下洞室碎裂结构围岩,开挖后围岩变形破坏、变形破坏区分布与围岩稳定特征,采用了二维弹塑性有限元法进行了数值模拟、评...
胡夏嵩赵法锁彭杨伟李国荣
关键词: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基于InSAR技术的夏藏滩滑坡区地表变形监测与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黄河上游两岸巨型滑坡发育,对以龙羊峡水电工程为代表的黄河上游梯级电站以及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一定影响和潜在危害。为研究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分布区地表形变特征,以位于青海尖扎境内的黄河上游右岸夏藏滩滑坡分布区为研究区,利用升轨、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采用InSAR技术对滑坡体地表形变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基于InSAR技术监测结果进行现场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升轨、降轨Sentinel-1A影像数据所获得的区内滑坡体地表最大形变速率分别为24mm/a和21mm/a,最大累计变形量分别为133mm和128mm;2017—2022年监测周期内,随着监测时间增加,位于夏藏滩滑坡前缘的次级滑坡特征点A和B累计位移量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基于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滑坡体地表累计变形量具有一致性特征,该结果表明InSAR技术适用于黄河上游拉干峡—寺沟峡流域巨型滑坡体地表变形的监测。该研究结果不仅为开展黄河上游巨型滑坡地表变形监测提供有效方法,而且为该流域有效防治古滑坡复活提供数据支撑和实际指导。
岳磊刘昌义丛晓明唐彬元付江涛邢光延雷浩川赵吉美吕伟涛胡夏嵩
关键词:黄河上游INSAR技术
黄河上游夏藏滩巨型滑坡区根-土复合体理化与强度特性
2024年
为研究黄河上游夏藏滩巨型滑坡分布区土体理化性质及力学强度特征,本研究通过在该滑坡体不同位置制取植物及土体试样,测定各采样点植物生长量指标、土体密度、含水率、含根量、抗剪强度指标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该滑坡体不同位置植被类型、土体理化性质以及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特征。结果表明:植物种类随海拔高度降低表现出增加趋势,其中优势草本植物为异针茅(Stipa aliena)、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等3种;滑坡分布区土体pH值呈中性至碱性,有机质、全氮、全磷等3种营养元素含量在滑坡体后缘位置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全钾、碱解氮等其余4种营养元素变化幅度较大但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规律;土体含水率随海拔高度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土体密度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即随海拔降低增加幅度分别为7.05%和5.88%;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与含根量均表现出随海拔高度降低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此外,通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到,根-土复合体粘聚力c值与海拔高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含根量、有机质、含水率之间则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防治黄河上游龙羊峡至积石峡流域两岸边坡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樊秋璇杨馥铖付江涛刘昌义胡夏嵩邢光延赵吉美张培豪
关键词:黄河上游抗剪强度
西宁盆地黄土区坡形及植被类型对坡面土壤入渗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为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东北部黄土区草本植物护坡机理,选取西宁盆地长岭沟流域自建试验区,通过设计2种不同坡形和选取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生长的3种草本植物,采用野外试验区人工模拟降雨方法,首先分析了坡面土壤水文参数(土壤入渗、坡面土体含水量)分布变化,进而探讨了影响种植草本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因素与特征,最后对坡面土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模型模拟与评价。结果表明:种植垂穗披碱草阶梯形边坡产流时间相对最晚,直形裸坡阶段产流量最大,其最大阶段累积径流量在降雨试验40~45 min时,为17730 mL;2种坡形边坡坡面平均稳定入渗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阶梯形种植垂穗披碱草边坡(0.519 mm/min)、直形垂穗披碱草边坡(0.423 mm/min)、直形老芒麦边坡(0.422 mm/min)、直形细茎冰草边坡(0.318 mm/min)、阶梯形裸坡(0.321 mm/min)和直形裸坡(0.192 mm/min),且种植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边坡土体含水量在地表以下0—50 cm增幅相对最高,说明种植草本有助于边坡土体内部水分入渗。在此基础上,采用Horton模型、Kostiakov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进行坡面土壤水分入渗模拟,结果表明直形边坡土壤水分入渗过程以Horton模型和通用经验模型的拟合效果相对较为理想;阶梯形边坡则以Horton模型得到的土壤水分入渗拟合效果相对最优;最后,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区内边坡土壤水分入渗特性主要影响因素为土壤有机质与植被覆盖度,且土壤有机质与初始入渗率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为0.986),植被覆盖度与稳定入渗率间则呈极显著相关关系(R^(2)为0.997)。研究结果对于科学有效防治高寒半干旱区水土流失以及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坡形水土保持能力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杨馥铖李姜瑶余冬梅刘昌义刘昌义王延秀胡夏嵩胡夏嵩付江涛闫聪何伟鹏
关键词:西宁盆地黄土区植被护坡土壤入渗入渗模型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