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京南
- 作品数:101 被引量:69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北京市典型排放源PM_(2.5)成分谱研究被引量:54
- 2015年
- 为了建立和完善北京市PM_(2.5)本地化源谱,对北京市11类排放源PM_(2.5)进行采集,并测定其26种组分,分析了不同排放源源谱的组分特征.结果表明,在有组织排放源中,燃煤电厂PM_(2.5)中OC和Si含量很高,占PM_(2.5)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56%和6.19%(平均值),而供热/工业锅炉排放PM_(2.5)中则是SO_4^(2-)(占48.38%)和OC(11.0%)比例最高,水泥窑炉PM_(2.5)中OC(7.12%)、Ca(4.81)和Si(4.41%)占有较大比例;垃圾焚烧排放的PM_(2.5)中Si、Ca、K和SO_4^(2-)均较高,分别占8.15%、9.36%、7.17%和6.79%,且Cl^-含量(2.5%)高于其他所有源,生物质燃烧源PM_(2.5)中OC(21.7%)、Si(6.75%)、Ca(6.15%)较为丰富,餐饮源PM_(2.5)中OC(19.44%)、SO_4^(2-)(5.76%)和K(3.11%)含量均较高;无组织开放源中,道路扬尘和土壤风沙PM_(2.5)化学组分含量变化较为一致,均是Si(分别为16.8%和9.3%)和OC(分别为8.89%和6.61%)最高,建筑水泥尘PM_(2.5)中Ca(17.46%)含量高于其他源;流动排放源PM_(2.5)中OC、EC比例最高,其中,重型柴油车的OC(29.79%)与EC(26.5%)排放比例相当,而轻型汽油车OC排放占有绝对优势(占75%).本文通过对比国内外部分排放源PM_(2.5)成分谱的差异,指出不同区域相同源类排放的PM_(2.5)化学组分差异较大,在应用受体模型中的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判断受体颗粒物来源时,应基于本地的排放源成分谱,以避免较大的误差.
- 马召辉梁云平张健张大伟石爱军胡京南林安国冯亚君胡月琪刘保献
- 关键词:PM2.5排放源成分谱
- 关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方法体系的思考
- 2023年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我国开展大气环境管理的核心技术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法律地位。以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空气质量指南》、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为主,尚未建立完整的修订技术方法体系。本文基于对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方法及流程的系统梳理,提出以“实施情况评估—环境健康基准—评价考核方法”为主线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技术体系构想,为保持标准对空气质量改善的引领性和约束力提供技术支撑。
- 褚旸晰韩文超张海杰刘世杰胡京南
-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一种确定污染物浓度与交通流量响应关系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定污染物浓度与交通流量响应关系的方法,属于环境空气监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浓度数据确定目标点的背景浓度,从目标点处的交通监测站采集到的浓度数据中扣除背景浓度,以得到目标点处的交通环境污染物...
- 褚旸晰朱仁成胡京南谢沛远何卓识毋振海陈醇袁明浩赵长民
- “美丽中国”目标下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改进研究
- 2023年
-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方法体系。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评价方法相比我国更为细致,关注逐站点达标情况分析,对于例外事件的考虑更为充分,特别是兼顾了人口暴露浓度评价。面向“美丽中国”目标,我国需要在现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将污染物空间分布与人口分布相结合,发展完善人口暴露浓度评价方法,建议可先行开展城区人口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评估,再研发覆盖我国全地域人口的空气污染物暴露浓度评估方法,从而更客观地评估我国人口的实际暴露情况,支撑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更好保护人体健康。
- 李婧妍王帅唐桂刚高文康胡京南
-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 不同负载条件下国Ⅱ重型柴油货车的实际道路排放特征被引量:6
- 2019年
- 重型柴油车排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与区域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为研究负载条件对重型柴油车实际道路排放的影响,利用车载排放测试(PEMS)方法对2辆国Ⅱ重型柴油货车开展实际道路排放测试,分析不同负载(空载、半载和满载)条件下的尾气污染物排放特征。基于机动车比功率(VSP)方法分析了不同速度区间的气态污染物(NOx、CO和总碳氢化合物(THC))排放特征,同时通过滤膜采样方法对尾气PM2.5及其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2辆国Ⅱ重型柴油货车气态污染物排放因子与负载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半载和满载时NOx、CO和THC排放因子相对于空载分别升高18%~41%、6%~67%、37%~125%。但2辆重型柴油货车的PM2.5排放因子并未随负载增加而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在PM2.5中碳质组分排放约占61%~97%(质量分数),其中EC排放因子随负载的增加而增大。
- 宋敬浩何立强胡京南胡开建杜骞祖雷祖雷
- 关键词:车载排放测试PM
- 2017年第四季度京津冀及周边重污染形势分析
- 2017年采暖季,经过各项措施的落实,2+26城市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减少。本研究利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及各类环境空气质量平台发布的常规污染物、气象、颗粒物组分数据,同时基于空气质量模型的区域传输结果,选取与 20...
- 李燕丽康盼茹胡丙鑫胡京南
- 关键词:PM2.5
- 泸州市大气PM_(2.5)浓度特征及成因分析
- 2025年
- 近年来,泸州市PM_(2.5)污染特征明显。为探明泸州市PM_(2.5)污染成因,基于在线监测数据分析2018-2023年大气PM_(2.5)浓度变化趋势,并耦合气象数据探明一次PM_(2.5)重污染事件的形成机制,采用PMF模型解析重污染期间PM_(2.5)的来源。结果表明:①2018-2023年泸州市PM_(2.5)年均浓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023年PM_(2.5)年均浓度最高,为43.8μg/m^(3)。②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日泸州市发生了一次典型的PM_(2.5)重污染事件,其间多次出现PM_(2.5)浓度快速攀升现象,小时峰值高达211μg/m^(3)。在大陆高压脊增强的环流背景下,泸州市维持温暖(平均温度为9℃)、潮湿(平均相对湿度为84%)的静稳天气,且偏北气流加强了东北方向的区域输送,又因南部山脉地形阻挡导致了污染物的积聚,是此时期PM_(2.5)浓度迅速升高并达到重度污染的主要原因。③重污染期间二次源(26.5%)、交通源(25.8%)、燃烧源(23.8%)和工业源(17.6%)是PM_(2.5)的主要来源。研究显示,高压脊天气系统导致的暖湿、小风、强逆温层及局地环流是2023年12月21日-2024年1月3日泸州市PM_(2.5)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
- 孙文欣景雪雪魏阳冰尉鹏吕玲玲褚旸晰朱仁成胡京南
- 西安市“阶梯型”持续污染过程演变及PM_(2.5)区域输送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为探究2016年11月西安市阶梯型持续污染过程的动态演变规律,利用NCEP再分析数据分析了2016年11月7日—22日的天气形势演变过程,结合CAMx-PSAT模型及化学组分在线监测数据,分析了“阶梯型”演变过程中的区域输送以及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分变化.结果表明:①由于西安市特殊的盆地地形因素及独特的天气形势变化,导致本次“阶梯型”污染过程出现“谷-峰-峰-峰-谷”的时序变化特征,3个上升阶段的天气形势演变主要为“高压脊-内蒙古低压东移-鞍形场”;②“阶梯型”演变过程中,主要有3条PM_(2.5)输送通道:偏东北输送、偏北输送以及偏东输送,其中偏东北输送来自渭南、运城、洛阳、临汾、吕梁、晋中,约占输送总量的45%;偏北输送主要为本地积累及咸阳输送,约占总输送量的90%;偏东输送的主要城市为渭南、运城、洛阳及其他地区,输送占比最高上升至70%左右;③3个上升阶段污染物浓度峰值期间,二次无机盐(sulfate-nitrate-ammonium,SNA)分别占PM_(2.5)的50%、41%、52%,其中第三上升阶段中污染物的二次转化最为强烈.研究表明,西安市“阶梯型”污染演变是由于独特的地形加之天气形势变化引起的,“阶梯型”污染过程中的区域输送及化学组分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 尉鹏李娟赵森靳文静胡荣明胡荣明曹军骥
- 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大气重污染应急减排措施效果评估被引量:15
- 2019年
- 我国自2013年起对重点区域逐步开展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以削减大气重污染峰值、减缓重污染的发生和发展.为更客观地评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措施的效果,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对应急效果评估开展方法学研究,通过对洛伦兹曲线内涵的拓展,提出污染物高位累积浓度占比的概念,并以PM2. 5、PM10、SO2、NO2四种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评估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减排效果,同时将评估结果与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进行相互辅证.结果表明:2016年和2017年秋冬季(当年10月1日—翌年3月31日)"2+26"城市PM2. 5、PM10、SO2、NO2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均有所下降,降幅为0. 43%~3. 80%; PM2. 5、PM10高位累积浓度占比降幅相对SO2、NO2大,其中,2016年和2017年秋冬季PM2. 5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降幅均为2. 23%,PM10高位累积浓度占比较2015年同期降幅分别为1. 89%、3. 80%.研究显示,应急措施在"2+26"城市范围内对PM2. 5、PM10、SO2、NO2起到了较显著的重污染削峰作用,其中,应急措施对PM2. 5、PM10等颗粒物重污染削峰效果优于SO2、NO2等气态污染物.
- 刘文雯段菁春胡京南胡京南胡丙鑫杨超于瑞
- 关键词:洛伦兹曲线实证研究
- 一种汽车加油用线控式四通道旋转切换阀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加油用线控式四通道旋转切换阀,包括进油系统、线控分流控制系统、旋转切换阀及出油管。所述进油系统包括加油口和加油管;所述线控分流控制系统是通过阀芯旋转和复位弹簧的共同作用控制固定于旋转阀芯上的控制线,来...
- 鲍晓峰朱仁成贾明李凯解淑霞胡京南岳欣刘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