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练桂雄

练桂雄

作品数: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大学城
  • 4篇流感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广州大学城
  • 3篇疫情
  • 3篇高校
  • 3篇暴发疫情
  • 2篇大学生
  • 2篇学生保健
  • 2篇学生保健服务
  • 2篇疫情分析
  • 2篇疾病暴发
  • 2篇疾病暴发流行
  • 2篇甲型
  • 2篇甲型H1N1...
  • 2篇保健
  • 2篇保健服务
  • 2篇暴发疫情分析
  • 2篇病毒

机构

  • 8篇广州市番禺区...
  • 6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作者

  • 9篇练桂雄
  • 4篇李铁钢
  • 4篇杨智聪
  • 3篇李美霞
  • 3篇王玉林
  • 3篇柳洋
  • 3篇陆剑云
  • 2篇陈艺韵
  • 2篇袁俊
  • 2篇李魁彪
  • 2篇陈文华
  • 1篇陈纯
  • 1篇谢华萍
  • 1篇张伯荣
  • 1篇刘于飞
  • 1篇张东枚
  • 1篇苏绮雯
  • 1篇陈建东
  • 1篇张周斌
  • 1篇肖新才

传媒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泰山卫生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广州市2009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2009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2009年发生并经实验室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196起,其中小学114起,占疫情总数的58.16%。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 548人,涉及305 977人,罹患率介于0.02%~36.51%。9-11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175起,占全年疫情的89.29%。首发病例到报告的时间与罹患率相关系数为0.268。结论 2009年广州市学校甲型H1N1流感活跃程度高,中小学校为疫情的高发场所,应加强监控。
陆剑云李铁钢柳洋练桂雄李魁彪陈艺韵王玉林李美霞杨智聪
关键词: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
广州大学城流感暴发疫情及其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了解大学城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的危险因素,为控制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大学城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漱口液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病毒的标本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此次暴发的危险因素。结果2所学校累计发病人数分别为376例和525例,罹患率分别为1.80%、2.14%。采集的35份现症病人咽漱液中有2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H1N1型流感病毒。病人接触史在多因素回归模型中有统计学意义(OR=1.86,1.09-3.18)。结论该事件为由季节性H1N1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病人接触史为此次暴发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感暴发的重要措施。
张周斌练桂雄陈文华张伯荣李铁钢
关键词:流感
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现状调查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经过改进的调查问卷对广州大学城10所高校共2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受调查者中有64.4%(1270/1971)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差、活力减退等;不同大学生群体亚健康症状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缺少体育锻炼、精神高度紧张、睡眠质量差等。结论学校要引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关注家庭经济较困难的学生。
练桂雄苏绮雯李铁刚
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对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的建立与运行状况进行分析,为深化流感防控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建立广州大学城发热症状监测系统,收集汇总10所高校每日报告的流感样病例就诊数据,对预警信号进行排查与处置。结果 2008-2010年广州大学城流感样病例就诊率为0.96%~16.39%,平均为4.10%,在每年的6-7月形成活动高峰,与全市哨点医院监测结果显著相关(r=0.697,P<0.01)。发出预警信号49个,确定流感暴发13起。采取控制措施后13起暴发疫情持续时间为1~6 d,中位数为4 d,每起疫情发病8~21人,全部被控制在原发班级或宿舍内。结论广州大学城学生发热症状监测系统对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疫情的早期预警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铁钢杨智聪袁俊练桂雄宋晓红王玉林李美霞柳洋陆剑云
关键词:发热信息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一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调查分析
2010年
目的分析一起高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结果,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并采集患病学生咽拭子进行实验室检查,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该校共发病53例,罹患率为0.34%,流行期为9天。室内聚集性活动及身体疲劳为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部分患者伴有上呼吸道症状。实验室检测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结论及时隔离患者及密切接触者、消毒通风、做好个人防护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关键。
练桂雄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2005~2007年广州大学城大学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对2005~2007年广州大学城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掌握流感在大学生人群的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2005—2007年流感流行情况的监测资料,运用Excel软件和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流感的暴发期相对集中,2005年流感暴发期为4月中下旬,2006年和2007年均为6月上旬至7月上旬。广州大学城流感流行存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性。结论广州大学城流感的预防应注重流行期的监测,引导学生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
练桂雄张东枚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大学生流行病学
2009年广州市41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致病毒株变异情况,为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结合咽拭子标本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方法,对2009年广州市发生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进行跟踪调查并实时收集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广州市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417起,波及全市12个区(市),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11 265例,罹患率介于0.02%~80.00%,无死亡病例。3—6月报告87起,占20.86%,9—11月报告300起,占71.94%。学校及托幼机构累计报告399起,占95.68%。进行标本采集的336起疫情中有269起分离出流感病毒,其中甲型H1N1流感205起(均为6月后检出),季节性流感64起(6月前检出40起,6月后检出24起),其中B型52起。结论 2009年广州市流感活跃程度较高,出现了2个流行高峰,优势毒株上半年以季节性流感B型为主,下半年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
陆剑云练桂雄陈文华陈艺韵李魁彪柳洋王玉林李美霞杨智聪李铁钢
关键词:流感疾病暴发流行流行病学
一起食源性诺如病毒GII.4/Sydney_2012变异株感染暴发的调查被引量:38
2013年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高校急性胃肠炎病例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方法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样本采用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分析基因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2013年1月8—21日该校共发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141例,罹患率为8.5%。(141/16600);8—9日为发病高峰;病例无班级和宿舍聚集性;病例对照调查显示A餐厅为早期病例的感染场所(OR=3.46,95%CI:1.07~11.16),1月7日的午餐是可疑餐次(OR=4.34,95%CI:1.18。17.37),可疑食物是手撕鸡套餐(OR=17.82,95%CI:4.46~78.17);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环境涂抹样等266份,诺如病毒RT-PCR检测阳性21份(17例),病例阳性率为42.8%(9/21),A餐厅厨工阳性率为29.6%(8/27),经基因测序为GⅡ.4/Sydney变异株,学生、教职工病例与厨工同源性为_2012100%。结论该次疫情为诺如病毒GII.4/Sydney变异株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其原.2012因是携带病毒厨工污染食物所致,以食源性传播途径为主。
蔡文锋谢华萍刘于飞袁俊肖新才丁鹏陈纯张笃陈建东马晓薇耿进妹林东明练桂雄杨智聪
关键词: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流行病学
广州大学城高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了解广州大学城高校传染病管理的基本情况,为规范高校疫情报告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广州大学城内10所高校医院(医务所)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大学城高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其中内科医生传染病知识缺乏,传染病防控意识较为淡薄,部分高校在传染病疫情的发现、上报及处理环节上有待提高。结论广州大学城高校传染病防治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应进一步规范学校疫情报告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宣传。
杨燕君练桂雄张晖
关键词:传染病知识学生保健服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