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华
- 作品数:62 被引量:557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海南岛天涯海角和莺歌海海滩岩的特征与沉积、成岩环境被引量:4
- 1991年
- 海南岛天涯海角和莺歌海中全新世海滩岩的胶结物由泥晶状和叶片状高镁方解石、针状文石、微亮晶方解石等组成,具变化的胶结组构,沿剖面胶结物及其组构有一定的分带性;颗粒组分反映出高能波浪作用下海滩的沉积特点;岩石中可溶组分的K,Sr,Mg等元素的分布受岩层分布位置、生物屑数量、胶结物性质以及后期淡水改造的影响;天涯海角海滩岩中的δ^(18)O出现较高负值。
- 王建华
- 关键词:海滩岩胶结作用成岩环境
- 粤东及琼东北第四纪老红砂风成的若干证据被引量:12
- 1998年
- 粤东及琼东北第四纪老红砂分布于全新世和现代海岸风沙强烈作用带,其野外产状、沉积构造与海滩砂不同,粒度、石英砂磨圆度、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统计、孢粉和硅藻等分析证明这些老红砂与海岸沙丘砂有着成因上的联系,热释光年代为距今1.62—5.19万a,故它们是毗邻海滩的海岸风成砂,形成于未次冰期的低海平面期,其形成和分布与盛行风和向岸风的共同作用有关。
- 王建华梁致荣郑卓陈水挟
- 关键词:老红砂第四纪
- 缅甸翡翠加热处理的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为研究缅甸翡翠中的哪些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以及该部位能被烧红的原因,采用加热实验、偏光显微镜、红外光谱及差热分析方法对缅甸翡翠样品的原生部位、雾部位的加热前、后的特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翡翠中的蓝雾部位及黄雾部位适合做烧红处理,原生部位不适合烧红处理,蓝雾部位可以被烧成黄色及红色,黄雾部位可以被烧成红色。雾部位适合用来做烧红处理的原因在于,在低温的加热条件下,蓝雾部位中的大量的Fe2+发生价态变化,实现由绿泥石向针铁矿的转变所导致,该过程由表及里逐步进行。原生部位的主要矿物硬玉需被加热更高的温度,在破坏其晶格的情况下,才可以呈现出红色,且该红色不具有褐色调。
- 闫薇薇王建华
- 关键词:翡翠红外光谱差热分析
- 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测量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比研究各类磨牙症的颅颌面形态学特征。方法拍摄86个磨牙症患者的标准头颅定位侧位片,运用CASSOS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系统,选取Jarabak Analysis、Tweed Analysis及Tideman Analysis中的37个相关指标,采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结果(1)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后角总和、下颌下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平面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所构成的角等均大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而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前牙覆小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2)非正中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和下颌下角大于混合型磨牙症(P<0.001);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小于混合型磨牙症(P<0.05)。结论(1)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各有特征。(2)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后旋转呈垂直向生长、有高角骨面型倾向。(3)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前旋转呈水平向生长,为低角骨面型。(4)混合型磨牙症患者下颌有水平向生长及下颌后缩趋势。
- 阎英凌均棨王建华郝元涛
- 关键词:磨牙症X线头影测量
- 华南沿海全新世海滩岩的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0
- 1992年
- 通过对华南沿海数十处海滩岩的地质和地理分布、^(14)C年龄、沉积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分析,阐明它们的有关特征、分布规律及沉积、成岩环境,并讨论其第四纪地质学意义。
- 王建华
- 关键词:华南沿海海滩岩
- 磨牙症临床诊断分型及分级标准的改良和应用
- 目的:探索磨牙症临床诊断分型及分级标准,并应用其对磨牙症患者进行分型和分级,为磨牙症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本院颞下颌关节诊疗中心以磨牙为主诉的病人120例,其中女性74例,占61.7%,男性46例,占3...
- 阎英王建华
- 关键词:磨牙症
- 亚热带稻作区表土孢粉研究及其考古学应用被引量:33
- 2010年
- 研究地点位于广东、湖南和湖北三省的华南双季稻分布区,纬度跨度为22.84°~32.51°N之间。沿纬度每30~50km间距取样,一共为26个样点,每个样点包含3~5个样品(稻田内、稻田外和附近地表或次生林表土样)。本研究采用了孢粉分析方法,在镜下共鉴定77种孢粉类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稻田耕土表层的禾本科花粉含量为36%~88%,其中水稻型花粉含量为30%~84%,平均含量为57.41%。而稻田外旱地样品禾本科总量降至26%~77%之间,而水稻型花粉平均值降低至38.52%。稻田内外样品和尘土花粉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在人类强烈干扰的双季稻耕作区,禾本科含量达到36%以上时,很可能表明与稻作农业发展有关。上述表土孢粉结果为地层孢粉分析寻找农业和人类活动的证据提供了新的数据。番禺万顷沙钻孔孢粉研究表明,禾本科花粉在历史上出现一个快速增加的突变(从约10%增加至50%),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稻作农业的迅速发展开始于秦朝,可能与当地人口快速增加和中原地区农耕技术的引入有关。而香港壕涌西区考古遗址地层的孢粉分析揭示出该地点的土地利用是从明清才开始作为耕地使用,而更早的唐宋时期并非原地种植水稻。
- 杨士雄郑卓黄康有王建华王晓静许清海李杰
- 关键词:亚热带表土花粉环境考古
- 华南晚更新世老红砂的元素风化迁移规律被引量:5
- 1997年
- 根据粤琼等地老红砂典型剖面的沉积物全岩化学分析数据,结合风化矿物的分析,通过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系统地总结了老红砂风化作用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
- 王建华
- 关键词:老红砂风化过程
- 基于中国南方石笋记录的古气候周期探讨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对葫芦洞、三宝洞和董哥洞末次盛冰期(~30 000 aBP)以来的石笋氧同位素数据序列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其结果显示在中国南方区域冰期的气候波动较全新世剧烈,盛冰期的气候波动较冰消期剧烈。在全新世阶段,董哥洞和三宝洞石笋氧同位素的周期均具有显著的三阶段特征。但在千百年尺度上,两地气候周期的长度和强度并不尽相同,董哥洞石笋氧同位素的周期信号相对较弱。其原因是董哥洞区域受西南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二者之间的反相位关系削弱和改变了气候变化的千年周期。这一特征反映了不同季风区域、不同周期的气候变化主导因素可能有所差异。分析结果同时显示,在~3 000 aBP,东亚区域气候模式可能发生了重大转折。
- 苏志华杨小强王建华曹玲珑阳杰金钢雄
- 关键词:石笋氧同位素小波变换气候变化
- 珠江三角洲万顷沙地区晚第四纪沉积相与古环境演变被引量:32
- 2009年
- 通过对广州万顷沙地区GZ-2孔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全新世沉积起始时间为6kaBP,始于孔深15.37m处,其下至孔深40.35m沉积属晚更新世中晚期沉积,最老年龄大约43kaBP,与珠江三角洲最早沉积同期;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古环境变化可分为2个旋回,晚更新世中晚期海侵海退旋回(含4个次一级旋回)和全新世海侵海退旋回(含2个次一级旋回),在末次冰期时的低海平面期,本区仍发育有河湖相沉积;结合多种古环境重建替代性指标得出了珠江三角洲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认为晚更新世中晚期海侵高海平面期约为26~24kaBP,全新世海侵高海平面期约为6~2.5kaBP,全新世海侵比晚更新世中晚期海侵强度更大,且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变明显受全球性古环境变化控制。
- 王建华曹玲珑王晓静杨小强阳杰苏志华
- 关键词:海平面古环境第四纪珠江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