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咳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热咳散与穴位贴敷联合应用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痰热闭肺证)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免疫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80例确诊为MPD(痰热闭肺证)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热咳散和穴位贴敷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补体3(C3)、补体4(C4)与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消失时间(1.17±0.31)d、咳嗽消失时间(3.50±0.55)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77±0.42)d均短于对照组的(2.48±0.49)、(4.33±0.70)、(5.07±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发热、咳嗽、气急、痰鸣积分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L-10、SAA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TNF-α(15.66±1.57)ng/L、IL-6(17.30±3.04)ng/L、IL-10(18.91±1.30)ng/L、SAA(30.69±7.78)mg/L均较对照组的(17.89±1.81)ng/L、(24.34±2.88)ng/L、(23.96±1.07)ng/L、(37.30±7.15)mg/L明显偏低(P<0.05)。治疗后,两组IgA、IgG均升高,IgM与C3、C4均降低,且观察组IgA(0.84±0.09)g/L、IgG(8.27±1.30)g/L较对照组的(0.74±0.10)、(7.11±1.30)g/L明显更高,IgM(1.03±0.10)g/L与C3(0.84±0.24)g/L、C4(0.23±0.11)g/L较对照组的(1.28±0.11)、(1.16±0.26)、(0.30±0.13)g/L明显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2.5%,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特殊不适,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热咳散联合穴位贴敷治疗MPP(痰热闭肺证)患儿的临床疗
- 陈慧何德根张琳郑敏斯王信芳黄钦海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痰热闭肺证免疫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3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肠系膜淋巴结炎68例患儿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8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头孢曲松50 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同时加用白紫双柏散外敷腹部,疗程1周。注意观察患儿临床症状、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肠系膜淋巴结的数目和大小。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较好。
- 王信芳周永茂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
-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TP)治疗中对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AFF)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5例NTP患儿为治疗组,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检测治疗组治疗前后及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血清BAFF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前血清BAFF水平为(0.96±0.48)μg/L,对照组为(0.48±0.35)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BAFF水平为(0.45±0.37)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抑制可通过减少BAFF产生而发挥作用。
- 高梅曾华松王信芳何德根
-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B细胞激活因子
- 捏脊疗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观察捏脊疗法干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6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干预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予捏脊疗法。两组疗程均为住院期间,观察黄疸消退时间,出院费用,腹泻、皮疹的发生情况。结果 (1)疗程结束后,两组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腹泻、皮疹、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捏脊干预新生儿黄疸,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腹泻、皮疹、院内感染的发生。
- 欧彩香何德根陈晓陆王信芳黄钦海
- 关键词:捏脊疗法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胆红素脑病
- 小柴胡汤辨证加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以小柴胡汤加减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双歧杆菌治疗。观察服药2周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便秘疗效较好。
- 周永茂王信芳
- 关键词:小儿功能性便秘小柴胡汤中医药疗法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血清B细胞激活因子(BAFF)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2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ITP组)治疗前后血清BAFF水平,进行真实、详尽的记录,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血清BAFF浓度为(0.52±0.31)ng/ml,血清BAFF浓度在ITP患儿治疗前为(0.95±0.51)ng/ml,高于治疗后的(0.45±0.21)ng/ml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血清BAFF可作为一种新的指标来检测ITP疾病.
- 高梅徐雁冬王信芳
-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AFF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大黄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大黄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NEC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补液、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大黄治疗.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腹胀、呕吐、便血等症状的消失时间,腹部X线改善时间,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腹胀、呕吐、便血消失的时间及腹部X线改善时间明显缩短,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和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治疗NEC可通过降低TNF-α、IL-6水平而发挥作用.
- 王信芳高梅周永茂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
- 归脾汤加减治疗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可君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中性粒细胞值及T细胞亚群CD_4^+,CD_8^+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第4天、第7天,治疗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值均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D_4^+,CD_4^+/CD_8^+均升高,CD_8^+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中性粒细胞值及调节免疫功能。
- 周永茂何德根高梅王信芳罗志春陈慧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归脾汤加减
- 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口服液对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究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口服液对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来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小儿水痘患者40例,随机分为肌注干扰素治疗的对照组(n=20)以及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的观察组(n=20),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症状好转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退烧时间为(1.74±0.33)d,瘙痒消失时间为(2.06±0.49)d,结痂时间为(3.63±0.67)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并观察半个月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半个月后,观察组患儿血清中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进出现1例高烧,1例腹泻,症状较轻,而观察组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奥司他韦联合抗病毒口服液对治疗小儿水痘高效安全。
- 徐雁冬何德根王信芳
- 关键词:奥司他韦抗病毒口服液小儿水痘
- 加味脱敏煎联合莲藤消炎止痒散治疗小儿湿疹(湿热浸淫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加味脱敏煎联合莲藤消炎止痒散治疗小儿湿疹(湿热浸淫型)的临床疗效。方法96例湿疹(湿热浸淫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儿口服西替利嗪联合外涂炉甘石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口服加味脱敏煎联合外洗莲藤消炎止痒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IL-2(220.41±17.0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2.26±18.96)pg/ml,IL-4(31.40±4.32)pg/ml、TNF-α(6.60±1.3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42±5.02)、(10.40±5.33)p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CD4^(+)(38.80±5.36)%、CD4^(+)/CD8^(+)(1.59±0.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56±5.26)%、(1.20±0.20),CD8^(+)(24.40±4.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32±4.3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脱敏煎联合莲藤消炎止痒散可有效改善湿疹(湿热浸淫型)患儿临床症状及细胞因子水平,调节免疫功能,疗效可靠安全。
- 王信芳雷壹黎宝妃
- 关键词:小儿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