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培忠
- 作品数:2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艳云亭》传奇全本文献考论被引量:2
- 2022年
- 作为明清舞台上的演出经典剧目,朱佐朝的《艳云亭》传奇有多种抄本传世,而这些抄本之间的关系,学界迄今未予厘清。经考察发现,此剧现存至少有六种手抄全本文献,可归为梨园演出本及曲家改订本两类,其中梨园演出本又包括“三十三出本”及“三十四出本”,曲家改订本则有“饮流斋本”及“古吴莲勺庐”过录本。梨园演出本无论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在剧作的构思结撰、戏曲语言等方面,都是极为经典的“场上之曲”;而“饮流斋本”则从关目及曲词等方面,对梨园演出本做了大量改订,使之在艺术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反映了曲学家许之衡的治曲趣味及曲学观念。
- 潘培忠蒋思婷
- 关键词:朱佐朝抄本
- 晚清“奇案”新闻传播与通俗演绎——以“陈总杀媳”为中心的考察
- 2022年
- 发生于宣统二年(1910)的“陈总杀媳”案,经由近代报刊舆论的推波助澜以及资产阶级开明士绅的积极奔走,在海峡两岸和东南亚华人地区引起热议,其实质乃是晚清大变革中的一次启蒙与觉醒。不久闽南的职业戏班将事件加以演绎,在两岸的城市商业剧场搬演传播,使原本的悲剧案件成为娱乐与消费的商业戏剧演出。而南洋的说唱文学创作者,则在尊重案件事实的同时,以歌仔册固有的编创套路来劝诫、教化世人。以“陈总杀媳”作为研究案例,可以丰富对晚清“奇案”新闻传播与通俗演绎的认识和理解。
- 潘培忠
- 关键词:新闻传播
- 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
- 张坚是清代在传奇创作上颇有特色的戏曲作家。他的《玉燕堂四种曲》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受到人们的赞赏,多次被改编并搬上舞台。本文对张坚的生平交游与创作情况进行了梳理,展现了张坚穷困落魄却创作丰富的一生:重点分析了《玉燕堂四...
- 潘培忠
- 关键词:艺术特色
- 文献传递
- 海峡两岸说唱歌仔册的编目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 2016年
- 歌仔册是闽南语说唱"歌仔"和通俗歌谣的底本,深受海峡两岸民众和东南亚华人的喜爱,存世文献的庋藏遍及海内外。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歌仔册的目录编制历经以20世纪80年代为分界的前后两个阶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新文献的陆续刊布,如今有必要全面、系统地重访文献,并以目验为据,重视对歌仔册版本及著录的查证,编制出内容详备、规范的新总目,以推动歌仔册研究的深入。
- 潘培忠
- 关键词:闽南语编目
- 台湾“老歌仔戏”:“小戏”向“大戏”的过渡形态
- 2014年
- 宜兰"老歌仔戏"源自闽南传入台湾的街头"小戏",是歌仔戏最为初级、原始的舞台演出阶段。相较于车鼓戏等街头"小戏","老歌仔戏"的演出地点已由街头走向了舞台,演出内容已由表演片段发展为演出全本戏。它的表演形态与"小戏"所差无几,虽已少量吸收大型说唱文学的情节内容,但演出仍以表演歌舞而主,因而尚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大戏",而是"小戏"向"大戏"发展的特殊过渡形态。
- 潘培忠
- 关键词:大戏小戏
- 英汉口语词典编纂的六个问题
- 与英汉综合性语文词典及英汉用法词典相比,英汉口语词典不但数量偏少(近二十年仅有10部),而且质量问题也不少,详见下表:
- 潘培忠戴疾
- 文献传递
- 《青衫泪》故事渊源暨嬗变被引量:1
- 2009年
- 《青衫泪》杂剧取材自白居易《琵琶行》。这一故事题材在演化过程中,表现出从情理相悖到情理合一、自体悟现实到写意抒情、由以曲为曲到以诗为曲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不同时期剧作家人文思想和戏曲观念的变化。
- 潘培忠
- 关键词:《青衫泪》
- 《黄损》本事来源及其戏曲演绎被引量:1
- 2012年
- 《黄损》所叙黄损与裴玉娥的爱情故事,系捏合《灯下闲谈》吕用之强占刘损妻事及《丽情集》等所录薛琼琼与崔怀宝事,且易刘损为黄损。冯梦龙之后,戏曲家们将这个故事改编成明清传奇,搬上戏曲舞台,出现了王元寿《玉马坠》、刘方《天马媒》、路术淳《玉马佩》及张坚《玉狮坠》等作品。通过对这个故事演变的梳理,可以管窥中国古代小说史与戏曲史上许多优秀作品的形成历程。
- 潘培忠
- 近代报刊与《病玉缘传奇》的出版传播
- 2024年
- 《病玉缘传奇》是福建作家陈天尺的代表作,以往认为此剧始作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而根据《小说世界日报》停刊时间、报刊主编钟心青及陈天尺与该刊的关系,可知该剧初创时间应为1905年。作为《小说世界日报》记者的陈天尺,在刊物稿源不足的情形下,因阅读《麻疯女邱丽玉传》小说后有所感,认为此故事可“开启民智、宣传革命”,故完成此剧“一二出”后即被钟心青索要刊登。十年后陈天尺完成此剧全部三十出,从1915年10月起连载于《中华妇女界》,因刊物停刊最终只刊出二十三出,这期间该刊极力对此剧进行宣传、推广,并组织和选取读者“咏剧诗”“咏剧词”进行刊载,使《病玉缘传奇》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也促成了两年后中华书局的完整出版,而后又于1932年再版。通过对此剧创作、发表以及出版的考察,可以丰富我们对近代报刊视域下文人传奇创作及传播生态的认识与理解。
- 潘培忠周红霞
- 关键词:近代报刊
- 《望湖亭》传奇的刊刻、传抄以及改订
- 2023年
- 《望湖亭》传奇现存《十种传奇》本,系清初民间书坊所刻。此剧可能有明末刊本,惜未见留传,明末戏曲选本收录其中七出。及至近代,《望湖亭》传奇受到文人曲家的关注,朱希祖、王孝慈等人据《十种传奇》本抄录,所抄内容、行款均予保留,仅改动几处字词;许之衡、张玉森等在传抄此剧的同时,则根据自身的曲学修养和观剧、制曲经验,从舞台演出的角度对《望湖亭》传奇进行改订,形成一股颇有影响的校曲风潮。从这股校订曲籍的风潮中,既可管窥不同文人曲家的曲学趣味与校曲风格,也反映了近代曲学研究的一种风貌。
- 周红霞潘培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