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浙盛
- 作品数:39 被引量:19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TI-571对食管癌细胞株体外杀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 背景与目的对食管癌的治疗而言,远处转移已成为左右中晚期食管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预防和治疗肿瘤全身转移,化疗是目前唯一确切有效的方法。但目前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化疗药物和方案,本试验的目的就是检测靶向治疗新药ST1571...
- 张蓬原李宝江苏晓东温浙盛赵进明张兰军龙浩戎铁华
- 文献传递
- 肿瘤细胞膜模型筛选抗肿瘤多肽新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部分多肽类药物具有靶向选择性抗肿瘤作用,目前针对多肽抗肿瘤的研究都是基于某一或数个肽链的信息,受到现有多肽信息的限制。本研究旨在通过肿瘤细胞膜模型的建立,应用核糖体表达法进行抗肿瘤多肽筛选。方法:选择已知可在肿瘤细胞膜上穿孔的阳性对照多肽Mast21和MastoparanX优化人工合成的肿瘤脂质体细胞膜模型。组建可直接用于体外多肽表达的DNA库,应用核糖体表达法进行特异性抗肿瘤多肽筛选,应用MTT法检测筛选的多肽在体外抗肿瘤效果。结果:应用核糖体体外表达法和脂质体(PE/PS,3∶7)肿瘤细胞膜模型成功地从设计的肽库中筛选出一些肽,体外实验证实部分多肽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60)生长,而对正常人体纤维细胞CCD-27SK无影响。结论:合适的肿瘤细胞膜模型和核糖体表达法,可从肽库中筛选特异性抗肿瘤多肽,为开发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肿瘤新药奠定基础。
- 温浙盛戎铁华
- 体外抑菌试验评价核糖体表达筛选的抗菌肽活性
- 2007年
- 目的观察体外无细胞核糖体表达系统筛选得到的、能与细菌膜结合的多肽的体外抑菌活性变化,初步评价该筛选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核糖体展示系统和细胞膜模型筛选可结合于细胞膜的多肽,对筛选的多肽进行结构预测分析。选择形成α-螺旋结构可能性大、溶解性尚可的多肽(C13)进行合成。利用改良的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C13和硫酸庆大霉素对G+(金黄色葡萄球菌)和G-(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细菌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C13对试验细菌的MIC均为400mg/L,但在现有浓度范围对试验菌的MBC则未测得。结论体外无细胞核糖体表达系统筛选的抗菌肽C13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表明利用人工膜模型和核糖体表达进行抗菌肽筛选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有效抗菌肽的筛选需进一步的抑菌试验证实。
- 肖勇梅温浙盛刘汝青魏青任铁玲
- 关键词:核糖体抗菌肽人工膜药敏试验
- 899例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的多因素生存分析被引量:16
- 2007年
-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多学科治疗已有十多年,诊断技术及治疗策略的改进有可能导致NSCLC的预后影响因素的改变。本文探讨NSCLC完全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1年4月行完全切除术的899例NSCLC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43.5%,中位生存期48个月。其中ⅠA期、ⅠB期、ⅡA期、ⅡB期、ⅢA期、ⅢB期、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60.3%、56.9%、45.7%、23.5%、20.8%、13.0%;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M分期、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腺癌Ⅱ期及Ⅳ期化疗、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为预后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T分期、N分期、M分期及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是NSCLC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除T分期、N分期、M分期外,组织学类型及腺癌N2期术后纵隔放疗也是完全切除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
- 韦尉东温浙盛苏晓东林鹏戎铁华陈丽昆
- 关键词:肺肿瘤完全切除术预后
- 空气和高氧培养对大鼠甲状旁腺移植物存活期的影响及比较被引量:6
- 1997年
- 以成年纯系雌性Wistar大鼠作供体,成年纯系雌性SD大鼠作受体,以子宫内膜下为受区,在完全同等的实验条件下,将甲状旁腺(PTG)分别在空气(95%空气和5%CO2)和高氧(95%O2和5%CO2)两种环境下进行培养,以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PTG移植物存活期的影响,并就两种培养效果及优缺点进行比较。培养液均为RPMI1640,移植后都不用免疫抑制剂。结果证实,两种条件下培养14天的PTG在移植术后1~2周,受体大鼠血钙值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值,移植物平均存活期分别为:空气组164.70±19.09天,高氧组180±12.02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鉴于空气培养较高氧培养简单易行,不易污染,移植后存活率高,因此,空气培养法更易在临床很广。
- 温浙盛陈国锐黄雪玲周汉城
- 关键词:甲状旁腺移植细胞培养移植物存活期
- 23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肺转移是其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鼻咽癌肺转移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外科手术治疗肺转移瘤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不尽如人意。通过对23例鼻咽癌肺转移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鼻咽癌肺转移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分别对无瘤生存时间、肿瘤大小、个数、手术方式、辅助治疗、临床分期等因素对总生存率的影响行单因素分析,并对以上因素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有完整随访资料,其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65.2%、56.5%、21.7%。中位生存时间50.8个月患者无瘤生存时间的长短与患者的生存率相关(P=0.026);转移灶个数、直径大小、手术方式(OPEN或VATS)、肺楔形/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是否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及术后辅助放/化疗与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手术治疗后再次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占52.2%,其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4),Cox回归分析OR=5.512,P=0.029。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是鼻咽癌肺转移的一种治疗手段,无瘤生存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外科手术治疗鼻咽癌肺转移预后的因素之一,而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再次发生远处转移。
- 马骏温浙盛林鹏王欣何洁华
- 关键词:鼻咽癌肺转移外科治疗
- 广州市社区居民吸烟现状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的吸烟状况,为制定控制吸烟的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2004年,采用随机抽样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广州市越秀区洪桥街和东风街20~60岁居民1006名。[结果]人群吸烟率为28.4%,男性吸烟率为52.2%,女性为6.5%;61.9%吸烟者在20岁以前开始吸烟;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文化程度低者吸烟率较高;运输业人员吸烟率最高;大部分吸烟者通常在家里、工作场所或娱乐场所吸烟;受访者对吸烟可能引起的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认知不足;大多数认为从公共传媒获得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结论]吸烟仍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须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控制吸烟,以减少烟草对健康的危害。
- 苏晓东戎铁华柳青赵进明龙浩温浙盛
- 关键词:吸烟吸烟控制
- 微型气管切开术治疗呼吸道痰潴留(附22例报告)
- 1999年
- 目的 研究微型气管切开术治疗呼吸道痰潴留。方法 微型气管切开术。结果 2 2例 2 3次微型气管切开术治疗呼吸道痰潴留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结论 微型气管切开术是一项简单、安全、疗效确切的清除痰潴留方法。
- 温浙盛张铁坚伍建华李志强杨衿记
- 关键词:呼吸道
- 裸鼠肾包膜下药敏实验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03年
- 背景与目的: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综合治疗主要措施之一,传统的化疗方案尽管能取得短期疗效,但与单纯手术治疗相比,对患者的生存期无明显提高。本研究旨在通过非小细胞肺癌裸鼠体内肿瘤药物筛选,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药物治疗,希望借此能提高患者的生存期。方法: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块植入裸鼠双侧肾包膜下,选用10种常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进行敏感药物筛选。1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分成临床实验组(GroupⅠ,70例)和临床对照组(GroupC,60例)两组。临床实验组依据肿瘤药敏结果进行术后辅助化疗,临床对照组选择传统化疗方案(CTX:600mg/m2d1、ADM:40mg/m2d1、DDP:20mg/m2d1~5)辅助化疗。结果:临床实验组与临床对照组比较,无论是肿瘤局部复发率(43.1%vs46.0%,P=0.556)、远处转移率(33.8%vs34.0%,P=0.605)还是5年生存率(35.4%vs34.0%,P=0.57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裸鼠肾包膜下药敏实验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化疗无明显临床应用价值。
- 温浙盛张铁坚戎铁华
- 关键词:裸鼠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
- 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对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白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比值(A/F)对食管鳞癌根治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559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43例,女116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53~66岁。559例患者中,394例A/F>11.14设为高A/F组,165例A/F≤11.14设为低A/F组。患者术前2周检测血浆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患者均行根治性食管鳞癌切除术。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2)患者生存情况。(3)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前2年每3个月随访1次,2年后每6个月常规随访1次,了解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1月。总体生存时间定义为患者手术日期至终点事件发生日期(死亡日期或末次有效随访日期)。总体无病生存时间定义为患者手术日期至终点事件发生日期(肿瘤复发、肿瘤相关死亡或末次有效随访日期)。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患者临床病理特征:559例患者中,高A/F组患者≤60岁、>60岁,肿瘤浸润深度T1期、T2期、T3期分别为246例、148例,60例、79例、255例;低A/F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79例、86例,5例、32例、128例。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7,Z=-3.468,P<0.05)。(2)患者生存情况:55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7个月(91~103个月)。高A/F组和低A/F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5.8%和38.8%,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8.7%和35.8%。两组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
- 樊宁波陈冬妮温浙盛林鹏
-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鳞癌白蛋白纤维蛋白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