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
- 作品数:54 被引量:3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天津市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本文通过对国内近10年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并发症期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整理,发现针刺有良好的疗效。但目前相关临床研究存在临床研究质量偏低,针刺操作欠规范等问题,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针刺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更强的循证医学证据。
- 卢轩杨元庆吉学群
- 关键词:针刺2型糖尿病
- 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服用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对照组服用甲钴安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胫神经、正中神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与治疗组分别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有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加味水陆蛇仙汤疗效优于常规西药组。结论:加味六藤水陆蛇仙汤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
- 薛莉陈宏杨元庆张智龙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甲钴胺神经传导速度
- Miller Fisher综合征案
- 2017年
- 患者,女,62岁。主因"突发复视、双侧眼睑下垂5d"于2015年10月17日入院。入院前1周曾患感冒,入院前5d晨起无诱因出现双眼复视、视物模糊,次日双眼睑上抬不能、眼球各方向活动受限。刻症:自觉头晕,四肢麻木、无力,无晨轻暮重现象,伴恶心、干呕,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波动在170-190/90-110mmHg(1mmHg=0.133kPa);双侧眼睑下垂,双眼各方向活动明显受限,眼球正中固定,无眼震,
- 杨元庆
- 关键词:双眼复视双眼睑眼震调理脾胃针法阴陵泉
- “调理脾胃”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2型糖尿病合并A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每次10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理脾胃"针刺,穴取中脘、足三里、阴陵泉、合谷等,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周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聚集率(PAG)、水杨酸浓度]、血管内皮功能指标[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及环氧合酶-2(COX-2)]、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h静脉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中医症状总积分,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于治疗后6个月随访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G、水杨酸浓度、TXB2、COX-2、FPG、2h PG、Hb Alc、HOMA-IR、LDL-C、TC、TG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6-keto-PGFlα、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0.05),观察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的70.6%(24/34,P<0.05),两组均较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时,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为14.7%(5/34),低于对照组的29.4%(10/34,P<0.05)。结论:"调理脾胃"针刺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复发率,可能与调节胰岛素抵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效果优于单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
- 杨元庆张智龙李思周星娅邢晓彤张建宾
- 关键词:阿司匹林抵抗针刺疗法调理脾胃心脑血管事件随机对照试验
-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探究针刺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8
- 2017年
- 目的:通过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PI 3K)信号转导通路上、下游关键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针刺干预效应,探讨"调理脾胃针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25只,造模组大鼠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个月后,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20只大鼠按照血糖值随机分为模型组及针刺组各10只。针刺组大鼠采用"调理脾胃针法"针刺双侧"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等穴,每次3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针刺4周。测量各组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值,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采用Western blot及qPCR法检验股四头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IRS-2、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干预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针刺组ISI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SI仍然明显降低(P<0.01),针刺组较模型组ISI明显升高(P<0.01);针刺组治疗后ISI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IRS-1、IRS-2、GLUT-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IRS-1、IRS-2、GLUT-4蛋白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IRS-1、IRS-2、GLUT-4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IRS-1、IRS-2、GLUT-4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提高肌肉组织PI 3K信号通路上IRS-1、IRS-2、GLUT-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水平,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与此相关。
- 陈宏张智龙王栩杨元庆
- 关键词:手针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受体底物葡萄糖转运蛋白-4股四头肌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糖尿病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愈率低,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中医治法及用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杨元庆张智龙李思王栩刘汉东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中医药
- 调理脾胃法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淋巴细胞损伤的修复被引量:27
- 2013年
- 目的:观察调理脾胃针法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则,将144例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调理脾胃针法,取中脘、曲池、合谷、血海等穴;对照组参照《针灸学》教材取肾俞、太溪、三阴交、阳陵泉等穴,两组均每日治疗2次,6天为一疗程,休息1天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6周。观察两组DN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血糖(F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球蛋白(β2-MG)、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淋巴细胞膜胆固醇、丙二醛(MDA)、羰基(PCO)、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84.29%(59/70),对照组55.56%(4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调节DN患者的糖代谢[(6.25±0.32)mmol/L vs(8.09±0.63)mmol/L]、降低尿蛋白排泄率[(154.43±55.14)mg/24hvs(268.91±77.65)mg/24h]、抑制MCP-1过度表达[(137.59±36.15)pg/mL vs(166.89±42.82)pg/mL]、调整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内蛋白的氧化、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活性异常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调理脾胃针法可改善糖代谢异常造成的进行性肾损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针刺可改善DN患者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降低其尿蛋白排泄率,抑制MCP-1过度表达,调整氧化应激水平,抑制细胞内蛋白的氧化,增加膜的保护性,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活性异常,从而修复淋巴细胞损伤,改善淋巴细胞免疫表达,因而延缓了肾损害。
- 张智龙赵淑华李鑫杨元庆陈宏王漫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针灸疗法免疫损伤调理脾胃针法
- 基于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评价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质量
- 目的:采用CONSORT和STRICTA标准评价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文献质量。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5)、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5)、维普数据库VIP...
- 杨元庆张智龙王栩
- 关键词:针灸康复疗法小儿脑性瘫痪
- 针刺治疗真性延髓麻痹(喑痱)研究进展
- 2019年
- 真性延髓麻痹(ture bulbar paralysis,TBP)是脑梗死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是目前治疗此种疾病重要且有效的手段之一,也被人们广泛认可。本文通过检索近几年针灸治疗真性延髓麻痹的文献报道,结果得到针刺治疗真性延髓麻痹方法多样、疗效佳且副作用小,为进一步深入机制研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李思吉学群杨元庆
- 关键词:针灸疗法脑卒中真性延髓麻痹
- 小议升清养髓理论在治疗中风后抑郁的应用
- 2014年
-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心理情绪障碍,可以发生在脑卒中后的急性期、恢复期或后遗症期。主要指患者在脑卒中后出现以情绪低落、哭泣、悲观、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迟缓等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绪异常。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在卒中后的不同时期各有不同,
- 王春梅杨元庆周星娅
- 关键词:中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