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李道聪

李道聪

作品数:12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3篇电气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电化学
  • 4篇正极
  • 4篇正极材料
  • 3篇电池
  • 3篇配合物
  • 3篇锂离子
  • 3篇光谱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电子光谱
  • 2篇配体
  • 2篇氰基
  • 2篇锂离子电池
  • 2篇离子
  • 2篇离子电池
  • 2篇化合物
  • 2篇环化
  • 2篇共沉淀
  • 2篇二硫纶
  • 2篇二氰基
  • 2篇二氰基二硫纶

机构

  • 8篇武汉大学
  • 2篇武汉化工学院
  • 1篇湖北教育学院
  • 1篇百色学院
  • 1篇钦州学院

作者

  • 10篇李道聪
  • 7篇黄元乔
  • 6篇彭正合
  • 5篇沈玉芳
  • 3篇周运鸿
  • 3篇郭文勇
  • 2篇潘志权
  • 2篇魏传波
  • 1篇王海堂
  • 1篇潘庆才
  • 1篇王海棠
  • 1篇蔡成翔
  • 1篇房晨婕
  • 1篇袁超群

传媒

  • 3篇化学试剂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化学世界
  • 1篇材料导报
  • 1篇武汉化工学院...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大环化合物配合常数的测定
2001年
本文用 p H法测定了大环配体 { 3,6,9三氮双环 [9,3,1 ]十五 1 ,1 1 ,1 3三烯的质子化常数 ,以及它与 Cu2 + ,Co2 + 配合物的稳定化常数 ,实验结果表明 ,在水溶液中 ,Cu2 + 和 Co2 + 都可以形成 ML2 ,和
王海棠李道聪魏传波潘志权
关键词:大环配合物质子化常数大环配体
草酸盐法合成Li_aNi_(0.7)Co_(0.3)O_2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草酸盐沉淀及高温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正极材料Li_aNi_(0.7)Co_(0.3)O_2.XRD、SEM及电化学测试数据表明:该材料结晶及层状结构良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75.4mAh/g和142.9mAh/g,循环3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36.0mAh/g,比容量损失只有4.8%.
黄元乔郭文勇甘雄李道聪
关键词: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比容量
一种新型的大环配体的合成和表征被引量:4
2001年
以 Ni2 + 作模板 ,通过间苯二甲醛与二乙烯三胺进行 1 +1成环缩合 ,得到了一种 Ni2 + 的大环配合物 ,经过还原、去模板以及质子化反应得到了 3,6,9-三氮杂双环 [9,3,1 ]-十五 -1 ,1 1 ,1 3-三烯的氢溴酸盐。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差热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
王海堂李道聪魏传波潘志权
关键词:多胺大环化合物大环配体西佛碱
一维链状夹心型铋(Ⅲ)钨酸盐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常规条件下合成了标题化合物:Na10{[(Zn(H2O)3)2(WO2)2(BiW9O33)2]}.21.5H2O,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其晶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1.287 86(26)nm,b=2.516 63(50)nm,c=1.612 85(32)nm,β=94.04(3),°V=5.214 36(1 120)nm3,Z=2,最后一致性因子为R1=0.054 1,ωR2=0.120 6。紫外光谱显示,在236和293 nm有两个金属氧酸盐的特征吸收峰;用λex=241 nm的光激发后,在292.96和391.07 nm处产生发射峰。还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用于说明其结构特征。
甘雄蔡成翔沈玉芳李道聪黄元乔彭正合
关键词:多金属氧酸盐光谱性质
共沉淀及高温固相法合成Li_aNi_(0.6)Co_(0.4)O_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采用共沉淀方法合成出具有较高活性的前驱氢氧化物,经预处理后再用高温固相法合成L iaN i0.6Co0.4O2(1
黄元乔郭文勇甘雄李道聪彭正合周运鸿
关键词:正极材料锂离子二次电池层状结构
二氰基二硫纶·5-硝基邻菲啰啉铁(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及理论研究
2007年
报道了标题配合物在几种介质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对其气态分子进行几何优化,研究了电子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组成。在此基础用CIS、TD-DFT和ZINDO方法进行激发态计算,给出了理论光谱。研究发现配合物紫外区的吸收带本质上属于配体的π→π*跃迁,可见区400~500nm存在本质上属于配体mnt2-到配体5-NO2-phen的荷移跃迁。
甘雄潘庆才黄元乔沈玉芳李道聪彭正合
多元掺杂氧化物LiNi_(0.8) Co_(0.18)Al_(0.02)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被引量:1
2005年
用液相共沉淀方法得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LiNi_(0.8)Co_(0.18)Al_(0.02)O_2。样品的 XRD、SEM 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合成的 LiNi_(0.8)Co_(0.18)Al_(0.02)O_2材料结晶良好,具有α-NaFeO_2层状结构;晶体表面形貌清晰,粒径大小适中;与LiNiO_2相比,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充放电30次后循环效率为95.3%。
黄元乔沈玉芳甘雄李道聪
关键词:比容量共沉淀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75-x)Co_xMn_(0.25)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以LiOH·H2O、Ni(OAc)2·4H2O、Co(OAc)2·4H2O和MnO2为原料,在水热反应釜中预处理,然后进行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锂镍钴锰氧化物LiNi0.75-xCoxMn0.25O2(x=0.05,0.10,0.15,0.20,0.25)。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粒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x=0.20时,所合成的正极材料具有很好的α-NaFeO2型层状晶体结构,晶胞参数a=0.2861nm,c=1.4164nm,V=0.1004nm3,以50mA·g-1的电流密度在3~4.3V(vsLi/Li+)充放电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2.5mAh·g-1,首次放电效率高达90.9%,30个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依然保持在161.1mAh·g-1。
袁超群李道聪沈玉芳彭正合周运鸿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二氰基二硫纶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钴(Ⅱ)配合物的电子光谱及理论研究
2008年
报道了标题配合物Co(mnt)(dmbpy)在几种介质中的电子吸收光谱,用从头算ab inititoHF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研究其气态分子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和前线分子轨道。在此基础用CIS、TI-DFT方法进行激发态计算,给出了理论光谱。研究发现配合物紫外区的吸收带本质上属于配体的π→π^*。跃迁,可见区400~500 nm存在本质上属于配体mnt^2-到dmbpy的荷移跃迁(LL'CT)。
甘雄房晨婕李道聪沈玉芳黄元乔彭正合
关键词:电子吸收光谱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1-x)Co_xO_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LiNi1-xCoxO2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were synthesiz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and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s with LiOH·H2O, Ni(NO3)2·6H2O and Co(NO3)2·6H2O as raw materials. The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and electrochemical t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ynthesized cathode materials were with layered structure similar to α-NaFeO2 and uniform morphology and nearly normal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bette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hen x was 0.18. The first charge and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cathode material was 224.3 mAh·g-1 and 194.2 mAh·g-1, respectively. 88.5% of the first discharge capacity remained at the 20th cycle.
黄元乔郭文勇李道聪彭正合周运鸿
关键词:性能研究电化学NORMALRAWXRD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