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康宁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4篇传热
  • 3篇流动特性
  • 2篇大涡模拟
  • 2篇强化传热
  • 2篇槽道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水平槽道
  • 1篇湍流
  • 1篇湍流结构
  • 1篇控制模式
  • 1篇传热与流动特...
  • 1篇值模拟

机构

  • 4篇天津大学

作者

  • 4篇李康宁
  • 3篇汪健生
  • 1篇高小明

传媒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水平槽道内几种周期性结构的传热与流动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流体在不同周期性结构二维水平槽道内的传热性能与流动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不同雷诺数条件下,布置于槽道下壁面的障碍块表面时均努塞尔数Nu及表面摩擦因数μ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当障碍块之间量纲一距离分别为0.50和0.25、雷诺数Re=1 000时;槽道上、下壁面均布置障碍块的传热性能较仅在槽道下壁面布置障碍块的传热性能有了显著提高,前者比后者的传热性能分别提高393%和574%。当雷诺数Re=500、障碍块之间量纲一距离为0.50时,对在槽道中间设置一斜板与不设置斜板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设置斜板的槽道比不设置斜板的槽道传热性能提高27.1%。当在下壁障碍块右上角处放置一小圆柱体后发现:传热性能并未得到有效提高,但流动摩擦因数有所减小,从而使得输送流体的泵功降低。
汪健生李康宁
关键词:传热
刚性波纹面与柔性波纹面传热及流动特性被引量:1
2012年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流体在刚性及柔性波纹面上的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刚性波纹面,当振幅与波长比值(a/λ)较小时,波谷区域无回流现象;当a/λ增大至0.03时,波谷区域出现回流区,且回流区域随波幅的增加而增大;波纹面上坡部位沿展向出现较高Nusselt数的斑块;当a/λ从0.01增至0.04时,时均Nusselt数提高了近63.5%,综合系数增加了0.5112。对于柔性波纹面,其压力分布也呈现周期性变化;且在上坡位置也出现较大Nusselt数斑块;当a/λ从0.01增至0.04时,时均Nusselt数值提高了173.1%,综合系数增加了1.1232。与刚性波纹面相比,在消耗相同流体输送泵功时,柔性波纹面具有更好的传热效果。
汪健生李康宁高小明
关键词:大涡模拟强化传热
槽道流动与传热的主动控制模式
2011年
依据近壁湍流结构及主要特征,提出三种改变流体传热与流动特性的主动控制模式,即顺流下扫模式、逆流下扫模式和垂直下扫模式。对实施主动控制的矩形槽道中的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并对三种主动控制模式与流体流动、传热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顺流下扫控制模式可以较好地抑制近壁流体的喷出,改善流体的流动与传热特性。与另两种控制模式相比,顺流下扫模式具有最优传热与流动特性。其余两种控制模式虽然也有一定的强化传热与流动减阻效果,但传热与流动综合系数与未施加主动控制模式的空槽道相比提高很小。
汪健生李康宁
关键词:湍流结构控制模式数值模拟流动特性传热
波纹面传热与流动特性的大涡模拟
强化传热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用涡流发生器,但在增强换热的同时也会使得流动阻力大幅增加,从而使输送流体的泵功增加。已有的研究表明:波纹面有着其独特的流动特性,在某些条件下对促进表面传热有一定的作用,而目前对波纹面传热与流动...
李康宁
关键词:大涡模拟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