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莉

作品数:59 被引量:28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基因
  • 18篇高粱
  • 17篇玉米
  • 17篇转基因
  • 15篇植物
  • 15篇抗虫
  • 8篇蛋白
  • 7篇植株
  • 7篇抗性
  • 6篇愈伤
  • 6篇转基因抗虫
  • 5篇芽胞
  • 5篇芽胞杆菌
  • 5篇苏云金芽胞杆...
  • 5篇甜高粱
  • 5篇转基因玉米
  • 5篇抗虫玉米
  • 4篇幼穗
  • 4篇外植体
  • 4篇抗性愈伤

机构

  • 59篇中国农业科学...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东北农业大学
  • 7篇西南科技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9篇朱莉
  • 37篇郎志宏
  • 36篇黄大昉
  • 16篇汪海
  • 13篇李桂英
  • 11篇张杰
  • 8篇李圣彦
  • 6篇戴军
  • 6篇李秀影
  • 5篇宋福平
  • 4篇杨泽伟
  • 4篇王龙海
  • 4篇张治国
  • 4篇张执金
  • 4篇张海文
  • 4篇何康来
  • 4篇潘阳阳
  • 3篇伍宁丰
  • 3篇李汝刚
  • 3篇钱秀珍

传媒

  • 10篇生物技术通报
  • 8篇中国农业科技...
  • 5篇生物技术进展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第一届全国玉...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1998
  • 2篇199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部分白菜型油菜RAPD的研究被引量:40
1998年
本研究用RAPD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以湖南和湖北省油菜为主的34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离差平方和,用Ward’s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变异与生态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湖南和湖北两省的白菜型油菜品种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在DNA水平上可将所分析的34个品种分成8个类群。作者对研究结果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朱莉李汝刚伍晓明伍宁丰范云六钱秀珍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RAPD
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或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遗传转化方法
本发明为“一种以甜高粱幼穗或幼穗诱导愈伤组织为外植体遗传转化方法”,属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甜高粱幼穗或是幼穗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直接转化法转化外源基因,轰击后的幼穗或是幼穗愈伤组织经过恢复培养,再...
黄大昉朱莉郎志宏李桂英
玉米虫害诱导基因启动子在拟南芥中的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植物在感知到虫害信号后会经过复杂的转录调控,开启防御基因的表达。这一过程大多受到茉莉酸信号途径的调控,现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在单子叶植物玉米中是否具有相似的转录调控模式目前尚不清楚。为了探索这一问题,从被玉米螟咬食和150μmol/L JA处理12 h的RNAseq玉米文库中获得两个同时受诱导的基因,Zm281和Zm Pal,重点对其启动子的诱导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玉米启动子在未受JA处理的拟南芥中不能启动GUS报告基因的表达,但是在茉莉酸诱导后GUS报告基因受到强烈诱导,且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该结果表明受虫咬后诱导表达的基因同时受JA的诱导,可为研究JA诱导虫害应答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李丹丹汪海朱莉黄大昉郎志宏
关键词:玉米茉莉酸
高粱γ-氨基丁酸转氨酶基因SbGABA-Ts及其在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功能
本发明涉及“高粱γ-氨基丁酸转氨酶基因SbGABA-Ts及其在逆境胁迫响应中的功能”。γ-氨基丁酸转氨酶是γ-氨基丁酸分解代谢中的第一步关键酶,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申请首次从高粱品种中克隆获得SbGABA...
朱莉郎志宏汪海黄大昉杨泽伟王龙海
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外源插入片段的旁侧序列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外源插入片段的旁侧序列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了含有Bt cry1Ah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mAhG2,得到了转有Bt cry1Ah基因的转玉米植株,筛选到一个抗玉米螟效...
郎志宏黄大昉汪海朱莉李圣彦宋苗李秀影戴军
农杆菌介导甜高粱转Bt cry1Ah的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建立一套高效、稳定的甜高粱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并在甜高粱中验证来源于苏云金芽胞杆菌新型杀虫基因cry1Ah表达产物的杀虫活性。【方法】以甜高粱幼穗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密码子优化过的Bt cry1Ah导入2个甜高粱品种"BABUSH"和"MN-3025"中。对获得的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RT-PCR分析及除草剂抗性、目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抗虫性鉴定分析。【结果】对336块幼穗愈伤组织块进行了农杆菌侵染,经双丙氨膦(Bialaphos)梯度筛选后共获得66株再生植株,PCR鉴定在8个转化事件中有22株为阳性植株,平均转化率为2.38%。RT-PCR检测结果表明,cry1Ah在T0甜高粱转基因植株中能够正常转录。Western blotting分析和ELISA定量测定显示,有5株可检测到Bt蛋白,但Bt蛋白含量差异较大,最高可达165.69 ng.g-1叶片鲜重(FW),最低的仅为1.93 ng.g-1叶片鲜重(FW),平均为87.50 ng.g-1 FW。饲虫试验表明,有2株转基因甜高粱植株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表现为抗性。【结论】利用建立的以甜高粱幼穗为外植体的农杆菌遗传转化体系,可获得具有玉米螟抗性的转基因甜高粱植株,其后代遗传稳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朱莉郎志宏李桂英何康来岳同卿张杰黄大昉
关键词:甜高粱农杆菌转化抗虫性
SbAGO1b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抗虫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SbAGO1b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在植物抗虫性方面的应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SbAGO1b功能缺失的突变体表现出较野生型对抗虫性提高,过表达则对蚜虫敏感,表明SbAGO1b在高粱蚜虫应答中具有负调控作用。基于本发...
朱莉蒲伟军谭冰兰张执金张海文张治国江晓丹
基于多重表型的高粱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被引量:9
2019年
高粱耐盐性因种质、发育时期及生长条件的不同而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建立一套全面、客观、准确的高粱耐盐性鉴定方法,对于高粱耐盐种质的筛选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选择64份高粱材料通过室内萌发期耐盐性评定,从中选择36份不同等级材料进行田间苗期耐盐性鉴定,并从中选出13份材料进行室内苗期耐盐性复筛。通过隶属函数值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田间和室内苗期测定的株高、茎粗等形态指标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脯氨酸、丙二醛等生理生化指标的评价,最终确定耐盐材料2份,盐敏感材料2份。建立了一套基于多重表型的耐盐性综合评价方法,即针对高粱不同生育时期(萌发期、苗期)、不同生长条件(田间与室内)采用不同形态指标与生理生化检测指标,并结合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对不同高粱材料耐盐性进行准确、系统地评价。该方法的建立对于高粱种质资源的耐盐性评价以及高粱耐盐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任富莉潘映红张笑笑蒲伟军牟永莹李玉斌张桦朱莉
关键词:耐盐性萌发期苗期高粱
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外源插入片段的旁侧序列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外源插入片段的旁侧序列及其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构建了含有Bt cry1Ah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mAhG2,得到了转有Bt cry1Ah基因的转玉米植株,筛选到一个抗玉米螟效...
郎志宏黄大昉汪海朱莉李圣彦宋苗李秀影戴军
玉米rMrh/Mrh双元转座系统体细胞转座特性分析
2024年
基因组中转座子的插入和剪切都会使插入位点的序列发生改变,包括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表型变异或基因组进化。Mrh/rMrh是玉米Mutator超家族中首个经遗传学鉴定的双元转座子系统,其中仅有非自主性转座子rMrh完成了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通过遗传杂交后代的表型分离比确定Mrh活性系中仅有一个自主性转座子Mrh调控报告基因a1位点的rMrh发生转座。为了明确rMrh转座子在玉米体细胞中的转座剪切修复对宿主a1基因功能的影响,以及分处两个遗传位点的自主性Mrh转座子对同一a1位点rMrh剪切转座后序列修复类型的影响,对转座修复位点的PCR扩增产物进行了分子克隆及测序。结果显示,rMrh在玉米体细胞中a1位点转座后产生两种足迹类型,一种是精确修复,另一种是末端反向重复序列(terminal inverted repeat,TIR)残留。同时,在不同遗传位点的自主性转座子Mrh的调控下,rMrh在玉米体细胞中原初位点发生转座剪切时的修复类型相对单一,既能通过精确修复恢复宿主基因功能,也会因为残留碱基导致宿主基因功能的突变,但是不同遗传位点的自主性转座子Mrh的修复产物序列不尽相同。研究结果明确了经典Mrh/rMrh双元转座子系统中rMrh的转座剪切修复特性,在丰富对Mutator转座子遗传特性认识的同时,也为进一步应用这一转座子系统创制玉米新种质资源和功能基因组学遗传材料奠定了理论基础。
谭景胜赵官涛朱莉李玉斌
关键词:玉米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