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浩 作品数:7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化学工程 更多>>
小偃麦异代换系山农0095辐照花粉后代的细胞学及SSR标记分析 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小偃麦异代换系山农0095花粉,对其M1、M2代的细胞遗传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1、M2代均出现频率不同和染色体数目不等(2n=41、2n=40和2n=39)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在两个世代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普遍观察到单价体、多价体、染色体片段、落后染色体、染色体桥及微核等现象,说明辐射有效地促进了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有可能导致染色体易位重组。利用已建立的山农0095中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的特异SSR标记BARC159240对M2代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部分M2单株仍含有该标记位点,说明这些植株仍然具有标记位点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特异区段;少部分单株虽然保留了该位点,但缺少普通小麦中的条带,这些单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重组。 鲍印广 李兴锋 宗浩 赵春华 崔法 王玉海 王洪刚关键词:细胞学 辐照 SSR 中间偃麦草 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不同杂种世代的染色体及性状分离特点 被引量:3 2009年 为探讨偏凸山羊草-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SDAU18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利用价值,以SDAU18和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及其9个杂种世代为材料,分析不同自交和回交世代染色体和性状分离的特点。结果表明,随自交世代和以烟农15为轮回亲本回交世代的增加,染色体数目逐渐减少,回交比自交能使后代的染色体数目更快趋近普通小麦的42条,至F5和BC3F1代,染色体数目为42的植株已分别达93.9%和92.0%。与自交世代相比,回交后代减数第一分裂中期的花粉母细胞的染色体构型较为简单,回交次数过多不利于外源染色体与普通小麦染色体发生重组,一般应以回交2~3次为宜;随自交和回交世代的增进,杂种的育性提高,至F3和BC2F1代育性基本稳定。在不同杂种世代可分离出具有矮秆、大穗、大粒、对白粉病、条锈病免疫或高抗及外观品质优良的变异类型,以F3和BC1F1代的变异类型最丰富。 王玉海 王黎明 鲍印广 崔法 郝元峰 宗浩 李兴锋 高居荣 王洪刚关键词:偏凸山羊草 柱穗山羊草 双二倍体 小麦 杂种后代 染色体分离 偏凸-柱穗山羊草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自交和回交后代的染色体及性状分离研究 双二倍体SDAU18是利用偏凸山羊草和柱穗山羊草杂交合成的一个新物种。为探讨转移其优异基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利用改良卡宝品红压片法和田间调查法,以SDAU18和普通小麦烟农15及其九个杂种世代为材料,研究了自交和回交对杂... 王玉海 鲍印广 宗浩 杜斌 王洪刚文献传递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8 2010年 由山东农业大学创制的矮孟牛是重要的冬小麦遗传资源。为了揭示矮孟牛种质第一部分同源群染色体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对矮孟牛I型至VII型7个姊妹系的遗传差异进行了鉴定。PCR结果显示,矮孟牛II型、IV至VII型中含有1RS和1BL,不含1BS和1RL;I型和III型中含有正常的1B染色体。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证明,在矮孟牛II型、IV型-VII型中1RS取代了1BS,而在矮孟牛I型和III型中含有正常的小麦染色体组。利用138个多态性标记分析了7个类型第一部分同源群的遗传差异,其中3个标记检测到矮孟牛V型的特异片段,即位于1A染色体的标记Xwmc336和Xmag1884及位于1B染色体的Xgwm124,分别源于牛朱特和矮丰3号。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矮孟牛7个类型第一部分同源群的遗传差异,为深入研究和利用该种质资源奠定了基础。 崔法 赵春华 鲍印广 宗浩 王玉海 王庆专 杜斌 马航运 王洪刚关键词:基因组原位杂交 分子标记 小麦种质系山农495的鉴定及其矮秆基因的SSR标记 20世纪60年代,由于矮秆和半矮秆小麦、水稻品种的育成推广,引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绿色革命”,矮化育种已经成为高产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已确定的小麦矮秆基因有25个,但在育种中被广泛利用的则较少,并且小麦矮化育种中所... 宗浩关键词:小麦 种质系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文献传递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及其衍生后代1BL/1RS的分子和生化标记鉴定 被引量:4 2009年 本研究以小麦骨干亲本矮孟牛及其33个衍生品种(系)为材料,利用低分子量(LMW)麦谷蛋白Glu-B3位点的STS-PCR标记、醇溶蛋白Gli-B1位点的SSR标记和黑麦碱SEC-1b位点的STS-PCR标记进行复合PCR,检测1BL/1RS易位。结果表明,矮孟牛Ⅱ、Ⅳ、Ⅴ、Ⅵ和Ⅶ型含有1BL/1RS染色体,矮孟牛Ⅰ和Ⅲ型不含1BL/1RS;在矮孟牛的33个衍生后代中,25个含1BL/1RS,其余8个则不含1BL/1RS。利用A-PAGE技术对上述材料进行了黑麦碱蛋白的检测,结果与复合PCR一致,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准确的检测1BL/1RS。 赵春华 崔法 鲍印广 宗浩 王玉海 王庆专 王洪刚关键词:1BL/1RS 复合PCR 小麦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 被引量:8 2009年 为给新矮秆种质系山农495的利用提供依据,利用田间观察和室内赤霉酸鉴定与分子标记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矮秆性状的遗传分析和矮秆基因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山农495的矮秆性状受位于4BS染色体上的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且为赤霉酸不敏感型。在供试的1 589个SSR引物中,有2个基因组SSR引物(Gwm113196、Wmc 511191)和1个EST-SSR引物(Dupw23210)在优选小群体中能扩增出多态性谱带。利用BC1回交群体和F2群体进行连锁标记分析,Gwm113196、Wmc 511191和Dupw23210与山农495矮秆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3.9、5.2、21.6 c M和4.1、5.0、19.8 c M。 宗浩 崔法 鲍印广 赵春华 王玉海 杜斌 王庆专 王洪刚关键词:小麦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