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洋
- 作品数:9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有诱因性和无诱因性骨梗死X线和磁共振成像表现的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有无诱因性骨梗死的X线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MRI随访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X线和MRI资料,分析其表现。所有患者均同期行X线片和MRI检查,二者检查间隔时间<7 d。结果 6例骨梗死累及24个骨骼,包括肱骨2个、股骨14个和胫骨8个。临床上有大量激素应用史9例25灶,在MRI上T1WI和T2WI均表现为环状低信号带围绕的不同信号坏死区,相应X线片上19灶表现正常,6灶表现为地图状或环状骨质硬化。无明显诱因性骨梗死7例7灶,在MRI上T1WI呈不均匀低或等信号,T2WI呈低高混杂信号,周围绕环状低信号带,相应X线片上表现为局限性环状或地图状骨质硬化区。结论有无诱因性骨梗死患者就诊时因所处的骨坏死时期不同,相应X线片和MRI表现也有所不同。
- 孙洋高振华樊长姝
- 关键词:骨坏死X线磁共振成像
- 髋周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髋周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 ,回顾性阅读病理证实的 5例髋周骨内脂肪瘤的X线平片和CT片 ,分析其征象。结果 5例均为单发病灶 ,其中 1个病灶位于股骨颈 ,4个位于髋臼。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清或不清的不规则形透光区 ,可伴硬化缘。CT上病灶为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脂肪密度区 ,CT值为 - 6 0~ - 12 0HU ,最大径为 1.0~ 3.5cm。病灶边缘不规整 ,伴有厚薄不等的硬化边 ,其中 3个病灶中心和边缘可见小结节状钙化。结论 髋周骨内脂肪瘤和其他部位骨内脂肪瘤的影像学表现相似 ,CT能对其作出正确诊断 ,可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或MRI检查。
- 高振华孟悛非周春香黄兆民孙洋
- 关键词:病灶脂肪瘤影像学表现X线平片钙化
- 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7
- 2005年
- SAPHO综合征临床表现因人而异,大多为患骨局部疼痛、软组织肿胀和局部功能障碍,影像学主要表现为骨肥厚和骨炎,其中胸肋锁区的骨硬化和骨肥厚较具有特征性。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和平片做出,确诊需要长期的观察随访,并排除其他疾病。主要综述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 孙洋孟悛非
- 关键词:综合征影像学表现骨肥厚局部疼痛平片软组织肿胀
- MRI椎旁软组织强化方式在脊柱感染中的鉴别意义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MRI椎旁软组织强化方式在脊柱感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2年8月于佛山市中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6例脊柱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90例为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spondylitis,PS),66例为结核性脊柱炎(tuberculous spondylitis,TBS),患者均行MRI检查,对其椎旁软组织强化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对两者的不同强化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0例PS病例中,椎旁软组织病变大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少数表现为多囊状强化或囊状强化;66例TBS病例中,椎旁软组织病变大部分表现为多囊状强化或囊状强化,少数表现为局限性环形强化或不均匀强化。结论:PS与TBS在椎旁软组织强化方式上明显不同,其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鉴别价值。
- 孙洋曾雪伟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化脓性脊柱炎
- 长骨内生软骨瘤的影像诊断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长骨内生软骨瘤的影像特点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长骨内生软骨瘤的X线、CT、MR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30例病灶均为单发,股骨21例,胫骨3例,肱骨3例,腓骨2例,桡骨1例;骨端4例,干骺端10例,骨干16例。X线平片30例,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形态不一的钙化灶(28/30)。CT 26例,病灶内均出现不同程度钙化。MRI 22例,T1WI呈低等信号(16/22)、混杂信号(6/22),T2WI呈高信号(8/22)、混杂信号(14/22),8例DESS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病灶边缘呈分叶状(16/22);肿瘤呈中心强化(3/15)、边缘强化(12/15);侵蚀骨内膜(5/15)。结论长骨内生软骨瘤呈非浸润性生长,具有软骨MRI信号,分叶状或花环状边缘,有轻微骨膨胀和骨内膜侵蚀。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与高分化软骨肉瘤鉴别。
- 彭加友孙洋王吉东方挺松
- 关键词:骨肿瘤软骨瘤计算机断层摄影
- 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CT与MRI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CT和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CT和MRI表现,其中12例CT,14例MRI。结果:所有病例均能发现痛风结节,CT显示45个,MRI显示48个,痛风结节位于肌腱和韧带共58个,滑膜或关节腔内15个,骨内11个,其他软组织9个。形态呈条块状31个,结节状31个,线状4个,不规则形27个。骨质破坏CT共发现21处,MRI发现24处,位于骨边缘共30处;MRI显示5处骨质破坏周围骨髓水肿。痛风结节在T1WI均呈低至中等信号;T2WI上39个呈混杂信号,6个呈高信号,3个呈低信号。在5例均行CT及MRI检查膝关节比较中:CT显示痛风结节21个,MRI显示痛风结节18个;CT和MRI在显示骨质破坏的部位均为12处,MRI显示骨髓水肿4处;MRI显示软骨异常共5处。结论: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在影像上有一定的特征性,CT更容易发现痛风结节,而MRI更合适于评估软组织情况及炎性改变,综合分析两种影像资料有助于准确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 袁健祥张家雄方挺松衣利磊孙洋
- 关键词:痛风膝关节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 纤维骨性假瘤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总结纤维骨性假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纤维骨性假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平片检查5例,CT检查4例,MRI检查2例,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5例纤维骨性假瘤均发生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其中3例发生于拇指,术前临床X线平片检查均误诊,男1例,女4例,年龄15~36岁。3例X线平片和/或CT表现为指骨旁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骨性肿块,边缘清楚,邻近骨膜新生骨形成,其中1例MRI示骨性肿块信号类似与肌肉信号;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皮质侵蚀破坏、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未见肿块;1例X线平片和CT表现为骨膜新生骨和软组织肿胀,无骨质破坏,MRI示类似于肌肉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纤维骨性假瘤好发于掌指骨旁软组织,常表现为骨旁边界清楚的骨性肿块,伴有邻近骨膜新生骨,骨质破坏少见,应注意避免误诊为骨旁骨肉瘤、骨软骨瘤或骨髓炎。
- 孙洋杨旭峰高振华彭加友孟悛非
- 关键词:纤维骨性假瘤磁共振成像
- 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本组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男4例,女4例,年龄30~68岁。包括CT检查4例,MRI检查8例,总结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8例背部弹力纤维瘤发生于左侧3例、右侧3例和双侧2例,肿瘤均位于肩胛下区,呈扁平椭圆形贴于胸壁,在CT和MRI上表现为肌肉样密度(信号)的软组织肿块,内散在分布条片状脂肪样密度(信号)灶,增强扫描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背部弹力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诊断特征性,不难做出术前正确诊断。
- 孙洋高振华孟悛非
- 关键词:弹力纤维瘤背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椎间盘和椎间隙的影像学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椎体病变中椎体形态改变后MRI上相邻的椎间盘和X线平片上相应的椎间隙进行对照研究,分析二者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对X线平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搜集41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MRI平扫检查的椎体病变资料,男25例,女16例,年龄5~82岁平均49.3岁。对比观察X线上椎间隙和MRI上椎间盘的变化。结果椎体病变中MRI上Ⅰ型、Ⅱ型和Ⅳ型椎间盘在X线平片上多表现为椎间隙正常,少数表现为椎间隙变窄;Ⅲ型和Ⅴ型椎间盘在X线平片上多表现为椎间隙变窄。结论X线平片上椎间隙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椎间盘的改变,但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椎间盘的改变。
- 孙洋孟悛非高振华黄兆民马玲
- 关键词:椎间盘椎间隙放射摄影术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