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 作品数:56 被引量:342H指数:11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大叶补血草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SOS1的克隆及对番茄的遗传转化被引量:8
- 2010年
- 根据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dl.)Kuntze)SOS1基因序列(登录号:EU780458)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从叶片中克隆得到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LgSOS1,将该基因重组于质粒pCAMBIA1390的CaMV35S启动子下游,构建含LgSOS1基因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90-LgSOS1。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在1.2 mg/L6-BA、0.2 mg/L IAA、20 mg/L潮霉素和200 mg/L羧苄青霉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选择培养,从抗性愈伤组织中获得再生植株。经PCR和RT-PCR检测,初步证实LgSOS1基因已整合至番茄的基因组中。
- 马苏勇祝建波王爱英周玲玲
- 关键词:大叶补血草番茄
- 新疆2种盐生补血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采用叶片离析法和石蜡切片法,对生长在新疆盐渍环境中的大叶补血草[Limonium gmelinii(Willd.) Kuntze]和耳叶补血草[Limoniumotolepis(Schrenk) Kuntze]的营养器官解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2种补血草属典型泌盐植物,茎和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多细胞组成的盐腺;叶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其外切向壁增厚,表皮外还被有厚的角质层;上下表皮都有气孔,气孔与表皮细胞平齐,为不等型气孔;其中大叶补血草为异面叶,而耳叶补血草为等面叶.2种补血草茎中都散生有多轮维管束;大叶补血草根中还有大量通气组织等.研究结果表明,2种补血草的解剖结构表现出与其生境相适应的特征.
- 周玲玲刘萍王军
- 关键词:大叶补血草耳叶补血草营养器官
- 新疆六种盐生植物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9
- 2002年
-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生长在新疆石河子盐碱荒漠的 6种盐生植物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 ,结果表明 :这些植物表现出许多适应旱生和盐生环境的特点。其基本特征为 :叶表面有表皮毛、盐腺或乳状突起 ,气孔下陷 ;栅栏组织和储水组织发达 ,构成等面叶和肉质叶 ;具粘液细胞 ;部分植物叶片退化成鳞片状 ,而由同化枝执行光合功能 ;茎中维管束发达 ,具异型维管束 。
- 周玲玲冯元忠吴玲陆嘉惠
- 关键词:盐生植物解剖学叶肉细胞维管束
- 大叶补血草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根据同源序列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及RACE方法从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中分离了Na+/H+逆向运输蛋白基因的cDNA(LgNHX1,GenBank登录号EU780457)。LgNHX1的cDNA全长为2 397 bp,5′端非翻译区长度为512 bp,3′端非翻译区长度为229 bp,其中包括12 bp的poly(A)尾巴,中间的开放读码框为1 656bp,编码1个550个氨基酸的多肽,推测分子量为61 kD。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LgNHX1与北滨藜、小麦、盐角草和拟南芥液泡Na+/H+逆向运输蛋白的一致性分别为82.62%,82.01%,80.64%和75.86%。预测分析表明,LgNHX1具有11~12个跨膜结构区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蛋白(LgNHX1)与液泡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与质膜型的Na+/H+逆向转运蛋白亲缘关系较远。
- 周玲玲缪建锟祝建波曹连莆
- 关键词:大叶补血草CDNA克隆RACE
- 三种药用甘草种子位置效应对幼苗建植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通过对甘草属3种植物,光果甘草、胀果甘草、乌拉尔甘草植株不同部位种子的萌发特性、幼苗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和比较,探讨了3种药用甘草植株不同部位种子的萌发策略、幼苗的生长适应性,为更清楚地认识甘草属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建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光果甘草植株中、上部,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植株中、下部种子具有较高的出苗率,是种子繁殖的主要保障,但存活率无差异。2)具有较高出苗率的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较长的根长,且根冠比也相对较高,其分配到地下部分生物量多于地上部分,发达的根系可增强幼苗的抗逆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地上部分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的光化学活性(Fv/F0)和光反应阶段电子传递的速率也相对较高,荧光动力学曲线也反映出其具有较强的荧光强度、电子捕获和光能利用率,进而增强了幼苗建植能力。3)具有较低出苗率的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具有较高的株高,较多的叶片数,可以通过优先占领空间和光源来维持生长。综上所述,3种药用甘草不同位置的种子具有不同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策略,这对野生甘草自然种群的幼苗建植和种群更新有着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 韩春陆嘉惠周玲玲牛清东宋凤王跃杨旭
- 关键词:种子
- 大叶补血草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的克隆及番茄的遗传转化
- 2009年
- 根据NCBI公布的大叶补血草NHX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大叶补血草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NHX1,构建植物融合表达载体pCAMBIA1301-NHX1,重组质粒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经PCR和RT-PCR鉴定,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本研究为大叶补血草耐盐基因NHX1的进一步功能分析和应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宋晓丽祝建波周玲玲
- 关键词:大叶补血草番茄
- 罗布麻花解剖结构的观察研究被引量:10
- 2000年
- 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罗布麻生殖器官的解剖结构 ,对其可能的传粉方式进行了探讨 ,认为它有两种传粉方式
- 周玲玲陆嘉惠吴玲马淼
- 关键词:罗布麻白花发育时期生殖器官
- 芨芨草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对盐渍环境下芨芨草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的研究表明 ,芨芨草在形态结构上有如下特征 :根系发达 ,外皮层明显 ,为 5~ 7层扁平且极不规则的细胞 ,近内皮层处有几层小型的、排列非常整齐的细胞 ,形成环内皮层带。发育后期 ,3、4层外皮层细胞壁加厚变为厚壁细胞 ,环内皮层带的细胞也变为厚壁细胞 ,属多原型根 ;茎中表皮下由 2 0~ 30层排列紧密、形状较小的纤维细胞组成发达的机械组织 ,维管束 3或 4轮 ,中央为发达的髓 ;叶表皮细胞外切向壁增厚 ,上表皮有发达的表皮毛 ,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分化为引长的栅栏组织状 ,维管束鞘 2层 ,具典型C3 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 周玲玲阎平唐素英郭玉堂
- 关键词:芨芨草营养器官禾本科根系内皮层
- 植物学课程多样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2
- 2005年
- 针对植物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了多媒体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采取实验课和理论课考试相结合的多样化的考试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 周玲玲陆嘉惠吴玲
-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植物学教学效果
- 耳叶补血草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被引量:4
- 2006年
- 本文较系统地报道了耳叶补血草(Limonium otolepis(Schrenk.)Kuntze.)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形成过程.主要结果:(1)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为正四面体形,少数左右对称形;(2)成熟的花粉为三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3)花药壁由5层细胞组成,最外层为表皮,其内分别为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绒毡层为变形型,花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4)耳叶补血草的雌蕊由5心皮组成,柱头、花柱分离,子房合生,1室,基生胎座,胚珠1个,拳卷型,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珠被形成;(5)孢原细胞发生于珠心表皮下,经1次平周分裂,形成造孢细胞,由造孢细胞直接发育成大孢子母细胞,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孢子呈直线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具功能,属于典型的蓼型胚囊发育.
- 李伟周玲玲刘萍
- 关键词:大孢子发生小孢子发生雌配子体雄配子体耳叶补血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