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
- 作品数:27 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 2010年江苏省城市社区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电话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调查江苏省城市社区居民自主选择碘盐或不加碘食盐的行为意愿及对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决策调整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采用电脑随机抽取固定电话号码的方式,在省会(南京)和沿海(南通)两个城市主城区(每个主城区选择2个街道)居民户开展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电话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在碘盐和不加碘食盐同时供应的情况下,居民选择哪种盐及原因:居民是否知道碘缺乏病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居民的个人信息(仅包括职业类别和年龄段)。抽取10%的有效问卷,对关键字段进行复核调查。结果在南京市和南通市共拨打2021个固定电话号码,获得455份有效问卷。对10.1%(46/455)的问卷进行复核,总符合率为87.0%(40/46)。两市共有73.2%(333/455)的应答者在碘盐和不加碘食盐同时供应的假设下选择购买碘盐;有69.0%(314/455)的应答者听说过碘缺乏病,其中79.6%(250/314)的应答者知道碘缺乏的危害是地方性甲状腺肿,10.8%(34/314)的应答者知道碘缺乏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伤:对碘缺乏病的预防方法,有69.4%(218/314)的应答者知道吃碘盐,有41.1%(129/314)的应答者知道吃紫菜、海带可以防治碘缺乏。结论江苏省城市社区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部分群众防治意识模糊的现象。在现行盐业管理体制下,尚不宜过早放开碘盐和不加碘食盐市场并轨供应。
- 王培桦张庆兰周玮陈杰汪旸尚莉夏玉婷高原
- 关键词:缺乏症盐类数据收集
- 2009年南京市第五次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为掌握南京市碘缺乏病防治现状,评价南京市自2000年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以来的干预措施和防治效果,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作者于2009年5月开展了全市第五次碘缺乏病病情监测工作。现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 杨佩才纵兆民周玮高原谢朝勇裘玲
- 关键词:碘盐类问卷调查
- 日本血吸虫单性感染虫体与复性感染虫体的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对单性感染或复性感染钉螺的日本血吸虫发育结果进行观察。方法采用单个毛蚴感染单个钉螺,26℃恒温箱中饲养,60 d后逸蚴感染小白鼠(单性感染),40 d后解剖小白鼠,以检获的成虫性别鉴别各个钉螺中的尾蚴性别。再分别以单性尾蚴和混合双性尾蚴感染鼠、兔,40 d后解剖观察宿主感染情况及虫体。结果单性感染小鼠和兔后解剖获得日本血吸虫雄虫或雌虫。复性感染小鼠或兔后检出的虫体主要有3种形态:雌雄合抱、雄虫和雌虫,极少数能看到雄虫合抱未发育成熟雌虫的现象。单性感染的鼠、兔肝脏均未见虫卵,而复性感染的鼠、兔肝脏均查见虫卵。单性感染的雄虫能发育成熟,但体型较合抱成熟的雄虫略小,仅凭肉眼难以与合抱成熟雄虫区分;而单性感染的雌虫则不能发育成熟,镜下卵巢不易见到或仅见到雏形,体型明显细小。结论单性感染的雄虫和雌虫体型比复性感染合抱成熟的雄虫和雌虫的体型小,单性感染的雄虫能发育成熟,而雌虫则不能发育成熟。在解剖哨鼠时,即使未查见肝脏虫卵,仍需检查肠粘膜血管中是否有单性感染的血吸虫。
- 杨佩才张洪英谢朝勇殷位刚周玮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 1995~2015年南京市疟疾疫情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分析南京市1995年以来疟疾疫情的变化情况,为疟疾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疫情监测报告、个案调查、发热病人血检等,对1995~2015年的本地病例和输入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15年南京市共报告疟疾确诊病例905例。其中本地疟疾病例为40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498例;全部疟疾病例中,间日疟占85.6%(774/905),恶性疟占13.4%(121/905),其他占1.00%(9/905)。各型疟疾均有境外输入性病例,恶性疟全部为境外输入,且2007年后恶性疟病例数呈逐渐增加趋势,2007~2015年的恶性疟病例占该型疟疾病例总数的95.0%(115/121)。实验室血检发热病人898035人,本地人口血检阳性率0.038%,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69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07.7,P<0.01);媒介调查共捕获按蚊10982只,中华按蚊为10716只,占97.6%(10716/10982),嗜人按蚊221只,占2.0%(221/10982)。嗜人按蚊自2003年后均未捕获。结论南京市境外输入性疟疾逐年增多,应加强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监测,提高各医疗机构的镜检能力,确保输入性疟疾病例能及时诊治。
- 周玮谢朝勇李燕箐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
- 北京市东城区494名超重和肥胖成人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东城区成人肥胖和超重人群与肥胖有关的疾病患病率,生活、饮食习惯以及与肥胖有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肥胖和超重人群中随机抽取494人进行调查,调查采用一次性回顾性问卷调查并测量了被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结果在494例被调查对象中,男性148人,占30%;女性346人,占70%。超重者占38%,肥胖者占62%。418人患有与肥胖有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为84.6%;排在疾病谱第一位的是高血压,患病率63.6%。77.5%的人未采取任何减肥措施,59.5%的人日平均蔬菜摄入量低于250 g,55.7%的人没有吃水果的习惯。调查对象对肥胖者易患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有较高的知晓率,但对每人每天食用油适宜摄入量和每天应该进行多长时间的锻炼的知晓率较低。结论超重和肥胖与饮食习惯、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者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比例显著增高。
- 周玮乔磊张丽艳张辉
- 关键词:肥胖超重
- 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应用于血吸虫病病原学诊断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将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应用于血吸虫病病原学诊断,用以替代传统的人工镜检,提高粪片血吸虫镜检效率。方法采用单盲法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和5名专业人员传统镜检读片,各检读20张Kato-Katz片样片,并计数读得的阳性粪片;统计每个镜检员检读每张粪片所需的时间。比较2种方法的读片速度、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图像系统诊断的整体准确度为99.00%,高于传统镜检准确度的91.00%(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8.57%和100%,高于传统镜检法的90.00%和93.33%(P均<0.05)。结论全自动显微图像扫描采集系统功能强大,扫描速度快,操作简便快捷,在血吸虫读片方面优于传统镜检读片,适于在基层推广使用。
- 高原纵兆民杨佩才张洪英杨苏魏德会殷位刚周玮王毓
- 关键词:血吸虫病显微图像病原学诊断
- 2004年--2006年南京市食用碘盐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周玮纵兆民高原
- 关键词:碘盐碘缺乏病
- 政府网站和商业网站在艾滋病相关信息传播方面的比较
- 2005年
- 陈晓宏周玮
- 关键词:艾滋病政府网站商业网站新闻传播
- 南京市8~10岁学龄儿童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评价南京市碘缺乏病的预防控制效果,为制定碘缺乏病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进行抽样;B超和触诊检测8~10岁学龄儿童甲状腺大小;尿碘检测采用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食盐碘含量检测采用GB/T13025.7-1999直接滴定法。结果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0.1%(B超法);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80.6μg/L,尿碘值<50μg/L的儿童占1.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8.6%;学龄儿童平均智商为(106.33±13.81)。结论南京市已经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今后碘缺乏病防治策略应适时调整,防治工作重点为碘盐监测和公众健康教育。
- 周玮
- 关键词:碘甲状腺肿智力氯化钠儿童
- 血吸虫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的检测效果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通过模拟现场实验,比较血吸虫毛蚴动态自动识别系统与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血吸虫毛蚴的效果,以评价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替代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血吸虫毛蚴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居民粪便样本260份,按不同实验需要制作含有血吸虫毛蚴的检测样本瓶。制作30份阳性样品(每瓶中放入5条毛蚴)用于敏感性实验,由2名检验人员采用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再采用毛蚴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检测,比较阳性检出率。制作30份阳性检测样品(每瓶中放入10条毛蚴),由2名操作人员分别采用同一台毛蚴自动识别系统在不同时间检测,比较检测结果。从200份阴性粪便样品中随机抽取90份,加入不同数量毛蚴,制作成阳性样品。将90份阳性样品分为3组,每组30份。第1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21条毛蚴、第2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6~20条毛蚴、第3组每份样品分别加入1~5条毛蚴,然后与其他110份阴性样本混合。采用盲法的原则,由2名检验人员先采用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检测该200份样品,再用毛蚴自动识别系统进行检测,比较两者检测时间、正确率、漏检率、误检率等参数。结果 2名检测人员采用人工肉眼观察法对30份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43.33%和33.33%,而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出率为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12.97,P均<0.01)。2名检测人员采用同一台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30份阳性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96.67%和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血吸虫毛蚴阳性样品的正确率为98.00%,高于人工肉眼观察法的79.75%;检出阳性样本的用时仅为人工肉眼法的50%;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的阳性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为2.22%和1.82%,明显低于人工检测的35.56%和7.73%。结论与传统人工肉眼观察法相比,毛蚴自动识别系统检测血吸虫毛蚴具有敏感性高、重复性
- 杨佩才何伊莎张洪英高原周玮龚云华张科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毛蚴自动识别系统病原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