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文剑

作品数:22 被引量:173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气候
  • 9篇土地利用
  • 5篇土地覆盖变化
  • 5篇陆面
  • 5篇变暖
  • 4篇数值模拟
  • 4篇气候效应
  • 4篇全球变暖
  • 4篇陆面过程
  • 4篇值模拟
  • 3篇地表
  • 3篇植被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区域气候
  • 2篇地球系统
  • 2篇植被覆盖
  • 2篇水分
  • 2篇水分循环
  • 2篇天气气候
  • 2篇天气气候事件

机构

  • 22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22篇华文剑
  • 18篇陈海山
  • 4篇孙善磊
  • 4篇李兴
  • 3篇俞淼
  • 2篇张文君
  • 2篇马红云
  • 2篇况雪源
  • 2篇张耀存
  • 2篇尹志聪
  • 1篇黄丹青
  • 1篇邓伟涛
  • 1篇李婧华
  • 1篇李碧兰
  • 1篇朱司光
  • 1篇赵海坤
  • 1篇施宁
  • 1篇刘芸芸
  • 1篇张杰
  • 1篇王润

传媒

  • 5篇大气科学学报
  • 3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气象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欧亚大陆夏季地表热力异常与同期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被引量:6
2015年
利用ERA-40再分析资料、CRU TS3.0数据集以及中国站点观测数据,分析了欧亚大陆夏季地表热力异常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东部夏季降水与同期欧亚大陆地表热力异常之间的可能联系。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地表气温与浅层土壤温度的大尺度变化特征基本一致: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第一模态空间型表现为大陆西南部分区域与欧亚大陆其他区域反相变化,对应的时间系数均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转折。当夏季欧亚中纬度印度以北地区和我国中东部地区地表气温偏高时,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我国东部偏南风偏强,江淮流域水汽偏少,且气流上升运动偏弱,降水偏少;华南和北方地区水汽偏多,且气流上升运动偏强,降水偏多;反之亦然。当欧亚大陆中高纬贝加尔湖以东及以西地区夏季地表气温偏高,而我国东北部地区夏季地表气温偏低时,东亚夏季风的强度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我国东南部地区偏南风异常偏强,有利于水汽向江淮流域输送,东南沿海及内蒙古中部水汽偏少,且气流上升运动偏弱,降水偏少;而东部其余地区水汽偏多,且气流上升运动偏强,降水偏多;反之亦然。
黄菱芳陈海山郑旭程华文剑
关键词:欧亚大陆夏季降水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气候效应的一些认识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人类活动影响气候系统的主要方式之一,且这种变化被认为是近百年来引起全球和区域气候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利用NCAR ...
华文剑陈海山李兴俞淼
关键词:气候效应数值模拟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对气温日较差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NCAR CAM4.0模式,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两种典型土地覆盖类型,通过平衡态试验探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and use/land cover change,LUCC)对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LUCC对气温日较差有明显影响。日较差的响应与LUCC变化的区域有紧密的联系。在中纬度,LUCC引起日较差减小,这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在低纬度东亚地区,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高气温的降低造成;而在印度半岛,日较差的减小主要由日最低气温的升高决定。这种区域性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植被蒸腾和冠层蒸发的作用,LUCC能够显著调节气温日较差的变化。
华文剑陈海山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气温日较差气候变化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综述被引量:57
2014年
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CC)是重要的外强迫之一,但是LUCC对全球及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仍然薄弱,至今无法对LUCC的气候效应问题做出系统的评估。研究针对人类活动比较剧烈的中国区域问题,首先回顾了近几十年来中国LUCC的特征,接着从观测和数值模拟2个方面系统地讨论了过去LUCC的研究成果,主要针对LUCC通过生物地球物理过程影响区域气候的工作,总结和归纳了LUCC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问题,进而探讨了LUCC在未来气候变化中可能扮演的角色、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动态和未来发展方向。
华文剑陈海山李兴
关键词:气候效应
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简评
2021年
为进一步促进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LCC)以及土地管理对气候影响的理解,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设立了土地利用模式比较计划(LUMIP)。该计划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的试验设计:第一阶段涉及理想的毁林情景耦合试验和陆面模式模拟试验,旨在促进LULCC对气候影响过程的理解,并量化模式对LULCC的敏感性。第二阶段的试验重点关注土地利用变化的历史影响,以及未来土地管理决策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的潜力。本文概述了其科学背景、试验设计和方案、参与模式情况等,并简评了该计划的研究意义和特色,以期读者迅速了解其相关的研究要点和发展方向。
华文剑刘殊瑜陈海山
关键词:土地管理
近2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9
2015年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的气候效应以及土地覆盖数据的不确定性,一直是LUCC研究不可忽视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最新的遥感资料,采用新的区域气候模式Reg CM4.0,探讨了1990年至2010年中国LUCC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区域LUCC使得局地气温和日较差发生了显著改变,而降水及低层环流场变化不显著;LUCC的影响存在季节性差异,其中,夏秋季响应程度较大且主要体现在边界层内。就LUCC对气候影响的机理各地区有所不同,华北地区LUCC的气候效应主要受蒸散发作用主导,而长江流域则由反照率与蒸散发共同作用。这些结果均说明,较短时间尺度的LUCC气候效应主要体现在其局地范围,且在不同的季节有所差异。
陈海山李兴华文剑
关键词:区域气候数值模拟
“现代气候学”课程教学的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自20世纪70年代国际讨论会提出气候系统的概念以来,气候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从气候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来研究气候学问题。笔者在本文结合近年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在该课程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改革,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对气候学知识更替的重要性以及各学科之间交叉学习的必要性,并利用科研和教学中所涉及的气候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提高学生把握气候学知识最新动态的能力。
华文剑孙善磊
关键词:教学内容
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表能量、水分循环及气候影响的敏感性试验被引量:11
2013年
利用NCAR大气环流模式CAM4.0,针对潜在植被和当代植被的分布情形进行了两组25a的积分试验,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区地表能量平衡、水分循环和气候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以森林退化、农田迅速增加为主的当代土地利用变化,显著改变地表属性,使得东亚地区不同季节的地表反照率均明显增加,并显著改变东亚地区的冬、春季节的地表能量和水分循环。此外,当代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也有一定影响,可引起东亚冬季风环流显著加强和东亚夏季较弱的偏南风异常。当代土地利用变化未能引起东亚地区近地面气温的显著变化,但可引起东亚北(南)部地区春季降水的显著增加(减小)。
李婧华陈海山华文剑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地表能量平衡水分循环区域气候
基于FLUXNET站点数据的中纬度森林对地表通量的影响
2024年
利用最新FLUXNET数据集,采用森林站和非森林站(开阔地)的对比分析用以表征毁林的作用,探讨中纬度地区毁林对地表通量和波文比的季节和日内影响。结果表明,毁林使得地表通量和波文比降低,其中以感热通量的减少为主。通过对比不同森林类型毁林发现,在日尺度上,地表通量变化在正午达到最强值,混合林地表通量变化相比于常绿针叶林较强,而弱于落叶阔叶林。在季节尺度上,感热通量在常绿针叶林和混合林中减少,潜热通量则在常绿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中减少。通过对不同气候区下地表通量变化发现,毁林使得常湿冷温气候地表通量以潜热通量减少为主,而常湿温暖气候以感热通量减少为主。夏干温暖气候下冬季感热通量减少,潜热通量增加,夏季则感热通量增加,潜热通量减少。整体而言,不同森林类型毁林影响地表通量变化的符号存在差异,而背景气候也决定了地表通量变化是以感热还是潜热通量变化为主。研究揭示了中纬度毁林对地表通量的影响,可以为中纬度地区植被恢复/造林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观测依据,也可以为模式检验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崔亚朱华文剑葛骏刘殊瑜陈虹玮
关键词:毁林地表通量波文比
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中国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15年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人类影响气候的重要强迫之一.相对于历史时期LUCC对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未来LUCC到底对气候有多大影响不得而知.基于CMIP5推荐的土地覆盖数据,采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通过当代和反映未来(2050年)土地覆盖状况分布情况下各15年(2036-2050)的数值积分试验,探讨了未来LUCC对中国区域气候的影响.未来中国地区主要是以草地转换成森林为主要特征,LUCC引起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幅度和范围具有季节性差异,其中夏、秋季区域响应最显著,主要包括中国东北、华北和河套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以及华南等地.进一步分析表明,LUCC对大气环流也具有明显的影响,在未来LUCC影响下,印度半岛经孟加拉湾到南海及华南沿岸一带受到一致的异常西南风控制,热带印度西南季风和南海西南季风均偏强,来自南海和印度洋的异常水汽辐合使得中国南方降水偏多.
华文剑陈海山李兴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值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