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文捷

作品数:2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贵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小鼠
  • 12篇BALB/C
  • 11篇BALB/C...
  • 11篇病毒
  • 8篇细胞
  • 7篇免疫
  • 6篇登革病毒
  • 6篇重组免疫毒素
  • 6篇细胞因子
  • 6篇免疫毒素
  • 6篇活化
  • 6篇NGC株
  • 6篇DT390
  • 5篇TH1/TH...
  • 4篇质粒
  • 4篇白喉毒素
  • 4篇TH1/TH...
  • 4篇TH1/TH...
  • 4篇2型登革病毒
  • 4篇DV2

机构

  • 17篇贵阳医学院
  • 8篇四川大学

作者

  • 23篇陈文捷
  • 17篇左丽
  • 16篇潘宇
  • 14篇商正玲
  • 6篇李虹
  • 6篇贾怡
  • 6篇李明远
  • 6篇张林
  • 2篇吕梅励
  • 2篇梁伟波

传媒

  • 8篇贵阳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登革热病毒Ⅱ型临床株感染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产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登革病毒2型临床分离株B株(DEN2B)感染Balb/c小鼠后,其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4,5,6,10(IL-2,IL-4,IL-5,IL-6,IL-10)、β-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动态变化,并探讨DEN2B株感染后小鼠Ⅰ型辅助性T细胞(TH1)、Ⅱ型辅助性T细胞(TH2)应答机制及其相关关系。方法:1.用不同剂量DEN2B株经皮下多点注射感染Balb/c小鼠,建立动物模型;2.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DEN2B株感染后各组动物血浆中(体内)IFN-γ,IL-2,IL-4,IL-5,IL-6,IL-10,TGF-β的产生动态。结果:1.DEN2B株感染动物后,各剂量组动物血浆中均检出特异性抗DEN2IgM,IgG类抗体,出现病毒血症及不同程度临床表现,建立了DEN2B株感染Balb/c小鼠动物模型;2.DEN2B株感染动物后,其血浆IFN-γ,IL-2,IL-4,IL-5,IL-6,IL-10,TGF-β水平在感染后不同时期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加,各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与正常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细胞因子产生动态有差异。结论:IFN-γ,IL-2,IL-4,IL-5,IL-6,IL-10,TGF-β等细胞因子与登革病毒感染所致疾病病情关系密切,DEN2B株再次感染阶段以TH2应答为主。
潘宇左丽陈文捷商正玲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登革出血热T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类小鼠
皮下注射登革热病毒-2型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经皮下注射登革热病毒 2型 (DEN 2 ) ,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 ,观察DEN 2不同毒株感染情况。方法 :用DEN 2NGC株和临床分离株 (B株 )以不同剂量经皮下多点注射方式感染Balb/c小鼠 ,通过测量初次、再次感染后小鼠的体温、血小板数量、分离血浆中病毒、间接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 ,观察动物感染模型建立情况。结果 :(1)初、再次感染后实验动物可出现弓背、耸毛、震颤、低热、血小板数量降低等登革热 (DF)临床表现 ,从血浆中检测到抗DEN 2IgM ,IgG类抗体 ,并分离到病毒 ;(2 )两株病毒感染后实验动物的血小板数量及病毒血症期及特异性抗体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 :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DEN ,模拟自然感染方式可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 ,其感染情况与感染剂量、感染毒株有关。
商正玲左丽陈文捷潘宇
关键词:登革热病毒动物小鼠
针对活化Th1细胞的重组免疫毒素IP10-DT390的质粒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免疫毒素IP10-DT390的高效表达质粒。它是一种特异针对活化Th1细胞的新型重组免疫毒素质粒(IP10-DT390),转染入体内后表达高度特异性的重组免疫毒素,以IP10为导向分子,白喉毒素的...
张林陈文捷李虹贾怡李明远
文献传递
两株登革2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动态的比较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两株登革 2型病毒 (DengueType 2virus ,DV2 )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建立动物感染模型 ,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动态观察 ,探讨感染DV2 NGC株和DV2 临床分离株 (B株 )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 :两株DV2 毒株模拟自然感染途径 ,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 C小鼠感染动物模型 ;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感染动物血浆中抗DV2 特异性IgM类抗体、IgG类抗体 ,并同时分离病毒观察病毒血症期的变化。结果 :不同DV2 毒株初次、再次感染BALB C小鼠后诱导特异性Ig产生的类别存在差异 ,且DV2 B株再次感染动物后表现为病毒血症期相对延长。结论 :两株DV2 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的动态与病毒血症期不同。
商正玲左丽陈文捷潘宇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毒株BALB/C小鼠
DV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后IL-4、IFN-γ产生动态的研究
2004年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BALB/C小鼠IL-4免疫机制
两株登革2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后发病情况的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商正玲左丽潘宇陈文捷
关键词:登革2型病毒BALB/C小鼠DENDHF虫媒病毒体外试验
登革病毒感染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
本研究通过观察2型登革病毒NGC株初次感染和再次感染后小鼠血浆中IFN-γ和IL-4的动态变化,研究登革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病毒初次感染:腹部皮下多点注射,0.5ml/只,每日1次,连续感染3天。再次感染:根据小鼠初次感...
陈文捷潘宇左丽
文献传递
DV2临床分离株感染BALB/C小鼠模型IL-4、IFN-γ产生动态观察
本研究通过观察DV临床分离株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产生Th1/Th2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旨在研究DV感染中的Th1/Th2应答类型,探讨DV致病中细胞因子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毒株:DV临床分离株,本室左丽教授...
潘宇陈文捷左丽
文献传递
DEN-2 NGC株感染Balb/c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产生的差异
2007年
陈文捷左丽潘宇商正玲
关键词:TH1/TH2类细胞因子BALB/C小鼠NGC株间接ELISA法2型登革病毒小鼠血浆
两株登革2型病毒感染BALB/C小鼠特异性抗体产生动态的比较
2004年
目的:两株登革2型病毒(Dengue Type 2 virus,DV2)初次和再次感染BALB/C小鼠建立动物感染模型,对其产生特异性抗体进行动态观察,探讨感染DV2NGG株和DV2临床分离株(B株)引起的体液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两株DV2毒株摸拟自然感染途径,经皮下多点注射建立BALB/C小鼠感染动物模型;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感染动物血浆中抗DV2特异性IgM类抗体、IgC类抗体,并同时分离病毒观察病毒血症期的变化.结果:不同DV2毒株初次、再次感染BALB/C小鼠后诱导特异性Ig产生的类别存在差异,且DV2B株再次感染动物后表现为病毒血症期相对延长.结论:两株DV2诱导性抗体产生的动态与病毒血症期不同.
商正玲左丽陈文捷潘宇
关键词:BALB/C小鼠特异性抗体动物模型体液免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