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勤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2篇电生理
  • 2篇血性
  • 2篇溶栓
  • 2篇神经病
  • 2篇神经传导
  • 2篇神经传导速度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缺血
  • 2篇周围神经
  • 2篇周围神经病
  • 2篇出血
  • 1篇地塞米松
  • 1篇电生理改变
  • 1篇电生理指标
  • 1篇凋亡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联合
  • 1篇动脉系统

机构

  • 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8篇陆勤
  • 5篇李威
  • 3篇翟宇
  • 2篇潘辉
  • 2篇董幼镕
  • 2篇金嘉翔
  • 2篇方洁
  • 2篇王硕
  • 2篇郑博
  • 2篇刘建仁
  • 1篇孙旭红
  • 1篇方晶
  • 1篇赵蓉
  • 1篇吴菁
  • 1篇王浩
  • 1篇唐学梅
  • 1篇陈伟
  • 1篇苏敬敬
  • 1篇陶晓晓
  • 1篇李正熙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神经病学与神...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MRA、TCD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经颅多普勒(TCD)及椎动脉超声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进行椎动脉 MRA、TCD 及椎动脉超声检测,观察其异常情况。结果41例患者中椎动脉 MRA 异常27例(65.85%),TCD 异常32例(78.05%),椎动脉超声异常25例(60.98%)。椎动脉 MRA 能清楚地显示血管病理形态,主要表现为椎动脉局部狭窄、单侧椎动脉变细及血流信号降低。结论椎动脉 MRA、TCD 与椎动脉超声的联合检查有助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性卒中的病因诊断。
陆勤李威金嘉翔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椎动脉超声
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形态、功能及电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变化。方法用STZ(60mg/kg)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造模后2周、4周、6周及8周组,对照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亦随机分为2周、4周、6周及8周组,每组8只。测定大鼠各时间点热痛阈值、尾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肠神经的超微结构,观察以上3个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制作成功率为83.3%。造模后4周,模型组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尾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明显慢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少数腓肠神经有髓纤维髓鞘扭曲,部分髓鞘板层松散。造模后6周,模型组TWL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尾神经传导速度显著慢于对照组(P<0.01),模型组多数腓肠神经有髓纤维髓鞘板层松散明显,轴突变性。造模后8周,模型组腓肠神经有髓纤维可见典型髓球样改变。结论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改变早于形态改变。STZ造模后6周,周围神经形态和功能均有显著改变。
陈伟陆勤任荣亮李威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链尿佐菌素腓肠神经神经传导速度
急诊启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内溶栓治疗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探讨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在神经内科急诊接受静脉内溶栓和传统收住至病房或卒中单元后接受静脉内溶栓对开始溶栓平均时间(DTN)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76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比较急诊室启动溶栓组(94例)和病房启动溶栓组(82例)的DTN时间和安全性等指标,包括两组的治疗7 d时和治疗后3个月的病死率、溶栓后24 h症状性出血转化率等。结果两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溶栓组DTN时间(99.3±47.8)min显著短于病房溶栓组(118.8±53.2)min,P=0.014;治疗后24 h两组安全性比较,症状性颅内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和3个月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溶栓治疗后7 d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m RS)和溶栓治疗3个月恢复良好(m RS<2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启动静脉内溶栓治疗AIS能明显缩短DTN,安全性与送入病房后再进行静脉内溶栓治疗差异无显著性,AIS的静脉内溶栓治疗应在急诊尽快启动,若急诊空间有限,溶栓和送入病房可同时进行(Drip-and-Ship)。
刘枫荻赵蓉王硕郑博陶晓晓张绮婷姚前李格飞史妍慧王雪梅翟宇董幼镕陆勤张敏刘建仁
关键词:静脉内溶栓急诊室卒中单元出血转化
探讨口腔颌面部术后感染的护理新方法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探讨分析护理新方法对口腔颌面部术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部手术的41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发将其...
陆勤
关键词:口腔术后感染
文献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脑出血大鼠脑水肿的TNF-α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以及对TNF-α、TRADD、Caspase3、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胶原酶注入法制作大鼠ICH模型;将制模成功的大鼠分为ICH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治疗组),另设假手术组(对照组),每组36只;各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12h、1d、3d断头取脑组织检测脑水含量以及TNF-α、TRADD、Caspase3的蛋白表达,并进行TUNEL染色。结果:ICH组在12h、1d、3d脑水含量、TNF-α、TRADD、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上述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均低于ICH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可降低ICH模型大鼠脑组织TNF-α、TRADD、Caspase3表达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方洁陆勤王浩李威
关键词:脑出血TNF-Α地塞米松凋亡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与电生理改变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2例2型精尿病患者与50例正常人肌电图进行对照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确诊为临床或亚临床周围神经病的共41例(78.85%)。观察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NCV)及波幅(AMP)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神经传导速度与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呈负相关,观察组中合并正中神经腕管卡压者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能一定程度地反映糖尿病患者的周围神经受损程度。
陆勤金嘉翔李威
关键词: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病程糖化血红蛋白
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急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动静脉联合血管再通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单纯静脉溶栓治疗的62例患者归为溶栓组;将静脉溶栓后无好转再行动脉内支架取栓治疗的21例患者归为取栓组。对两组进行疗效和安全性比较:1治疗7 d时比较两组NIHSS及改良Rankin(m RS)评分;2比较治疗后24 h的出血转化率和治疗后7 d的病死率。结果溶栓组和取栓组基线特征除高血压病史外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后7 d,NIHSS评分和m RS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比较,治疗后24 h头颅CT显示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 d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取栓治疗的安全性与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疗效未见比静脉溶栓治疗更好,可能与取栓治疗时间存在延误有关。
方洁唐学梅王硕郑博李正熙孙旭红吴菁方晶陆勤董幼镕翟宇张鑫潘辉刘建仁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
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1例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临床确诊为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结合其头颅MRI、血清学免疫抗体检测结果,并复习文献,总结该类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约25%的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该类患者应与多发性硬化进行鉴别。头颅MRIFLAIR易发现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患者的皮质下白质内的亚临床病灶。结论:临床中若发现患者的症状体征与颅内多发病灶不相符时,需行免疫相关抗体、腺体功能等方面的检测,考虑干燥综合征合并神经系统损害可能。
翟宇潘辉苏敬敬李威陆勤
关键词:干燥综合征神经系统MRI抗SSA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