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郑爱芳

郑爱芳

作品数:69 被引量:32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3篇动脉
  • 40篇冠状
  • 40篇冠状动脉
  • 24篇心肌
  • 16篇梗塞
  • 15篇心肌梗塞
  • 14篇造影
  • 10篇心病
  • 10篇血管
  • 10篇梗死
  • 10篇冠心病
  • 9篇电图
  • 8篇动脉内
  • 8篇心电
  • 8篇心绞痛
  • 8篇内支架
  • 8篇疗效
  • 8篇介入
  • 8篇急性心肌梗塞
  • 7篇心肌梗死

机构

  • 6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67篇郑爱芳
  • 66篇张宪
  • 65篇沈卫峰
  • 49篇张建盛
  • 34篇张瑞岩
  • 30篇张大东
  • 23篇胡健
  • 16篇张奇
  • 14篇杨震坤
  • 14篇龚兰生
  • 10篇吕安康
  • 10篇徐志红
  • 7篇沈杰
  • 5篇张继盛
  • 5篇蔡煦
  • 4篇倪钧
  • 4篇崔连群
  • 3篇唐敖荣
  • 3篇杨燕敏
  • 2篇施新明

传媒

  • 13篇上海医学
  • 8篇中华心血管病...
  • 8篇临床心血管病...
  • 6篇临床心电学杂...
  • 6篇中国循环杂志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介入放射学杂...
  • 3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实用护理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8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5
  • 3篇1994
  • 3篇1991
  • 1篇1990
  • 4篇1989
  • 3篇1988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与否对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成功与否对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63 2例冠心病患者 75 6处病变以标准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手术成功的标准为残余狭窄≤ 3 0 %且心肌梗死溶栓研究 (TIMI)血流 3级。观察术后 1个月内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全组病例的手术成功率为 97 0 %。支架成功植入患者的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1 3 %。 19例患者 2 1处病变支架植入失败 ,其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为 3 1 6%。年老、糖尿病、左心室功能减退、残留内膜撕裂、长支架和噻氯匹定的应用为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成功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有助于减少介入性治疗时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吕安康沈卫峰张继盛张大东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病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评价直接冠状动脉 (冠脉 )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 1999年 12月~ 2 0 0 0年 6月接受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 171例患者中 ,孤立性、狭窄程度≤ 90 %、参考直径≥ 2 .5mm、长度≤ 18mm ;无明显的钙化、扭曲和成角 ,非完全闭塞和分叉处病变者 5 6例行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观察住院期和术后 3个月随访期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5 6例的 6 0处病变成功 5 5处 (91.7% ) ;1处因支架未能通过狭窄处而改行球囊预扩张后的支架植入术 ,1处在支架植入后因远端血管发生撕裂而需再植入 1个支架 ,3例因支架植入后冠脉造影显示支架扩张不满意而再用高压球囊扩张。住院期和术后随访期内无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旁路术发生 ;9例行冠脉造影复查 ,其中 2例因显示再狭窄而行再次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治疗。与经球囊导管预扩张后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相比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费用降低 2 9% ,造影剂用量减少 2 7% ,手术操作和X线照射时间缩短 2 6 %和 2 5 %。结论 :直接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在经选择的病变中安全可行 ,并可降低手术费用 ,减少X线照射。
杨震坤沈卫峰张大东张建盛张瑞岩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冠心病直接植入
紧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U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 5例UA患者于入院后随机分组为 48h内 (2 9例 ;紧急介入组 )或 7~ 10d后 (2 6例 ;延迟介入组 )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心绞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和 30d总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紧急介入组手术成功率与延迟介入组相似 (93%和 96 % ) ,但心绞痛缓解时间分别为 (4 4±3 1)d和 (5 7± 2 9)d ,P <0 0 5 ;住院时间分别为 (8 8± 3 2 )d和 (13 5± 3 1)d ,P <0 0 5 ,前组比后组明显缩短。紧急介入组 30d总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延迟介入组明显减少 (0 %和 19 2 % ,P <0 0 5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UA疗效明显 ,且并发症较少。
张瑞岩沈卫峰张建盛张大东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出血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连续156例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的ACS患者,观察其轻度出血、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症、输血的发生率,并与国外大型临床研究比较,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例ACS患者发生出血并发症(14.7%),其中轻度出血18例(11.5%),严重出血3例(1.9%),血小板减少症1例(0.6%),输血1例(0.6%)。与国外大型临床研究相比,轻度出血(11.5%和10.5%、12.0%)和严重出血(1.9%和1.4%、2.4%)发生率相似(P均>0.05),但输血(0.6%和3.5%、4.0%)和血小板减少症(0.6%和1.3%、2.4%)发生率显著降低(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OR=2.53,P<0.01)、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OR=2.1,P<0.02)、肾小球滤过率(GFR)≤60ml×min-1×(1.73m2)-1(OR=10.59,P<0.01)与出血并发症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其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国外研究相似;老年、肾功能不全和急诊PCI是替罗非班治疗出血并发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沈杰张奇张瑞岩张建盛胡健杨震坤张宪郑爱芳沈卫峰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替罗非班安全性
冠状动脉支架20例临床应用体会被引量:2
1996年
20例冠状动脉支架(Gianturco-Roubin支架)均植入成功,1例左前降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时急性阻塞而行支架术,患者于术后3小时出现-过性胸前导联病理性Q波,其余各例无冠状动脉内支架急怀或亚急性血栓性阻塞并发症.因此,用Gianturco-Roubin支架在处理PTCA并发冠状动脉急性阴塞时安全有效.
张大东沈卫峰张建盛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冠心病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支架内再狭窄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评价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临床疗效。方法  2 1例患者(2 4个支架 )于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平均 (7.3± 5 .3)个月发生支架内再狭窄 (支架节段管腔内径减小≥ 5 0 % ) ,各例均有心绞痛症状。以标准方法行PTCA治疗。结果  2 4个支架中 ,完全阻塞 6个 ,不完全阻塞 18个。PT CA总成功率为 95 .8% ,冠状动脉最小内径由术前 (0 .5 9± 0 .46 )mm增至术后 (2 .2 9± 0 .33)mm(P <0 .0 0 1) ;狭窄程度由术前 (79± 15 ) %降至术后 (17± 4) % (P <0 .0 0 1)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随访 (4.6± 3.1)个月 ,16例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用PTCA治疗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
胡健沈卫峰张建盛张大东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内再狭窄PTCA
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国产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前瞻性评价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连续160例接受急诊 PCI 治疗的急性 STEMI 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比较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术后30天和18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包括死亡、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介入治疗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复流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0%比87.5%,P>0.05),但即刻心肌组织灌注(TMP)3级(75.0%比56.3%,P<0.05)、校正 TIMI 帧数[(23.56±5.19)帧比(31.05±6.92)帧,P<0.01)]、ST 段抬高总和回落[(6.51±3.56)mm 比(4.53±2.47)mm,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225.02±105.81)μg/L比(269.20±110.88)μg/L,P<0.05)、肌钙蛋白 I(TnI)峰值[(45.25±33.00)μg/L 比(56.46±29.48)μg/L,P<0.05]及平均住院天数[(11.38±4.63)天比(14.68±6.90)天,P<0.01]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 MACE 发生率30天(5.0%比16.3%,P<0.05)和180天(7.5%比18.8%,P<0.05)明显降低,LVEF(术后30天:53%±7%比49%±9%,P<0.01;术后180天:59%±8%比53%±9%,P<0.01)显著提高。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比值比(OR)=3.42,P<0.01]、替罗非班治疗(OR=0.56,P<0.05)、住院期 LVEF<0.5(OR=2.56,P<0.01)是术后180天 MACE 发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替罗非班组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6.3%和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术联合应用国产替罗非班治疗STEMI 能显著提高相关梗死区域再灌注水平,明显改善术后即刻、术后30天及180天临床预后和左心室收缩功能。
沈杰张奇张瑞岩张建盛胡健杨震坤郑爱芳张宪沈卫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塞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内注射罂粟碱后血压和心电图改变
1994年
88例患者,左、右冠状动脉内注射罂粟碱后主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减低,心率增快和QT间期延长。左冠状动脉内注射罂粟碱后(88例).2例(2.3%)ST段改变,45例(51.1%)T波改变,14例(15.9%)ST-T波改变,2例(2.3%)多形性室速。右冠状动脉内注射罂粟碱后(52例).1例(1.9%)ST段改变,33例(63.5%)T波变化,12例(23.1%)ST-T波改变,1例(1.9%)多形性室速。故冠状动脉内注射罂粟碱作冠状动脉储备测定须十分谨慎。
蔡煦沈卫峰张建盛郑爱芳张宪龚兰生
关键词:罂粟碱心血管造影血压
冠心病患者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
1988年
为了测定侧支循环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对66例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患者,行冠状动脉和左心室造影。侧支循环发生率在冠状动脉完全阻塞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明显增高。冠状动脉完全阻塞伴侧支循环形成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局部室壁运动明显高于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无侧支形成患者。本文提示侧支循环形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阻塞程度及慢性心肌缺血有关。其对冠状动脉阻塞远端区的供血可保护心肌收缩功能。
吕蓓沈卫峰龚兰生张建盛张宪郑爱芳唐敖荣杨慧娟鞠兰芳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侧支循环左心室冠心病患者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预后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有高度AVB组(39例)和不伴有高度AVB组(137例)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其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中的病死率、不良事件(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相比,伴有高度AVB组患者年龄大,女性比例多,糖尿病患病率更高,CK峰值大,左心室射血分数低,更多累及右心室,2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12.8%比3.6%,P=0.029)、心力衰竭(33.3%比18.2%,P=0.043)和低血压休克(20.5%比8.8%,P=0.041)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但存活患者长期随访中的病死率(5.9%比3.8%,P=0.588)和心力衰竭发生率(35.3%比19.7%,P=0.054)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高度AVB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住院期间病死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但对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杨震坤关敬树沈卫峰张建盛张瑞岩张宪郑爱芳
关键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预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