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英
- 作品数:48 被引量:252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再生水输配距离对水质稳定性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为分析输水距离与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北京市一段长约为20km的再生水输配管网为研究对象,监测沿程的水质指标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再生水管网中的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逐渐增加,而余氯浓度逐渐降低,微生物浓度与余氯浓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此外,浑浊度和色度随着输水距离的增加逐渐升高,分别增加75.3%和6.9%,有机物指标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_(Cr))和紫外吸光度(UV_(254))值逐渐下降。通过增加再生水厂内次氯酸钠投加浓度,可以有效提高再生水输配管网中的余氯浓度,从而提升水质的生物稳定性。【结论】建议将出厂水的游离余氯质量浓度控制在0.45mg/L以上,或总余氯质量浓度控制在0.60mg/L以上,可以保障再生水管网8km输配距离内粪大肠菌群浓度低于1000MPN/L,同时不会对再生水补给的河道水环境造成明显影响。研究对再生水输配管网的管理和微生物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提高再生水的水质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有益参考。
- 桑一叶许骐李魁晓王慰王刚王浩楠郑晓英
- 关键词:再生水输配管网水质变化余氯
- 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课的教改实践与思考
- 针对水处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几项改革: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独立进行水的卫生细菌学检验,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积极改进实验方法等。通过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 孟雪征曹相生吴珊郑晓英
- 关键词:水处理微生物学教学方法实验教学
- 文献传递
- 臭氧氧化NP_nEO及其代谢产物NP的反应机理
- 2011年
- 为提高再生水质量和回用安全性,采用臭氧氧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nEO)及其代谢产物壬基酚(NP),分析了臭氧氧化NPnEO的效果及其反应历程.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的臭氧氧化主要发生在乙氧基链上,随着氧化进程的进行,各种聚合度NPnEO中的EO链发生断裂,聚合度随之减小,前10 min内,混合物中各聚合度的NPnEO所占的比例仍符合泊松分布.壬基酚极易被臭氧氧化,接触5 min后去除率可达到90%;壬基酚的臭氧氧化不完全,有壬醇类中间产物生成.
- 郝瑞霞周冬文张炎涛姚宁郑晓英
- 关键词:再生水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臭氧氧化
- 臭氧氧化深度处理二级处理出水的研究被引量:46
- 2014年
- 以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研究了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对水中残留有机物以及病原微生物的降解和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投加量达到6mg/L时,DOC、UV254、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15.49%、36.36%、73.61%,环境激素类痕量有机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去除率分别为37.29%和14.6%,三维荧光光谱荧光峰的各区域有机物质平均去除率在80%以上,DBP出水浓度为2.64μg/L,DEHP出水浓度为1.4μg/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 19772-2005)的标准.臭氧投加量达到10mg/L时,出水中指示性微生物粪大肠菌群仍接近103CFU/L,5mg/L有效氯消毒后出水粪大肠菌群仍接近10CFU/L,6mg/L臭氧与5mg/L有效氯组合消毒出水的粪大肠菌群下降至3CFU/L,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的标准.三卤甲烷(THMs)的生成量随着有效氯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臭氧与氯组合消毒过程与氯单独消毒过程相比,THMs生成量减少了78.08%.
- 郑晓英王俭龙李鑫玮田文静李魁晓
- 关键词:臭氧氧化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ES
- 不同挂膜启动方式对复合硫填料自养脱氮效果的影响被引量:5
- 2023年
- 为确定硫自养反硝化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合适的启动方式,对比了变滤速接种挂膜、变滤速自然挂膜和固定滤速自然挂膜三种不同的挂膜方式对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挂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没有显著优势,变滤速自然挂膜法的脱氮效果最好,其最大脱氮负荷为0.81 kg/(m^(3)·d)。通过分析pH、DO和SO_(4)^(2-)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挂膜过程会使出水pH降低,进水DO过高会抑制脱氮过程,一些好氧菌可能会利用溶解氧将硫单质氧化为SO_(4)^(2-),使SO_(4)^(2-)平均增加量高于理论值。采用高通量测序手段对系统内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在属水平上反应器中进行硫自养反硝化的优势菌群有硫杆菌属(Thiobacillus)和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相对丰度分别为6.38%和3.86%,与二沉池回流污泥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比存在明显的驯化过程。
- 王鸿博郑晓英王慰李魁晓
- 关键词:二级出水硫自养反硝化挂膜方式脱氮效果种群结构
- 3DBER系统功能强化与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 2021年
- 针对污水厂二级生物处理出水C/N低且可生化性差、深度脱氮需外加碳源等问题,结合污水资源化对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去除TN、TP和微污染物的技术需求,通过改变传统三维电极生物膜工艺(3DBER)的填料组成,构建了强化反硝化脱氮、并具备同步除磷、除微污染物(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已基)酯(DEHP)为例,用PAEs表示)功能的3DBER多功能复合反硝化系统,探讨了3DBER工艺强化脱氮同步实现除磷、除微污染物复合功能的技术途径,并从工艺性能、微生物种群分布等角度,深入解析了实现复合功能的技术方法与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硫/铁复合功能填料是实现低C/N二级生物处理出水深度脱氮、除磷、除微污染物的关键因素,多功能复合反硝化系统脱氮效率比传统3DBER工艺平均提高20%左右,TP去除率可达80%,PAEs去除率在90%以上.化学计量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分析表明,复合系统脱氮、除磷过程中在微生物生态、电子供体补偿和酸碱度平衡等方面存在协同促进作用.其中,脱氮功能来自异养与多种自养反硝化共同作用,除磷的关键是海绵铁的持续腐蚀,PAEs的去除过程则是吸附、电化学氧化与生物降解协同作用的结果.
- 武旭源李嘉雯郝瑞霞郑晓英
- 关键词:自养反硝化脱氮除磷微污染物
- 再生水紫外和氯单独与组合消毒试验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采用紫外、氯单独与组合方式对再生水处理过程的超滤出水进行了消毒试验,研究了消毒对指示性微生物的去除效果,以及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随有效氯投加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紫外线剂量为25 m J/cm2、有效氯投加量为2 mg/L的最佳组合消毒工艺条件下,对细菌总数的去除率为99.94%,出水总大肠菌群数和粪大肠菌群数均小于3 CFU/L,消毒后总大肠菌群指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的要求。THMs的生成量随着有效氯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最佳组合消毒工艺下其生成量为15.19μg/L,比氯单独消毒(有效氯投加量为4 mg/L)时减少了55.36%。
- 王俭龙郑晓英李魁晓田文静
- 关键词:再生水消毒氯紫外三卤甲烷
- 城市污水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的研究
- 城市污水厂污泥是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的终端产物,是我国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由于城市污水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植物营养素,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污泥中含有的多种环境激素限制了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环境...
- 郑晓英
- 关键词: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酯城市污水厂污泥
- 文献传递
- 非传统水源在我国地铁中的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
- 2019年
- 综述了非传统水源(雨水和再生水)在我国地铁中的利用现状、可行性分析以及存在的技术难点,并提出几点建议:加强地铁中非传统水源利用的规划;完善水质标准,加强水质监测,保障用水安全;建立健全的用水制度和法律法规,推动城市水务一体化建设。以期能为后期轨道交通车辆段非传统水源利用工程提供参考。
- 李楠郑晓英周炜李永政梅棋
- 关键词:地铁非传统水源雨水利用再生水回用
- 三种主流的海水淡化工艺被引量:21
- 2016年
- 海水淡化技术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日益将这一技术视为获取淡水资源的战略储备技术,全球海水淡化产业不断增长,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该文介绍了目前商业用最为广泛的海水淡化工艺:低温多效蒸馏(LT-MED)、多级闪蒸(MSF)、反渗透(RO),分析了其工艺原理、工艺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现状。
- 郑晓英王翔
- 关键词:海水淡化低温多效蒸馏反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