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云华
- 作品数:71 被引量:21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可吸收微夹板在颌面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可吸收聚左旋乳酸微夹板在颌面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12例颌面部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冼创面,止血,松解和复位骨折片,恢复咬合关系,后行可吸收聚左旋乳酸微板夹板内固定术。术后2周及3月复查,观察伤口愈合、骨折复位术后2周及3月复诊时拍CT及下颌曲面断层片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咬合关系及开口度、开口型、髁突运动情况。结果11例伤口Ⅰ期愈合,未见感染征象;1例术后伤口感染,伤口延期愈合;术后2周及3月复查,骨折复位准确,张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面部外形无明显畸形。疗效评价:优9例(75%);良3例(25%);差0例。结论可吸收微夹板在颌面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中安全可靠,能够维持骨断端的稳定性,功能恢复效果良好。
- 游云华梁军李芸张华伟汪跃平
- 关键词:颌面部颌骨骨折
- 晚期舌癌舌动脉栓塞化疗的微血管变化
- 2010年
- 目的分析晚期舌癌行舌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的微血管变化。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7例晚期舌癌患者手术后病理标本的微血管变化,其中7例接受舌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后手术,10例接受静脉化疗后手术。结果舌动脉栓塞化疗组微血管计数比静脉化疗组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动脉栓塞化疗组的微血管形态多表现为窦状扩张型,静脉化疗组的微血管形态以芽状和条索状为主;动脉栓塞前后舌动脉及分支的显影对比,栓塞后舌动脉及分支变细,舌动脉远端及细小分支不显影。结论观察晚期舌癌术前栓塞化疗的微血管变化,对临床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作用,可作为术前的一项常规治疗。
- 梁军游云华林宇静张华伟刘本艳
- 关键词:舌肿瘤化学栓塞
- 康复新液在根管消毒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门诊无明显全身疾患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丁香油酚(OC)、樟脑酚(CP)、康复新液根管封药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康复新液疗效优于OC和CP组,三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梁军吴振婵游云华魏旺荣
- 关键词:康复新液慢性根尖周炎
- 增材制造Ti⁃6Al⁃4V钛合金种植体骨结合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增材制造Ti⁃6Al⁃4V(TC4)钛合金种植体动物体内的骨结合和成骨效果,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兔42只,以兔双侧后腿股骨髁部为种植体植入区,将实验兔先分为2周(A组)、8周(B组)2个大组,每组21只;每大组中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为A1组、A2组、A3组和B1组、B2组、B3组,每小组7只。A1组和B1组实验兔双侧后腿股骨髁部分别植入原始表面和表面改性TC4钛合金种植体各1枚;A2组和B2组实验兔植入原始表面TC4钛合金种植体和钛骨种植体各1枚;A3组和B3组实验兔植入表面改性TC4钛合金种植体和钛骨种植体各1枚;使2周、8周均含有3种种植体各14枚。术后2、8周观察并比较分析3种种植体的植入成功率和骨结合情况,观察指标为: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面积密度(BS/B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和骨小梁间隔(Tb.Sp)。对各组不同时段种植体骨界面骨密度指标,使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不同表面、不同时间对种植体骨结合水平的影响,并采用Tukey′s多重比较检验分析组间统计学差异。结果3种种植体不脱钙组织切片、骨块微CT扫描及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随着植入后的时间进展,3种种植体表面骨组织的量逐渐增多,分布逐渐变密。2周时,表面改性TC4钛合金种植体组的BV/TV、Tb.N显著高于原始表面和钛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Th显著高于钛骨组(P<0.05);BS/BV、Tb.Sp显著低于钛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3种种植体的BV/TV、BS/BV、Tb.Th、Tb.N和Tb.S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改性TC4钛合金种植体2周时即能形成更多的骨组织,骨小梁的分布更密集,骨结合能力更强,有望成为口腔种植体的优选材料。
- 李芸舒天羽郭四毓乔栒柏游云华
- 关键词:增材制造种植体骨结合
- 上颌骨溶骨症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0年
- 为了探讨颌骨溶骨症的临床及CT、MR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根据,分析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MR影像学资料与病理表现,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颌骨溶骨症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影像学特点为颌骨广泛性溶解破坏。颌骨溶骨症早期诊断困难,发病机制不明,临床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CT、MR和病理表现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明确诊断。
- 游云华汪跃平梁军林勇峰张华伟
- 关键词:骨质溶解上颌骨放射摄影术
- 严重颌面创伤患者的系统化护理探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严重颌面部创伤患者系统化护理配合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严重颌面创伤患者的系统化护理过程,以解除窒息、控制出血、纠正休克、抢救生命为急救目标,做好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坚持康复锻炼与指导,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结果除1例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58例经专科救治及系统化护理配合均抢救成功。伤口Ⅰ期愈合,未出现明显畸形52例,组织缺损需Ⅱ期修复者6例,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严重颌面创伤需采取综合救治和护理,系统化护理配合是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 彭虹王元游云华
- 关键词:颌面部损伤系统化护理急救
- 超声波及喷砂洁牙后牙本质过敏治疗的疗效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Gluma、极固宁与可乐丽菲露SE-Bond治疗牙本质过敏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超声波加喷砂龈上洁治术后出现牙本质过敏的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45例。A组用Gluma脱敏治疗,B组用极固宁脱敏剂,C组用可乐丽菲露SE-Bond,D组用极固宁与可乐丽菲露SE-Bond联合治疗。脱敏治疗15 min,3、6个月后对牙本质的敏感程度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A、B、C组在脱敏治疗15min,3、6个月后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疗效明显优于A、B、C组(P<0.05)。结论极固宁与可乐丽菲SE-Bond联合治疗对因超声波和喷砂联合洁牙引起的牙本质过敏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任艳云游云华李斌张吉敏
- 关键词:GLUMA极固宁牙本质过敏
- 顺铂-碘化油混悬乳液舌动脉栓塞化疗29例晚期舌鳞癌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顺铂-碘化油混悬乳液舌动脉栓塞化疗晚期舌鳞癌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6年10月至2010年5月间收治的T_3、T_4期舌鳞癌患者29例,随机分为两组:靶向栓塞化疗组(14例)术前行顺铂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塞化疗;静脉滴注化疗组(15例)术前行顺铂静脉滴注化疗。化疗后2周进行疗效评价,再施行手术或放疗。结果:1)靶向栓塞化疗组:疗效为CR 2例,PR 12例,无NR与PD;不良反应用为5例低热,8例有轻度恶心,无呕吐,无脱发,WBC无明显下降;舌癌病灶切除术中出血量为20~30mL。2)静脉滴注化疗组:PR 11例,NR 4例,无CR与PD;不良反应为高热10例,严重的恶心、呕吐及脱发13例,WBC下降明显;病灶切除术中出血量为50~95mL。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病灶切除术中出血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中25例随访9~36个月,靶向栓基化疗组中1例术后8个月死于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1例放疗后6个月死于肺转移;静脉滴注化疗组中3例因局部复发死亡。结论:对中晚期舌鳞癌患者术前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舌动脉超选择靶向栓塞化疗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 李占军游云华梁军汪跃平张华伟李春阳
- 关键词:舌鳞癌DSA栓塞化疗诱导化疗
- 拔牙术后出血13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通过133例拔牙术后出血病例分析,总结拔牙术后出血的防治。方法对133例拔牙术后出血病例的牙位、出血时间以及出血原因进行统计学分析,探寻拔牙术后出血的原因。结果后牙位拔牙后12 h内因局部原因造成的出血最多见。结论局部、全身多种原因可造成拔牙术后出血,而避免拔牙术后出血应以预防为主。
- 杨岚梁军游云华欧阳可雄
- 关键词:拔牙术出血
- 头颈部多发性Kimura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7
- 2009年
- Kimura病是临床少见的一种主要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局部慢性肉芽肿性病变。该病由Kim等于1937年以“嗜酸性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首次报道并予论述。1948年,Kimura等以“伴有淋巴组织增生的特殊肉芽肿”对本病作了较系统的描述.故本病又叫金氏病或木村病。该病病因不明、临床少见。因此临床医生对该病往往认识不足,临床易误诊且复发率高。
- 汪跃平游云华梁军黄志权刘本艳张华伟易先平
- 关键词:KIMURA病头颈部病理分析多发性肉芽肿性病变淋巴组织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