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涛
- 作品数:36 被引量:25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基于绩效评估的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经济补偿政策设计被引量:2
- 2013年
- 土壤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经济补偿理论依据、成本构成和各地实践的基础上,从补偿资金测算、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实施路径等方面,构建了基于绩效评估的耕地土壤环境保护经济补偿政策框架。
- 王夏晖李志涛陆军高彦鑫
- 关键词:土壤环境绩效评估
- 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推进路线图设计被引量:12
- 2017年
- 按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部署,为在土壤污染源头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土壤污染防治有效模式,各省(市、区)相继启动建设了一批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面对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涉及主体广泛,污染治理难度大、周期长、投入高的实际问题,如何有效推进先行区建设,加快解决区域突出土壤环境问题,真正发挥先行区先行先试的示范带动作用,成为有关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以国家支持推进的六个先行区为重点,系统提出了先行区内涵定位、推进思路、阶段划分、建设任务和工作机制,以期为各地全面推进先行区建设提供参考。
- 王夏晖李志涛陆军刘瑞平孟玲珑
- 关键词:土壤污染先行区路线图
-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序批式淋洗处理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序批式淋洗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皮带进料系统、筛分系统、序批式淋洗装置、水处理系统。所述的皮带进料系统与筛分系统相连,筛分系统与序批式淋洗装置相连,序批式淋洗装置与水处理系统相连。本实用...
- 王夏晖朱文会李志涛何军
- 利用拓展生物配体模型预测Mg影响下Cu-Ni、Zn-Ni对小麦的联合毒性被引量:2
- 2018年
-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不同Mg2+浓度下Cu、Zn、Ni单独及Cu-Ni、Zn-Ni复合对小麦根的毒性并分别建立了3个元素的BLM.利用Cu、Zn、Ni单一毒性数据,计算了复合金属离子与生物配体结合数量指数(fmix),由此建立了用于预测Cu-Ni、Zn-Ni联合毒性的BLM-fmix模型.结果表明,溶液中Mg2+浓度增加,能够减弱单一Cu、Zn、Ni和Cu-Ni、Zn-Ni复合对小麦根的毒性.在复合体系中,Cu-Ni复合的TU50(对小麦根长产生50%抑制作用时的毒性单位值)分别为1.18、1.33、1.31,略大于1,表现为弱拮抗作用;而Zn-Ni复合的TU50分别为4.22、2.26、2.16,表现为强拮抗作用.BLM-fmix模型能够准确预测Cu-Ni、Zn-Ni联合作用下小麦根长,预测和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及标准误差分别为0.94、8.87(Cu-Ni复合)和0.92、10.14(Zn-Ni复合),该结果为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评价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王祺鑫王学东李志涛季冬雪华珞
- 关键词:毒性小麦
- 基于PSR模型的农业源特征识别与综合评价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在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下对环首都圈14县(区)的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种植业污染等进行了面源污染评价,并识别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首都圈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该区域农村面源污染重点控制区为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区、广阳区、固安县和涿州市。面源污染重点区域的识别能直观反映该区域面源污染的分布总体情况,为有针对性地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李志涛王夏晖吕文魁张惠远王波陆军
- 关键词:PSR模型
- 基于县级单元的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区初探
- 本研究选取县级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建立了中国农业面源控制区划分的数据库,并核定出农业面源污染的各污染物的流失系数,利用源强估算法计算各县(市、区)的农业面源污染物等标污染指数,根据各污染物指数利用系统聚类法划分出不同类型...
- 李志涛王夏晖张惠远吕文魁王波麻莉
-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水资源保护
- 古隆中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对古隆中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实地考察,归纳了该地的旅游资源特点,并对古隆中风景区旅游发展的有利条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会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强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和优化服务等对策,为该风景区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李志涛张明庆范振涛张玲
- 关键词:旅游资源
- 一种改性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负载缩醛交联化微孔双金属除Cr(Ⅵ)填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负载缩醛交联化微孔双金属除Cr(Ⅵ)填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产品在有效解决了铁粉与Cr(Ⅵ)反应,利用率低、易团聚、钝化问题的基础上,引入改性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进一步显著提高填...
- 朱文会何军王夏晖李志涛何俊王宁
- 基于粒径分布的不同异位修复工艺除Cr特性被引量:5
- 2018年
- 以我国某铬盐厂的铬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研究了粒径对不同修复工艺(异位淋洗、异位稳定化、湿法解毒)去除土壤中各形态Cr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粒径是影响铬渣污染土壤总铬和Cr(VI)去除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粒径越细,越有利于3种异位修复工艺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或还原,粒径越细越有利于异位淋洗工艺对总铬的消减。粒径对水溶态Cr、酸溶态Cr的去除影响显著,粒径越细,水溶态Cr、酸溶态Cr的去除率越高,水溶态Cr和酸溶态Cr的分离或去除是不同异位修复工艺实现铬渣污染土壤中Cr(Ⅵ)高效去除的有效手段;粒径对可还原态Cr的去除影响不显著,pH是影响可还原态Cr去除的主要影响因素;粒径对可氧化态Cr含量提升显著,尤其是对异位稳定化和湿法解毒工艺,粒径越细,可氧化态Cr增大倍数越高;粒径对残渣态Cr的去除影响不显著。
- 朱文会王夏晖何军李志涛
- 关键词:铬渣土壤修复
- 广西壮族自治区青蒿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被引量:8
- 2009年
- 为有效指导广西青蒿(Artemisia annua L.)种植,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影响广西青蒿素(artemisinin)含量的主要气象要素,并建立了青蒿素含量-气象要素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选取与广西青蒿素含量相关性最高的17个气象要素,作为区划指标,对广西进行青蒿生态气候适宜性区划,划分出四级适宜区.可知广西西部和东北部的山区是最适宜青蒿生长的区域,青蒿苗期和花期时的气象要素对青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花期时处于光照强度较高、温度相对较低、降水量较小区域内的青蒿中青蒿素含量较高.本文为广西青蒿种植适宜区域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类似研究也具有参考意义.
- 范振涛马小军冯世鑫张明庆张玲李志涛
- 关键词:区划青蒿青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