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学理学更多>>
- 重大工程建设的生态效应
- 崔保山杨志峰董世魁刘世梁白军红刘新会李晓文李绍才胡波翟红娟刘杰魏国良衷平姚维科朱建军姚华荣王娟赵慧赵淑青高丽娜郑钰温敏霞姚敏任丽华
- (1)任务来源 该成果主要是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之课题“纵向岭谷区重大工程建设与区域生态系统变化交互作用(2003CB415104)”、国家科技攻关西部重大专项课题“西部大型水电工程对流域生态承载力的作用机理...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效应生态系统公路网
- 纵向岭谷区公路沿线土壤表层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79
- 2006年
- 以纵向岭谷区内云南省境内的丽江—景洪公路沿线作为案例研究区,根据路段所处的地理位置、公路等级、修建的时段,将其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通过公路沿线94个样点的土壤表层重金属全量分析,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沿公路的纵向、横向和垂向分异特征性。在纵向上,Cu,Zn,Pb,Cr,Cd,As,Mg和Mn等8种重金属全量存在北段高于中段和南段的特征;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路建设对铅、镉、锌的纵向差异存在一定影响。横向空间分异性显示,虽然在不同的土壤种类和利用方式下,土壤重金属含量值差异很大,但公路沿线重金属与公路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公路对横向的空间分异性存在决定性影响,影响带宽度约为50m;垂向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土壤中重金属的垂向分异性不如横向分异明显,仅显示在近公路处有重金属富集现象;而在公路施工区,受人工护坡等工程的局部影响,垂向分异性不显著。
- 朱建军崔保山杨志峰董世魁姚华荣
- 关键词:重金属公路沿线纵向岭谷区
- 纵向岭谷区公路沿线土地利用变化与扩展效应被引量:21
- 2006年
- 运用A RC I/NFO软件,对纵向岭谷区内典型公路沿线1km、2km、5km和20km缓冲带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扩展强度指数,研究了公路沿线土地变化及公路的扩展效应。研究表明:①各缓冲带内均存在林地向耕地和草地退化的现象;②研究区自然状况完好,林地与草地所占比例之和均超过土地总面积的80%,但存在一定的内部差异性;③景洪各缓冲带土地利用程度排序为La2k0m>La5km>La2km>La全区>La1km,保山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于景洪,排序情况La1km>La2km>La5km>La全区≈La2k0m;④公路的扩展效应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扩展效应不显著。受地形地貌条件的限制,公路扩展效应的影响阈为公路周边1~5km。
- 朱建军崔保山姚华荣董世魁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公路沿线纵向岭谷区
- 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生态调控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维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生态调控的主要目的,因此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的生态调控研究,具有更强的针对性的可操作性。青海省境内沿黄地区是黄河的源头区,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持等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该区面临着水源涵养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功能损失。本着恢复生态系统功能的目的,在生态功能区划的基础上,依据主导性原则,按各生态功能区所占面积比例,将研究区确定为黄河源生态功能区和青海东部生态功能区。前者的主要生态功能是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后者则是水土保持和荒漠化控制。从生态功能损失的机理看,前者水热矛盾突出,自然因素限制,而后者则由于人为干扰强度过大。基于生态功能空间差异性分析,以生态调控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提出了以“保”和“建”为主导思想的生态调控方案。黄河源区以保护为主,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现有林地的管理,对草地沿环境梯度实行分区治理。青海东部区以建设为主,通过水土治理工程和植被综合恢复工程,实现生态调控目标。
- 朱建军杨志峰崔保山姚维科
- 关键词:生态调控生态功能空间分异
- 公路建设干扰下的生态系统变化及其机理被引量:14
- 2006年
- 在总结公路建设直接和间接生态干扰作用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组分入手,论述了公路建设干扰下非生物组分(土壤、地形、气候等),个体、种群、群落等层次的生物组分、生态系统整体特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生态变化内容;分析了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的演替方向和植被类型的改变趋势,并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构建了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变化的表征指标体系;对公路建设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指出公路建设促成了土壤、地形等非生物组分和各层次生物组分的变化,从而改变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特征,使得其演替方向和植被类型发生了更替。
- 刘杰崔保山董世魁朱建军
- 关键词:生态系统变化公路建设
- 智力测量中的弗林效应分析
- 詹姆斯·弗林根据欧洲研究的经验,于1984年指出:智力测量结果有不断增长变化的现象,称为弗林效应。并且指出智力增长速度是每10年增长3个智商分数。但事后的研究中,发现有一些与此公式不符的情况,于是弗林效应的存在...
- 张厚粲王爱平朱建军
- 关键词:智力测量智力发展
- 纵向岭谷区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光合速率影响的定量研究被引量:6
- 2006年
- 以大保(大理-保山)和思小(思茅-小勐养)两段高速公路为例,结合研究区地形特征确定了公路沿线典型的样点及其参照点,对各处乔、灌、草和作物4个优势植物种的光合速率进行了实地测定;采用对比分析、回归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定量研究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分析了其发生机理.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建设降低了沿线选定乔木和作物优势种群植物的光合速率,改善大部分样点处灌木、草本优势种群植物的光合作用;公路建设对沿线植物群落结构和生命状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并通过干扰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对其产生了间接影响;二者综合作用导致了公路沿线植物光合速率的改变;不同地貌条件下两条公路对沿线各类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范围和影响强度明显不同.
- 刘杰崔保山董世魁朱建军姚维科
- 关键词:高速公路纵向岭谷区
- 滇缅国际通道沿线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的分布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3
- 2008年
- 为探讨道路工程建设与环境因子对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效应,在滇缅国际通道沿线选取34个样点采集了107个样方,分析了通道沿线紫茎泽兰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公路所在路段、公路类型、公路建设年限、公路工程用地类型及样点与公路的距离等道路因子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存在度(p<0.01或p<0.05),但这些因子不影响紫茎泽兰的丰富度(p>0.05);工程用地类型及离公路的远近显著影响紫茎泽兰的优势度(p<0.05).②大理-丽江段紫茎泽兰的存在度明显低于保山-大理、芒市-保山和瑞丽-芒段(p<0.05),省道沿线紫茎泽兰的存在度明显低于高速公路、国道和乡村公路(p<0.05);弃土场和高架桥用地的紫茎泽兰存在度和优势度明显高于其它工程用地类型(p<0.05);紫茎泽兰的优势度随着与公路垂直距离的增加而明显下降(p<0.05).③紫茎泽兰的分布受经度、纬度的限制,但与海拔高度、坡度、坡向等地形因子无关;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总磷与紫茎泽兰的存在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紫茎泽兰容易在贫瘠的土壤环境中生存和扩展.④植被类型与紫茎泽兰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1),迹地次生灌丛或草地、弃土场荒地等受人类干扰较大的植被或生态系统容易受到紫茎泽兰入侵的影响;灌木盖度与紫茎泽兰的丰富度和优势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自然灌丛覆盖较好的植物群落能够较好地抑制紫茎泽兰的入侵和扩展.
- 董世魁崔保山刘世梁刘杰朱建军姚维科丁宗凯
- 关键词:植物入侵道路工程环境因子
- 纵向岭谷区高速公路干扰强度对沿线植物主要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选定西南纵向岭谷区的大保(大理—保山)和思小(思茅—小勐养)2段高速公路,在分析公路建设对植物生理特征影响方式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高速公路干扰强度对沿线主要建群种植物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速公路建设对植物生理生态指标的干扰强度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弱;2)随着公路干扰程度的加剧,选定乔木的Pn和WUE整体呈下降趋势(p<0.05),Tr呈上升趋势(p<0.05),灌草植物Pn、WUE和Tr在整体上均呈增大趋势(p<0.05),但Ⅰ级、Ⅱ级和部分Ⅲ级干扰对各指标的影响不大(p>0.05);3)2条公路沿线各选定植物的生理生态指标变化幅度不同,大保公路沿线选定的乔木和灌木植物Pn、WUE和Tr,草本植物Pn的变化幅度大于思小公路沿线;不同植物类型比较,选定的灌木和草本植物Pn和Tr的变化幅度大于乔木,WUE变化幅度小于乔木.
- 刘杰崔保山董世魁朱建军姚维科
- 关键词:光合速率蒸腾效率水分利用效率高速公路纵向岭谷区
- 3:29型金属间化物的磁性与结构的研究
- 朱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