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璐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会议论文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孢粉
  • 7篇南海北部
  • 3篇孢粉记录
  • 3篇末次冰期
  • 3篇古环境
  • 3篇冰期
  • 2篇低纬
  • 2篇低纬地区
  • 2篇氧同位素
  • 2篇太平洋海域
  • 2篇同位素
  • 2篇西太平洋
  • 2篇西太平洋海域
  • 2篇末次冰消期
  • 2篇末次冰消期以...
  • 2篇南海北部陆缘
  • 2篇花粉
  • 2篇季风
  • 2篇季风研究
  • 2篇海域

机构

  • 15篇同济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重庆邮电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5篇戴璐
  • 7篇翁成郁
  • 3篇张玉兰
  • 3篇贾丽
  • 2篇于俊杰
  • 2篇曾剑威
  • 1篇吴中海
  • 1篇彭博
  • 1篇郝秀东
  • 1篇彭学超
  • 1篇陆钧
  • 1篇李珍
  • 1篇李珍
  • 1篇牛漫兰
  • 1篇李超
  • 1篇武彬
  • 1篇王继龙
  • 1篇刘茜
  • 1篇刘元兵

传媒

  • 4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S3至MIS1时期闽东沿海地区高分辨率沉积与孢粉地层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
2025年
为探究气候与环境剧烈转变背景下沉积物及古植被的响应特征,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MIS3时期至MIS1早中期的沉积与孢粉地层数据,重建了古植被与沉积演化序列,讨论了古植被、沉积特征对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区段岩性以砂质粉砂、粉砂质砂为主,每个钻孔均存在4个孢粉带,指示了不同的气候环境阶段。在MIS3早期与MIS1早—中期过渡阶段,出现了海相沟鞭藻囊孢及有孔虫内衬。通过地层沉积特征、孢粉特征与全球海平面、石笋δ18O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宁德沿海岩芯在MIS3至MIS1时期沉积环境存在明显的波动,导致不同区域存在沉积间断。孢粉特征指示的MIS3中期区域气候冷期可能受H4事件影响,H3事件在沉积特征上有所响应,表明宁德地区环境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影响,在万年尺度上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驱动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千年尺度也受到亚洲季风及Heinrich事件影响。
王继龙王继龙戴璐曾剑威曾剑威吴中海王凤牛漫兰武彬彭博武彬
关键词:孢粉组合气候演化HEINRICH事件
根据海洋孢粉记录推测末次冰期时南海北部陆缘植被与气候
<正>来自于南海北部的高分辨率海洋孢粉证据提供了末次冰期时(~70-19 cal ka BP)的区域植被与气候记录。在孢粉组合中,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树花粉是非常丰富的,它们主要由常绿Quercus,Castanopsi...
戴璐翁成郁毛礼米
关键词:末次冰期南海北部
文献传递
南海低纬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高分辨率孢粉记录及古环境
根据南海低纬地区SA09-090孔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从下至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带,依据孢粉成分的变化,重建了15000 a B.P.以来的植被和气候变化历史。研究结果发现:冰消期早期(15.0—12.5 ka.B.P)...
张玉兰李珍贾丽戴璐
关键词:孢粉古环境末次冰消期
南海北部及珠江入海口花粉传播与沉积的观测与数量分析
翁成郁戴璐李盛辉孙笛
南海北部大气和表层海水的花粉分布特征--追踪海洋花粉的源区及传播机制
欧阳绪红翁成郁郝秀东戴璐程仲景李盛辉
西太平洋海域空气花粉传播及其在东亚季风研究中的意义
现代孢粉在海洋上传播机制的研究对于海洋沉积物中的孢粉数据解释是至关重要的,但目前为止,这方面的研究却非常缺乏,致使人们对海洋孢粉的解释存在很大分歧,甚至相互矛盾。本研究利用2008年12月12日至2009年1月21日间的...
戴璐翁成郁
关键词:太平洋海域东菲律宾海东亚季风
西太平洋海域冬季花粉传播观测及其在东亚季风研究中的意义被引量:14
2010年
海洋沉积物中的花粉是通过大气气流和表层水流传输到海洋中的,本研究通过分析2008年12月~2009年1月在科学一号考察船KX08-973西太平洋航次中收集到的气传花粉和海水花粉样品,发现冬季风可以从东亚大陆长距离携带大量花粉到东海陆架、东菲律宾海,甚至赤道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地区.中国黄海和东海地区上空有大量的可能来自东亚内陆的蒿和藜科花粉,距北部陆地2000多公里的东菲律宾海上空也存在着以蒿和藜为主的花粉.在赤道地区,虽然风力较弱,但是空气中也有丰富的花粉,温带花粉减少而热带地区孢粉明显增多.海水样品中的蕨类孢子数量远多于空气样品中的量,说明海水中的蕨类孢子主要是通过水流传入的.我们根据风向判断,在冬季蒿和藜科花粉主要来源于亚洲北部,冬季风是西北太平洋海域孢粉传播的重要动力,它的强弱影响着西太平洋北部海域气传孢粉的传播.
戴璐翁成郁
关键词:西太平洋孢粉冬季风海面风场
马来西亚东北部Setiu潟湖1970年以来沉积环境演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
2024年
马来半岛位于低纬热带地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如何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尤其是降水仍然存在争议。本文以马来半岛东北部登嘉楼州Setiu潟湖钻孔NTT-3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粒度、总有机碳及总氮含量、C/N比值和XRF岩心扫描等,探讨该钻孔的沉积环境变化及其对ENSO的响应。研究结果显示,钻孔记录中自1970年前后(84 cm处)出现两种不同的变化趋势。1970年之前钻孔下部沉积物粒度、有机和无机地球化学特征趋势波动明显,沉积速率较低。而1970年以来,潟湖沉积环境总体稳定,沉积物中的有机组分主要来自红树林,同时伴有河流输入的淡水浮游植物的贡献。频谱分析结果显示1970年以来钻孔上部存在明显的ENSO周期变化。强厄尔尼诺现象基本对应低Zr/Rb比值和低Zr/Ti比值,而强拉尼娜(La Nina)现象基本对应高Zr/Rb比值和高Zr/Ti比值。该结论不仅支持了现代观测对马来半岛东部沿海地区气候变化的认识,同时也在地质记录中发现了ENSO变化的直接证据,对全面认识和理解ENSO对亚洲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域陆海相互作用过程和环境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赵周平李超骆正骅NicholasNg Chia Wei戴璐
关键词:频谱分析ENSO
栎属花粉的超微结构揭示了末次盛冰期时南海北部的气候
栎属(Quercus)花粉是南海北部晚第四纪孢粉组合中最重要的阔叶木本成分。41粒来自于南海北部末次冰期时的栎属花粉化石被用于扫描电镜分析。花粉外壁超微结构显示,它们的纹饰包括五种:棒状、微瘤状、瘤状、刺状和皱波状。皱波...
郝清和戴璐
关键词:南海北部扫描电镜末次冰期
文献传递
根据海洋孢粉记录推测末次冰期时南海北部陆缘植被与气候
来自于南海北部的高分辨率海洋孢粉证据提供了末次冰期时(~70-19 cal ka BP)的区域植被与气候记录。在孢粉组合中,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树花粉是非常丰富的,它们主要由常绿 Quercus,Castanopsis ...
戴璐翁成郁毛礼米
关键词:末次冰期南海北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