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瑛
- 作品数:39 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黄河科技学院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医学微生物学说课实例被引量:4
- 2018年
- 说课是教师投身于教学理论的研究,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是一种重要的教学交流与探讨形式。通过具体的医学微生物学"志贺菌属"实例,以"形成性评价"为指导思想进行说课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注重与学生交流互动、讨论,贴近临床设定病例引导学生质疑提问、踊跃思考回答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鼓励、反馈,促进教学效果达成。通过具体的教学说课过程,与同行教师进行交流,探索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 刘超怡徐海瑛李园园陈赛南王玉珍
- 关键词:说课医学微生物学志贺菌属
-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
- 黄涛郑玉玲李高申洪永贵徐海瑛闫春生
- 项目来源: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计划公布文号:教科外[2008]78号;项目下达编号:2008C320002。该项目立项依据Wnt通路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与食管癌的关系密切相关是该课题的方向所在;地黄管食通口...
- 关键词:
- 关键词:食管癌地黄管食通口服液中药治疗动物实验
- 一种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门氏菌快速检测方法,利用沙门氏菌特征酶的酶解特性,开发出沙门氏菌特征显色液体培养基,将选择性增菌与显色鉴定合二为一,利用TTB增菌液作为单一的增菌液配方,配合预增菌步骤,使增菌培养时间大大缩短,以此为基...
- 庞森郭志刚陈洋徐海瑛郑娟李璐璐李明
- 文献传递
- 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被引量:4
- 2015年
-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是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完成的一种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开展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证明,设计性实验提供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平台,它在推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 徐海瑛陈青阁刘超怡庞森
-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
- 基于本科生科研思维培养的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被引量:5
- 2019年
-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科研思维是为社会输送优秀医疗人才的重要保障。结合免疫学实验教学所具有的实践性强、逻辑性强、注重团队协作等优势,以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建立递进式的实验内容体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一系列措施,在督促学生掌握免疫学技能的基础上,启发、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和能力。
- 陈青阁刘超怡徐海瑛
-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临床医学专业科研思维教学改革
-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上皮型钙黏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表达的影响。方法W istar大鼠94只,20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简称正常组),其余74只大鼠皮下注射MANA5mg/kg,连续20周。抽取20只大鼠作为单纯食管癌模型组(模型组),余54只造模大鼠经氯胺酮腹腔注射麻醉(0.1g/kg,2m l/kg),应用钴60放射治疗机进行大鼠食管局部钴60照射,剂量为2GY/d,共5d。末次照射24h后随机分为3组:单纯放疗组(放疗组)、六味地黄丸组(六味组)、管食通口服液组(管食通组),每组18只,分别给相应受试药物。正常组,0.5%CMC-Na10m l/kg;模型组,0.5%CMC-Na10m l/kg;放疗组,0.5%CMC-Na10m l/kg;六味组,生药含量4.5g/kg,10m l/kg,相当于临床用量30倍。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E-Ca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Cad蛋白在食管癌模型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和放疗组E-Cad阳性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地黄管食通组升高最为明显,其余依次为六味地黄丸组和放疗组。地黄管食通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与放疗组、六味地黄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以提高食管癌组织E-Cad蛋白的表达。
- 黄涛郑玉玲徐海瑛李高申
- 关键词:地黄管食通口服液食管癌上皮型钙粘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PBL-LBL联合教学法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对五年制临床医学学生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中PBL-LBL联合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建议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表明,PBL-LBL联合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陈青阁刘超怡王玉珍徐海瑛
-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
- 艾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9年
- 为了研究艾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质控菌株ATCC25922和临床菌株的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艾叶制剂提供基础,试验采用K-B法检测受试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程度,以检测其耐药性;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艾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质控菌株和临床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株大肠杆菌临床菌株为耐药菌株,艾叶水提物对受试大肠杆菌菌株的MIC值为31. 25~62. 5 mg/m L,艾叶醇提物对受试大肠杆菌菌株的MIC值为6. 25~12. 5 mg/m L。说明艾叶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对大肠杆菌受试菌株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醇提物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水提物。
- 李小妞陈志坚关强强张人杰王伟丞韩振铎徐海瑛
- 关键词:提取物大肠杆菌MIC抑菌作用耐药性
- 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上皮型钙粘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大鼠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表达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对各组食管黏膜上皮组织E-Cad表达进行研究。结果:E-Cad蛋白在食管癌模型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药物治疗组和放疗组E-Cad阳性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地黄管食通组升高最为明显,其余依次为六味地黄丸组和放疗组。地黄管食通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放疗组、六味地黄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黄管食通口服液可以提高食管癌组织E–Cad蛋白表达。
- 黄涛郑玉玲孙太振徐海瑛
- 关键词:上皮型钙粘蛋白食管癌蛋白免疫印迹法地黄管食通口服液
- 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性检测
- 2018年
- 目的:探究临床大肠杆菌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相关耐药机制,为临床大肠杆菌耐药性检测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临床大肠杆菌分离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K-B法检测大肠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同时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灭活酶和美罗培南主动外排泵(effuxpump)进行鉴定。结果:所检测的大肠杆菌临床分离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6株临床分离菌株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的4株,产高产C类头孢(Ampcβ-lactamases,Ampc-BLA)的3株,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共3株,产碳青霉烯酶的共2株,存在美罗培南主动外排泵机制的1株。结论:某医院临床大肠杆菌分离菌株耐药情况较严重,且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不同菌株的耐药机制不尽相同,有的菌株存在多种耐药机制。
- 李小妞牛雨师豪李雪梅徐海瑛
- 关键词:大肠杆菌耐药性耐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