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 作品数:18 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浅谈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改进被引量:1
- 2013年
- 在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创伤患者的急剧增多,使骨伤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专科层次的中医骨伤专业培养发展迅速。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文章探讨了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改进,为进一步提高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种思路。
- 李建江张斌董振宇杨涛
- 关键词:中医骨伤专业
- 斜外侧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 布鲁氏菌脊柱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 2025年
-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布鲁氏菌脊柱炎(Brucella spondylitis,B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脊柱二科收治的41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OLIF组17例,MIS-TLIF组2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影像学结果以及炎症指标的差异。结果与MIS-TLIF组相比,OLIF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3天内VAS评分显著降低,术后腰椎前凸角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bility index,ODI)、术后腰椎前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OLIF治疗BS的创伤小、出血少,可以较好的保留腰椎骨性结构,促进腰椎前凸的恢复,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张斌李世达张思平董振宇董振宇佟敏王荣佟敏
- 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减压术治疗 腰椎布鲁氏菌脊柱炎的短期临床疗效研究
- 2025年
-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减压术治疗腰椎布鲁氏菌脊柱炎(Lumbar brucella spondylitis,LB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脊柱二科收治的接受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减压术治疗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纳入患者性别、年龄、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指标,分析并比较术前、术后1周、3月、6月、12月腰部和下肢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之间的差异,比较术前、术后1周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IDH)、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节段性LLA以及腰椎局部病灶变化情况的差异。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下肢VAS评分、ODI指数、ESR和CRP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下肢VAS评分、ODI指数、ESR和CRP水平均降低,术后12个月患者腰背部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3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下肢VAS评分及ODI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患者LLA增加,椎间隙炎性灶范围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内镜下病灶清除减压术能够显著缓解腰部及下肢疼痛,恢复腰椎功能及生理曲度,促进炎性吸收,是治疗早期稳定性LBS的有效微创术式。
- 佟敏亚生江·阿卜都热西提+亚生江·阿卜都热西提张思平董振宇董振宇王荣张斌黄异飞
- 布鲁氏菌脊柱炎防治与“同一健康”理念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其中布鲁氏菌脊柱炎(Brucellosis Spondylitis,BS)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种严重的脊柱感染性疾病,对全球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探讨BS的有效防治措施至关重要,而了解BS的流行病学与临床表现是对其进行有效防治的重要基础。因此,本文就BS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其防治措施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并探究“同一健康”理念在BS的防治中的重要作用,为BS的防治提供参考。
- 黄异飞张斌张斌张思平董振宇胡炜董振宇陆家海
- 关键词:脊柱
- 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并评估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后患者的腰腿疼痛、身体功能康复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访研究64例行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8.3个月(7~28个月)。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疼痛和身体功能恢复状况评定术后疗效,并对一些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2例患者已行再手术治疗,再手术率为3.1%。62例患者随访时总优良率为91.9%,ODI平均值为16.79%,与术前比较,随访时ODI值平均下降为52.47%。41例(66.1%)患者轻度功能障碍(平均值9.22),16例(25.8%)中度功能障碍(平均值27.08),5例(8.1%)重度功能障碍(平均值46)。随访时ODI值与ODI下降值的术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康复锻炼对术后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镜术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适度的劳动强度、合理的劳动习惯可提高术后疗效,促进疼痛缓解和身体功能的康复。
- 艾克拜尔.艾拜也都拉张斌董振宇黄异飞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功能障碍指数
-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CX3CR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研究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脊髓小胶质细胞趋化因子受体1(CX3CR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剂量组、黄芪桂枝五物汤低剂量组、塞来昔布组,每组10只。所有大鼠均建立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术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 mL/kg灌胃,黄芪桂枝五物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0.2 mL/kg、0.1 mL/kg、0.05 mL/kg灌胃,塞来昔布组给予塞来昔布30 mg/kg灌胃,均1次/d,连续14 d。分别在造模前及术后3,5,7,14 d采用热刺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的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表达情况,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术后3 d各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较术前1 d明显缩短(P均<0.05),但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术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从术后7 d开始、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从术后3 d开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均明显长于模型组(P均<0.05)。免疫组化显示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阳性细胞均显著少于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P均<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均明显少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黄芪桂枝五物汤各剂量组脊髓背角和背根节中CX3CR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塞来昔布组(P均<0.05),且黄芪桂枝五物汤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低、中剂量组(P�
- 刘岩路王荣杨涛李建江张斌黄异飞
-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神经病理性疼痛
- 双切口椎弓根螺钉置入可有效恢复胸腰椎骨折后的伤椎高度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研究表明后路椎弓根螺钉是治疗屈曲压缩型骨折的首选治疗方式。目的:观察腰椎后路双切口内固定置入恢复胸腰椎骨折后的伤锥高度及临床效果。方法:经X射线及胸腰椎MRI确诊的屈曲压缩型胸腰椎骨折患者34例,均采用腰椎后路双切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与结论:34例患者平均随访8.9个月,在随访期内,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疼痛疗效中,34例患者,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例,轻微缓解1例。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丢失减少(P<0.01),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升高(P<0.01),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降低(P<0.01)。结果证实,腰椎后路双切口内固定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疼痛减轻方面确切有效,是胸腰段屈曲压缩型骨折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 黄异飞佟敏吴彦生张斌胡炜董振宇虎伟山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双切口硬组织植入物
- 几丁糖和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及玻璃酸钠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和评价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及玻璃酸钠对椎板切除模型大鼠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干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玻璃酸钠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18只。行L1椎板切除术,造成0.4cm×1.0cm大小缺损,同时于硬膜外分别涂以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玻璃酸钠及生理盐水冲洗,术后常规饲养。分别于术后第4、8、12周处死大鼠,每批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取术段脊椎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光学切片组织学观察,评估瘢痕粘连程度,电镜观察纤维细胞结构。结果:术后4周,生理盐水组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评分与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及玻璃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几丁糖组、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及玻璃酸钠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及12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组大体、组织学观察结果评分优于几丁糖组、玻璃酸钠组及生理盐水组(P<0.01),几丁糖组、玻璃酸钠组优于生理盐水组(P<0.01),几丁糖组优于玻璃酸钠组(P<0.01)。术后12周,电镜观察,生理盐水组纤维细胞细胞器充分,合成胶原功能完全;几丁糖组细胞器较玻璃酸钠组少,合成胶原功能较低;聚乳酸组中细胞器最少,合成胶原功能最低。结论:几丁糖、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玻璃酸钠对椎板切除模型大鼠硬膜外瘢痕形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预防粘连效果优于几丁糖和玻璃酸钠。
- 武宜亮李建江黄异飞吴彦生杨涛张斌
- 关键词:椎板切除硬膜外瘢痕几丁糖玻璃酸钠
- 仲景胸痹"阳微阴弦"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探讨中医经典理论仲景胸痹"阳微阴弦"理论与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关系。方法:根据阳微阴弦理论将2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阳微组、阴弦组、阳微阴弦组,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生化比色法,测定3组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阳微组、阳微阴弦组、阴弦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示: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为,阴弦组>阳微阴弦组>阳微组>正常对照组;而血清一氧化氮的含量为,阳微组<阳微阴弦组<阴弦组<正常对照组。结论:仲景"阳微阴弦"理论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阳微组的一氧化氮的含量最低,阴弦组的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最高,3组不同证型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紊乱程度不同,揭示了ANGⅡ、NO与仲景"阳微阴弦"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
- 汪建萍安冬青张斌姚文海尤兰朱江丽沙磊
- 关键词:阳微阴弦仲景冠心病患者胸痹
- 硬膜外滴注加中药药浴治疗腰腿痛65例体会
- 2003年
- 张毅张斌郭海芳
- 关键词:硬膜外滴注中药药浴治疗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