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玲
- 作品数:16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水稻表达蛋白的小鼠急性经口毒性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水稻表达蛋白的急性经口毒性。方法选择体重18~22 g、SPF级健康昆明种小鼠,禁食16 h后,G6蛋白以1693.3 mg/kg.BW剂量,HJC-1蛋白以751和1 502 mg/kg.BW2个剂量经口灌胃染毒,连续观察2周。结果 G6蛋白和751 mg/kg.BW剂量的HJC-1蛋白染毒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观察期内无死亡;1502 mg/kg.BW剂量的HJC-1蛋白雌雄各死亡1只。结论 G6表达蛋白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1693.3 mg/kg.BW;HJC-1表达蛋白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751 mg/kg.BW。
- 王静姜文玲刘洪亮况丹
- 关键词:CRY1表达蛋白急性经口毒性
- 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大鼠主要营养素吸收利用率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大鼠主要营养素吸收利用率。方法将1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即转基因大米低、中、高剂量3个组,亲本对照低、中、高剂量3个组和饲养对照组,相应饲料喂养7 d。比较各组大鼠蛋白质功效比值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的表观消化率等。结果除雄性亲本高剂量组蛋白质功效比值高于饲养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蛋白质功效比值与饲养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除雌鼠转基因低剂量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雄鼠亲本低剂量组的脂肪表观消化率外,其他各组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脂肪表观消化率、碳水化合物表观消化率、纤维素表观消化率均高于饲养对照组(P<0.01);转基因各组与相应亲本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喂饲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和亲本对照大米的大鼠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吸收利用率基本具有实质等同性。
- 刘洪亮王洋张明月王静姜文玲
- 关键词:转基因大米营养素
- 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对五指山小型猪免疫指标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转HJC-1和G6-EPSPS基因抗虫耐草甘膦大米对五指山小型猪免疫指标的影响,观察其是否具有免疫毒性和潜在致敏性。方法分别用含70%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饲料、含70%9746亲本大米饲料、常规基础饲料,连续喂饲五指山小型猪30 d,观察动物一般行为表现、过敏症状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计算免疫器官脏器系数,测定实验前后血清免疫指标、粪便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含量以及肠组织组胺水平。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动物活动自如,未见腹泻等症状,未出现生病或死亡,体重和免疫器官脏器系数无异常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组实验前后血清IgG、IgE抗体、组胺及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均无显著变化,亲本组除实验后血清组胺和IFN-γ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指标未见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组和亲本组肠组织组胺水平及实验前后粪便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含量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转HJC-1和G6-EPSPS基因大米及其亲本9746大米分别掺入饲料喂饲小型猪30 d,未见其对小型猪免疫指标产生不良影响。
- 李瑞王静姜文玲曾强刘洪亮
- 关键词:转基因大米五指山小型猪免疫指标
- 体外培养啮齿动物卵巢细胞检测生殖毒性方法的研究
- 王静刘英华王晓军赵力军姜文玲
- 该研究系统比较了加与不加胰酶分离大鼠颗粒细胞数,比较了3种培养基的效果,观察了不同时间颗粒细胞分泌产物的分泌水平和加血清与否对分泌产物测定的影响,从而优化了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确定了分泌产物测定的最佳时机,国...
- 关键词:
- 关键词: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TCDD醋酸铅
- 异丙基硫杂蒽酮(ITX)的大鼠致癌性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原药对大鼠的致癌性。方法分别用含ITX原药1000,250,62.5 mg/kg的饲料给大鼠连续喂饲染毒2年。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记录其体重和进食量,观察实验动物的肿瘤发生情况,包括:发生肿瘤的种类、数量、出现肿瘤的时间等。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动物体重均呈现增长相,以发育高峰期(前3个月)增长速度最快,以后渐缓,12个月后趋于平稳。雄性高剂量组动物体重略低于对照组,其他各组动物体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进食量两性别动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总食物利用率雄高剂量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大体解剖及组织学检查显示各剂量组动物肿瘤发生率未高于对照组。结论实验剂量下未见ITX引起大鼠肿瘤发生率增高。
- 王静王晓军杨友润姜文玲谢永玲张力张晶刘英华李新
- 关键词:致癌性
- 大鼠异丙基硫杂蒽酮的慢性经口毒性试验
- 2009年
- 目的研究97%异丙基硫杂蒽酮(97%ITX)对大鼠的慢性经口毒性效应,确定其无作用剂量(浓度),为拟定人类每日容许摄人量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含97%ITX1000.0、250.0、62.5、0mg/kg的饲料给480只大鼠连续喂饲染毒2年。观察动物的一般表现,记录其体重和进食量。试验结束时检查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尿常规和尿生化指标,观察脏器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试验期间动物无明显异常表现。高剂量组雄性大鼠体重和总食物利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高剂量组雄性、雌性大鼠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及中剂量组雄性大鼠的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红蛋白浓度与染毒剂量呈明显的负相关(雄性、雌性大鼠r值分别为-0.433,-0.337,P〈0.01);红细胞计数与染毒剂量亦呈明显的负相关(雄性、雌性大鼠r值分别为-0.266,-0.317,P〈0.01或P〈0.05)。高、中剂量组雄性及高剂量组雌性大鼠胆固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胆固醇含量与染毒剂量呈明显的正相关(雄性、雌性大鼠r值分别为0.479,0.417,P〈0.01)。染毒组大鼠尿液检查未见异常。染毒组雄性、雌性大鼠脏器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高剂量染毒组雌性、雄性大鼠肾管型、局灶性间质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7%ITX可影响染毒大鼠的营养状况,使其血中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减少;干扰脂类代谢;97%ITX可致大鼠肝脏代偿性增加,并对大鼠肾脏有所损害。97%ITX给大鼠喂饲染毒2年,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NOAEL)雌性为4.63mg/kg,雄性为4.06mg/kg。
- 王静王晓军杨友润姜文玲张力谢永玲张晶刘英华李新
- 关键词:有机化学品蒽醌类毒性试验投药口服
- GM棉籽粕对大鼠营养素吸收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张力王静姜文玲杨友润王晓军
- 关键词:安全性评价
- 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将140只健康SPF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即对照(常规基础饲料)组和低(2.5%)、中(5.0%)、高剂量(10.0%)转基因组及低(2.5%)、中(5.0%)、高剂量(10.0%)亲本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喂饲方式进行染毒,连续喂饲90 d。观察大鼠体重、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各主要脏器重量及其系数,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动物的体重增长正常,血液学和血生化个别指标虽有统计学差异,但并无生物学意义。各剂量组大鼠心、肝、肾、肾上腺、脾、胸腺、睾丸的湿重及其脏器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转bar基因耐草胺膦油菜90 d喂养未对大鼠产生亚慢性毒性作用。
- 张静张静姝王静张力王晓军刘洪亮汪洋姜文玲卢长明
- 关键词:亚慢性毒性安全性评价
- 转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蛋白质和脂肪及钙吸收利用率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喂饲转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主要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钙)吸收利用率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转基因组(饲料中转FBP7-iaaM基因棉籽含量为5%)、亲本组(饲料中亲本对照冀棉14棉籽含量为5%)和饲以常规饲料的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均喂养14 d,比较各组大鼠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脂肪、钙的表观消化率等情况。结果两性别转基因组、亲本组大鼠的蛋白质、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及雌性大鼠钙的表观消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但转基因组与亲本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基因组、亲本组雄性大鼠的蛋白质功效比值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饲转FBP7-iaaM基因棉籽和亲本对照棉籽对大鼠蛋白质、脂肪吸收利用率基本具有实质等同性。
- 曾强王静赵岩姜文玲李瑞
- 关键词:转基因棉籽蛋白质脂肪
- 转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观察转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即FBP7-iaaM基因棉籽3个剂量(1.25%,2.5%,5%)组,非FBP7-iaaM基因棉籽3个剂量(1.25%,2.5%,5%)组和1个常规基础饲料对照组。分别喂饲相应饲料90 d,自由进食饮水,观察大鼠体重、进食量、血液学、血生化、脏器系数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各实验组动物的体重增长正常,血液学和血生化个别指标虽有统计学差异,但并无生物学意义。转基因棉籽组及亲本组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脏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现有实验结果不能证实该FBP7-iaaM基因棉籽对大鼠有亚慢性毒性作用。
- 马运明王静姜文玲张力王晓军刘英华张静
- 关键词:棉籽亚慢性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