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峰 作品数:38 被引量:183 H指数:7 供职机构: 余姚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科技项目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改变及其在高血压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高血压组30例及对照组20例,分别以R IA法和ELASA法测定其血浆ET、vWF含量。结果高血压组血浆ET、vW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有并发症组血浆ET、vWF含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高血压组血浆ET与舒张压呈正相关(P<0.01),vWF与收缩压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ET、vWF含量增高在高血压病及并发症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吴立峰 苏群关键词:高血压 内皮生长因子 WILLEBRAND因子 非发酵菌致危重患者获得性肺部感染118例分析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我院ICU内危重患者非发酵菌致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 118例ICU内危重患者非发酵菌所致的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细菌学药敏试验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细菌培养提示主要非发酵菌为铜绿假单胞菌 70株 ,鲍曼氏不动杆菌 5 6株 ,脑膜脓毒金黄杆菌 5 2株 ,嗜麦芽假单胞菌 4 6株 ,88%为混合感染 ,细菌耐药性高 ,头孢哌酮 /舒巴坦、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为相对敏感抗生素。结论 非发酵菌致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有各种基础病、免疫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的老龄患者 ,细菌耐药性高 。 吴立峰 方强 苏群关键词:非发酵菌 获得性肺部感染 纠正胰岛素抵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2006年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指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休克、感染及大手术等急性损害24h后,同时或序贯性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MODS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并认为IR是发病机制之一。IR严重影响机体代谢,破坏内环境的稳定,对患者的预后和恢复不利,因此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心。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笔者对于本院就诊的23例MODS患者采取了纠正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方法,并与常规治疗方法作了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赵建江 吴立峰 李哲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SYNDROME MODS 机体代谢 严重创伤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实验组 2 8例GCS <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 3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血浆清蛋白、血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 30例GCS <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 :实验组血浆清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 ,尤以第 7d明显 (P <0 .0 5)。两组血糖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而实验组呕吐发生率 (7.1 % )与对照组 (6.7% )相近 (P >0 .0 5) ;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减少并发症 。 郑钧 吴立峰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损伤 Autar和Caprini两种量表筛选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比较Autar和Caprini两种量表在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信度与效度。方法使用Autar和Caprini两种量表对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进行评估,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预防措施采用情况。两种量表的信度采用Cronbanch’s α系数及评定者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评价,结构效度采用因子分析法,预测效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纳入患者199例,有12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6.03%。Caprini量表3次Cronbanch’s α系数评分均高于Autar量表。Caprini量表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Autar量表。结论 Caprini量表在评价基层医院重症患者DVT形成的信度和效度优于Autar量表更适合临床医师对重症患者DV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吕建森 金建波 周瑜枫 冯超 吴立峰关键词:重症患者 深静脉血栓 信度 肺源性和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的顺应性及呼吸功比较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肺源性和非肺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早期病人应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时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以及呼吸功的差异。方法将22例ARDS患者分为肺源性ARDS组(ARDSp,10例)和非肺源性ARDS组(ARDSexp,12例)。通过肺监测仪和呼吸机记录食道压变化值(Peso)、平台压、呼气末压力、呼吸功,通过公式计算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的数值。结果随着PEEP水平的提高,两种原因ARDS的呼吸功均增大;ARDSp的呼吸功大于ARDSexp,除了在15cmH2O水平;在不同PEEP水平时,ARDSp和ARDSexp的静态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DSp的呼吸功大于ARDSexp,两者的呼吸系统总顺应性差异无显著性。 李子龙 吴立峰 方强 吴晓梁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正压呼吸 顺应性 呼吸功 深静脉血栓集束化预防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深静脉血栓集束化预防措施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9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研究组(n=79)与对照组(n=80)。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研究组采用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对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的不同风险结果制定不同的集束化预防性措施,比较两组股静脉及胭静脉血流速度、下肢肿胀、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股静脉与胭静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与肺栓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Autar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评定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DVT形成的不同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患者施行不同的集束化预防措施,可降低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吕建森 沈婷 吴立峰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基层医院大量输血协议对多发伤相关出血影响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协议在基层医院执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按照一定的大量输血标准和流程,分析有完整大量输血记录的12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死亡分布时间和死亡原因;各种血液制品配发时间;血液制品的种类和比率。结果死亡2... 金平 李子龙 吴立峰 张智达 周斌关键词:大量输血 多发伤 文献传递 早期小剂量肝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热射病的体会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防治热射病患者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重大脏器功能衰竭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07—07~2010—08收住的热射病患者共9例,入院前经头颅CT检查排除脑出血,入科后深静脉建立以后立即给予小剂量肝素6~8U/(kg·h)持续应用微泵静脉注射联合床边血液净化(CBP)治疗,其他生命支持同普通危重患者,观察患者住院的第1、4、7、10、13、15天肝肾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氧合指数、血乳酸、APACHEⅡ评分及GCS评分,比较各指标前后变化、观察重大脏器功能恢复及患者存活状况。结果经早期小剂量肝素持续注射联合床边血液净化治疗后,9例患者均存活,肝功能在第4天上升,第7天起较第4天明显降低(P〈0.01),胆红素水平在第4、7天较第1天均明显上升(P〈0.05),后期经治疗后下降不明显(P〉0.05);血肌酐水平入院即高于正常,第13、15天较第1天降低(P〈0.05);LDH及CPK入院时即明显增高,前者于第7天起、后者于第13天水平较第1天明显降低(P〈0.05);PT、APTT、INR在第4天较第1天延长(P〈0.05),INR、APTT于第10、13、15天较第4天明显降低(P〈0.05),FIB在第10、13、15天较第1、4天均有改善(P〈0.05);氧合指数在第4天起较第1天均升高(P〈0.05),Lac在第7天较第1天降低(P〈0.05),第10天起明显降低(P〈0.01);APACHEⅡ评分第4天起较第1天降低(P〈0.05),GCS评分第4天起较第1天升高(P〈0.05)。结论早期应用小剂量肝素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热射病导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汪正权 吴立峰 蒋瑛关键词:热射病 肝素 多器官功能障碍 静脉灌注法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效果比较 2015年 目的比较采用静脉灌注法血管内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达到亚低温治疗对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凝血功能、内环境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3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重型DAI患者,随机分为血管内降温组和降温毯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达到亚低温目标温度的时间和治疗期间凝血功能障碍及内环境紊乱发生率,按照格拉斯哥转归量表进行预后评估。结果血管内降温组达到目标温度时间显著短于降温毯组,肌颤发生率更低;两组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低血钾发生率、28天死亡率及预后改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血管内降温与降温毯体表降温达到亚低温治疗对重型DAI患者凝血功能、内环境及预后影响无统计学差异,血管内降温达到目标温度时间更短,肌颤发生率低且轻微。 吕建森 沈婷 吴立峰关键词:亚低温 弥漫性轴索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