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家会
- 作品数:20 被引量:113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放射科护士分层次培训模式探讨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该院放射科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分层级,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考核。结果经过一年的培训,各层次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急救技能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医技人员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高(P<0.01),患者检查前准备完好率明显提高(P<0.01),对比剂渗漏率明显降低,科研教学能力提高。结论放射科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提升了护士素质,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使医、技、护关系更为融洽,满足了患者及社会需求。
- 吴家会陈洪玲刘连凤黎兴华黄超琼
- 关键词:放射科护士
- 胸部CT主肺动脉比与血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胸部CT主肺动脉比(RAP)与血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及87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胸部CT资料。高血压组根据血压升高情况分为T1组(1级高血压,63例)、T2组(2级高血压,60例)及T3组(3级高血压,68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A组(治疗组,94例)和B组(未治疗组,97例);结合血压和治疗情况,其中A1组31例、A2组30例、A3组33例,B1组32例、B2组30例、B3组35例。对照组根据年龄分为C1组(老年组,年龄≥60岁)40名及C2组(非老年组,年龄<60岁)47名。通过平扫轴位图像测量升主动脉、肺动脉直径,计算RAP。连续7天记录清晨稳定血压并取平均值作为临床血压检测结果,包括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合年龄、血压等级及治疗情况分组分析血压与RAP的相关性,并评价RAP对1级高血压的诊断效能。结果 T1、T2、T3、C1及C2组间两两比较,SBP及R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B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1、A2、A3、B1、B2及B3组间两两比较,升主动脉、肺动脉直径及RA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高血压组、A组、B组SBP均与RAP呈正相关(P均<0.05)。对照组及高血压组DBP与RAP均无相关性(P均>0.05)。以RAP=1.29为阈值,诊断1级高血压的敏感度为85.71%(54/63),特异度为89.66%(78/87),误诊率10.34%(9/87),漏诊率14.29%(9/63),Youden指数为0.75。结论胸部CT所测RAP可客观反映血压水平,RAP与SBP呈正相关。
- 魏淼温家华刘洋吴家会吕发金
- 关键词:胸部血压
- 碘对比剂安全教育在实习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 2020年
- 实习教学是高校实践教学和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而言,是学生了解岗位,获取、掌握专业工作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实习教学中,碘对比剂安全教育是我科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常规课程,旨在巩固和加深实习生基础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临床思维,提高综合素质。基本建立了成熟的碘对比剂安全教育体系,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操作、评价反馈及持续改进。在临床实习教学工作中,获得实习生的一致好评,绝大部分实习生认为碘对比剂安全教育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帮助巨大,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患者获益明显。
- 姜再芬郁仁强吕发金吴家会黄超琼
- 关键词:碘对比剂安全教育医学影像技术实习教学实习生本科生
- 放射科技护人员在COVID-19筛查期间的有效防护措施
- 2020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以来,影像学检查为疾病的诊断和演变过程判断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支持。放射技护人员直接面对患者,面临感染防控和放射防护的双重责任和压力。本文从技护防护、患者管理、环境管理及工作中可持续改进方面作出经验分享,旨在COVID-19期间,做好放射科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双向保护。
- 肖逸魏淼吴家会
- 关键词:放射科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17例护理体会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总结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7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和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并给予适当护理。结果 17例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出现。16例患者术后大出血立即停止,且术后未诉特殊不适;1例胎盘增厚、胎盘早剥、边缘性前置胎盘、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出血明显减少,但仍淋漓不止,子宫收缩不良,给予促宫缩剂、止血药及输血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后5 d症状好转。1例患者术后有轻度下腹疼痛,给予下腹部轻轻按摩,患者能耐受,2 d后症状消失。结论患者产后大出血经动脉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均保留子宫。手术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 黄超琼杨靖捷吴家会
- 关键词:子宫急症栓塞治疗性手术后期间
- 浅谈血栓清除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生命体征精确化护理
- 2023年
-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机械血栓清除术与手动血栓清除术术中一般生命体征,探讨术中生命体征精确化护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机械血栓清除术患者51例,手动血栓清除术患者30例;应用生命体征精准化护理,密切观察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对比分析机械血栓清除术组与手动血栓清除术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51例机械血栓清除术组术中生命体征:心率84.1±14.9次/分、血压134.9±19.1mm/84.6±11.9mmhg、呼吸20.1±3.9次/分;30例手动血栓清除术组术中生命体征:心率80.7±10.1次/分、血压130.8±14.8/78.6±8.9mmhg、呼吸21.2±2.3次/分。结论 生命体征精确化护理减少了血栓清除术的并发症,为手术成功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 肖逸吴家会王哲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 红花酊联合硫酸镁湿敷在碘造影剂外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观察红花酊联合硫酸镁湿敷对碘造影剂外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出现碘造影剂外渗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观察组采用50%的硫酸镁湿敷后,再予以院内自制红花酊溶液外敷,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起效时间及治愈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起效时间和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静脉炎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红花酊联合硫酸镁湿敷治疗碘造影剂外渗患者,能够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起效时间和治愈时间,并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 刘文静吴家会
- 关键词:红花酊硫酸镁静脉炎
- CT增强检查留置针拔除后两种按压方法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比较CT增强扫描检查留置针拔除后手指按压法和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于我院行CT增强检查中意识清楚、能正确表达、愿意配合、无凝血功能障碍、一次穿刺成功且检查中无对比剂渗漏的1 465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752)和对照组(n=713)。留置针拔除后,实验组采用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指按压法。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种按压法在患者满意度、疼痛等级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年龄、沟通能力、配合程度、凝血功能、血管穿刺难易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统计分析发现,与手指按压法相比,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可以提升患者满意度(97.03%vs.90.87,P=0.000),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中度及以上疼痛发生率(8.37%vs.18.65%,χ~2=33.348,P=0.000),针眼出血发生率(0.93%vs.2.67%,χ~2=6.312,P=0.012),血肿发生率(0.53%vs.1.96%,χ~2=6.181,P=0.013),皮下瘀斑发生率(0.80%vs.2.52%,χ~2=6.772,P=0.009)。结论:CT增强检查留置针拔除后采用棉球胶布加压按压法比手指按压法安全有效、预防按压并发症,而且简单易行,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吴家会黎兴华李建英刁乾利黄超琼
- 关键词:CT增强检查
- 关于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影像诊断学实习质量的探索被引量:3
- 2017年
- 随着影像设备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现代临床诊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掌握一定的疾病影像学知识是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之一。然而,在日常的临床教学活动中发现研究生在影像诊断实习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特点,针对学生实习影像诊断时存在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影像学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与实践脱节、疾病诊断缺乏系统性等常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对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疾病诊疗思维及临床医学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 褚志刚盛波彭娟杨海涛吴家会
-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
- 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探讨
- 2023年
- 探讨护理配合在脑损伤患者核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脑损伤患者MRI检查护理研究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共 70例,系统随机将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对照组和配合护理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护理情况及检查成功率。结果 常规对照组检查成功率良好以上占比为85.71%,具体人数为30人,配合护理组检查成功率良好以上占比人数为97.14%,具体人数为34人,两组数据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来说,配合护理组满意程度较高为30人,占比85.71%,未有患者出现满意程度极差情况,相比较于常规对照组,满意程度较高有27人,占比77.14%,出现2例严重不满意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过程中采取良好的护理配合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对MRI检查的恐惧心理,并且可以通过心理护理能有效避免患者情绪波动从而引发脑损伤患者疾病发作的情况,显著提高了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成功率。
- 姜再芬吴家会
- 关键词:脑损伤患者磁共振检查配合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