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杰
- 作品数:63 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学、诊断及早产的研究进展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ll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的最早报道见于1883年,但直到1954年Torling才提出此病的病理,同年Sbanbong等进行了系统描述后...
- 刘志杰
- 关键词:病理妊娠胆汁淤积症临床病理
- 改良的网织红细胞富集法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改良网织红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 在淋巴细胞分离液中添加泛影葡胺,通过细胞计数、测定总RNA量及采用半定量多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比较添加前后从外周血中分离网织红细胞量变化。结果 添加泛影葡胺后,分离细胞总数增加,提取RNA增加,早期红细胞特异的珠蛋白α-mRNA表达量增加。结论 改良后的细胞分离液分离的网织红细胞较以前显著增加。
- 李西平钱新华姚英民刘志杰刘阳王秉慧
-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多聚合酶链反应
- PET/CT在宫颈癌诊断、复发和转移中的作用
- 2015年
- 目的研究全身2-18氟-2-去氧-D-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诊断、监测宫颈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50例诊断为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全身FDG PET检查,以诊断宫颈癌及评估其是否复发,病灶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多种影像诊断技术而定。结果 12例初诊者PET/CT诊断宫颈癌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1.0%、90.5%和90.0%。38例治疗后患者,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的患者10例,PET/CT诊断肿瘤复发或残余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9.0%、89.9%和99.1%。肿瘤转移28例,PET/CT诊断转移灶的特异性、灵敏度和准确性为89.9%、93.0%和90.9%。结论全身FDG PET是诊断和评估宫颈癌复发的一种敏感和特异检测手段,使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更科学。
- 张玉梅刘志杰
- 关键词:宫颈癌复发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 核因子-κB在正常妊娠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中表达的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正常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正常胎盘(30例)和ICP胎盘(轻度28例,重度19例)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F-κB p65在正常胎盘和ICP胎盘绒毛表面合体滋养细胞胞浆和胞核内呈阳性表达,绒毛间质的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内表达较少;ICP重度组单位胎盘面积IOD最高(95.69±13.49),ICP轻度组次之(71.37±7.74),正常胎盘最低(57.54±4.13),三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ICP胎盘组织NF-κB表达明显增高,且与ICP的疾病程度有关,NF-κB激活与ICP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 刘志杰
-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核因子-ΚB
- 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阴道前壁中重度膨出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评价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治疗阴道前壁中重度膨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8例阴道前壁中重度膨出的患者采用普理灵网片行改良前盆底重建术,对30例合并张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TVT-O尿道中段悬吊术,回顾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8例均顺利完成改良前盆底重建术,患者恢复良好,无器官损伤、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治愈率100%,无阴道狭窄和缩短,无网片局部侵蚀暴露,1例患者术后出现张力性尿失禁,其余无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结论:改良的前盆底重建术是治疗阴道前壁中重度脱垂的有效术式,保留子宫和阴道功能,同时加强盆底组织,手术安全、微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刘志杰杨娇娥王玲周军张晓媛
- 关键词:盆底重建器官脱垂
- 介入治疗在辅助宫颈癌手术或放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评价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或放疗过程中,以及部分Ⅱa期以前患者术前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和介入栓塞治疗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4月至2005年12月31例来我科进行介入化疗的Ⅰb~Ⅲ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介入治疗效果,观察并发症并定期随访。结果:31例治疗的患者中,Ⅰb~Ⅱb期15例,经1~2次介入治疗后,行广泛性子宫切除2例,次广泛子宫切除10例;Ⅲ期宫颈癌16例,放疗过程中出血7例,治疗后放疗得以继续进行,其余9例于治疗后常规进行放疗,效果较好。结论:介入化疗及栓塞治疗可作为宫颈癌患者术前及放疗过程中的新辅助化疗手段,应用前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辛晓玲张斌赵汝珠刘志杰
- 关键词:宫颈肿瘤动脉栓塞术动脉灌注化疗
- 妇科腹腔镜围手术期肾上腺髓质素和心钠素变化与CO_2气腹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前中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和心钠素(ANP)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7例,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麻醉前(T0)、气腹前10 min(T1)、气腹形成后10 min(T2)、30 min(T3)、60 min(T4)及解除气腹后30 min(T5),血浆中ADM和ANP含量。结果:T0与T1时血浆ADM和AN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T2和T3时ADM和ANP含量均比T1降低(P<0.05),随着气腹时间延长,T4时ADM和ANP含量略有升高,但仍显著低于气腹前水平;解除气腹后30 min(T5),恢复到T1水平;ADM和ANP含量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0.873,P<0.01)。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是引起ADM和ANP降低的主要因素;ADM和ANP降低对心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明显,心脏疾病和内分泌异常患者行CO2气腹手术要慎重。
- 李妍芹刘志杰
-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气腹肾上腺髓质素心钠素
- 一种制作胎盘组织微阵列的简易方法
- 2007年
- 刘志杰刘淑芸何翔黄芹
- 关键词:胎盘标本制备
- 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残端裂开7例临床资料分析
- 2015年
- 阴道残端裂开是子宫切除术后并不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的广泛开展,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本研究收集我院近3年来发生7例阴道残端裂开病例,对其发生的原因、诊断和处理进行分析。
- 刘志杰王玲徐锦峰杨娇娥
-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并发症
- γ珠蛋白基因诱导剂的研究进展
- 2002年
- 重新激活胎儿珠蛋白基因是纠正 β 珠蛋白基因缺陷性疾病异常病理生理最现实的途径。羟基脲和丁酸类化合物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两种已用于治疗的诱导剂 ,显示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它们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尚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新的γ珠蛋白基因诱导剂还在不断被发现 。
- 刘志杰李西平钱新华
- 关键词: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