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勇钢

作品数:60 被引量:325H指数:10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王宝恩肝纤维化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肝炎
  • 29篇乙型
  • 26篇乙型肝炎
  • 26篇慢性
  • 22篇慢性乙型
  • 22篇慢性乙型肝炎
  • 18篇肝组织
  • 18篇病毒
  • 16篇病理
  • 13篇脂肪
  • 12篇纤维化
  • 11篇肝病
  • 11篇肝炎患者
  • 9篇乙型肝炎患者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9篇肝纤维化
  • 9篇肝炎病毒
  • 8篇乙型肝炎病毒
  • 8篇瘦素
  • 7篇血清

机构

  • 30篇天津市第二人...
  • 27篇天津市传染病...
  • 19篇石家庄市第五...
  • 13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天津市第四中...
  • 1篇天津干部疗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0篇刘勇钢
  • 19篇宓余强
  • 19篇卢建华
  • 14篇石瑞芳
  • 13篇李萍
  • 12篇徐亮
  • 8篇陆伟
  • 6篇郎振为
  • 5篇卢诚震
  • 5篇范建高
  • 5篇张弘
  • 4篇叶立红
  • 4篇王怡
  • 4篇王怡
  • 4篇董红筠
  • 4篇刘玉珍
  • 4篇梅志勤
  • 4篇平蕾
  • 4篇马萍
  • 3篇侯军良

传媒

  • 9篇中华传染病杂...
  • 7篇临床肝胆病杂...
  • 6篇中华肝脏病杂...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天津医药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肝脏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第三届华北三...
  • 1篇第三届全国病...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 1篇中华医学会病...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留取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99例行肝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检测α2-巨球蛋白(α2-MG)、结合珠蛋白(HP)和载脂蛋白A1(apoAⅠ),记录TBil和GGT的数值,并根据其结果结合患者的年龄和性别计算出FibroTest的数值。并对9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FibroScan测定肝脏硬度值。根据Scheuer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设定2个判定点,分别为显著肝纤维化(S2~S4期),严重肝纤维化(S3~S4期)。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出FibroTest及FibroSca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价两者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应用 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探讨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FibroTest 与 Fi-broScan对S2~S4期的AUROC分别0.805(95%CI:0.713~0.897,P<0.001),0.896(95%CI:0.833~0.959,P<0.001),对S3~S4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34(95%CI:0.741~0.928,P<0.001),0.945(95%CI:0.891~0.999,P<0.001)。两者联合后对显著纤维化(S2~S4期)的AUROC值为0.911(95%CI:0.854~0.967,P<0.001)。结论 FibroTest联合FibroScan可以更准确地估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有无显著纤维化,提高诊断特异度,并保证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慢性乙型肝炎预后评估及治疗决策有指导意义。
程晓静陆伟侯伟王春妍刘勇钢王津生孟超
关键词:肝硬化
瘦素与肝纤维化关系及研究方法探讨
瘦素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本文结合既往的动物实验以及作者对肝组织原位瘦素的研究,推测肝脏原位瘦素的出现可能意味着肝纤维化进程启动的一个重要步骤,并对瘦素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刘勇钢卢建华
关键词:肝纤维化瘦素
文献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35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细胞脂肪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2008年6月肝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患病率。剔除合并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感染及其他慢性肝病,比较临床资料完整的肝脂肪变患者与其性别、年龄相配的无肝脂肪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近似正态分布时选用近似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结果12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患病率33.4%,研究期间呈逐年增高趋势(趋势分析显示,(P〈0.05)。与无肝脂肪变的113例乙型肝炎患者相比,114例合并肝脂肪变者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6.811、2.733、3.063和2.340,P值均〈0.05),而血清HBV DNA滴度则显著降低且与肝脂肪变程度有关(χ^2=6.154,P〈0.05)。两组患者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和总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44、1.390、-0.029、1.175和1.393,P值均〉0.05),肝脏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4和0.106,P值均〉0.05),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患者之间明显肝损伤的比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47和2.911,P值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常见且不断增多,主要与代谢紊乱有关,并存的肝脂肪变对乙型肝炎患者肝损伤可能无不良影响,HBV DNA滴度是否与肝脂肪变呈负相关有待进一步验证。
宓余强刘勇钢徐亮范建高张弘平蕾石瑞芳
关键词:脂肪肝肝纤维化患病率
肝病患者胃窦粘膜活检1156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研究
目的观察肝病患者胃窦粘膜活检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肝病患者胃窦粘膜活检1156例,所有病例均经幽门螺杆菌(HP)检定卡(胶体金法)初检,最终经HE染色、Giemsa染色、HP免疫组化确诊。
刘勇钢卢建华王瑞琳胡东胜陈文治张贤杰石瑞芳
关键词:肝病患者胃窦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
文献传递
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组织脂肪变性瘦素表达研究
目的:观察病毒性肝炎合并肝组织脂肪变性病人肝组织瘦素表达情况。方法:对11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肝穿刺,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组织中瘦素蛋白表达。结果:肝组织脂肪变性组(43例)与无脂肪变性组(68例)肝组织瘦素表达差别无...
段毅力刘勇钢卢建华陈文治
关键词:肝组织
文献传递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早期治疗获组织学缓解1例报告
2019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2岁,主因“发现肝功能异常1个月”于2014年8月21日入本院。患者平素无乏力、厌食、皮肤瘙痒等不适。既往体健,否认肝病史及其他系统疾病史,否认饮酒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BMI23.03kg/m^2,正常面容,无色素沉着,可见肝掌,未见蜘蛛痣,无皮肤、巩膜黄染,心肺未闻及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双下肢水肿。
王静赵黎莉石瑞芳刘勇钢李嘉
关键词:治疗学
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HBV 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关系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对比不同年龄阶段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肝脏病理特点。方法 323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每组以40岁为界分为高龄组与低龄组,均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同时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 DNA,分析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高龄组与低龄组的肝脏病理损伤与血清ALT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结果 HBeAg阳性高龄组与HBeAg阴性高龄组比较具有更明显的炎症程度(P<0.05)及更高的HBV DNA载量(P<0.01),HBeAg阳性低龄组与HBeAg阴性低龄组比较HBV DNA载量较高(P<0.01),但炎症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HBeAg阴性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炎症、纤维化程度及血清HBV DNA水平在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低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表达和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的关系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不同,血清HBeAg表达与否和HBV DNA水平高低不能单独作为判断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的指标。
高敏卢诚震王怡翟璐郭洁周莉韩旭刘勇钢
关键词:慢性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乙型肝炎E抗原肝组织病理
健肝降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研究健肝降脂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疗效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和健肝降脂丸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模型.经4 wk给药后,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minotransferase,ALT)、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肝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yioxidant capacity,T-AOC)的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病变程度,根据肝脏组织学改变计算各组NAS评分.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ALT、TC、TG、FFA均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的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及NOS的活性明显升高,而SOD、T-AOC、GSH-Px等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光镜下肝脏出现明显脂肪变性.经健肝降脂丸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ALT、TG、TC、FFA均下降,肝组织MDA及NOS水平降低(MDA:1.68 nmol/mg±0.28 nmol/mg vs 2.09 nmol/mg±0.32 nmol/mg,P<0.05;NOS:1.75 U/mg±0.78 U/mg vs 2.16 U/mg±0.29 U/mg,P<0.05),而SOD、T-AOC、GSHPx活性升高(SOD:105.79 U/mg±10.33 U/mgvs 95.38 U/mg±4.66 U/mg,P<0.05;T-AOC:2.36 U/mg±0.96 U/mg vs 1.17 U/mg±0.19U/mg,P<0.01;GSH-Px:26.63 U/mg±1.24 U/mg vs 24.54 U/mg±2.12 U/mg,P<0.01).光镜下肝细胞内脂肪滴明显减少,NAS评分下降(2.25±1.48 vs 3.78±1.45,P<0.05).结论:健肝降脂丸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肝功能,有效对抗氧化应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魏巍张云静许岚徐亮李萍潘赞红刘勇钢宓余强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氧化应激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PBC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8.29,平均年龄51.3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纳差和黄疸;患者碱性磷酸酶(ALP)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明显升高,58例(89.23%)抗线粒体抗体(AMA)及AMA-M2抗体阳性,42例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代偿期23例、失代偿期19例;患者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辅以其他治疗6个月,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指标无明显下降。结论 PBC主要累及中年女性,血清特征为ALP、γ-GT升高和AMA、AMA-M2抗体阳性,肝穿刺病理检查可进一步确诊疾病及组织学分期;UDCA治疗代偿期PBC患者较失代偿期效果好。
邱春婷卢建华刘勇钢王怡马萍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病理学抗线粒体抗体熊去氧胆酸
慢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免疫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分泌IL-17的CD4(Th17)和CD8 T淋巴细胞(Tc17)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pre-ACHBLF)的表达,为ACHBLF的早期治疗提供思路。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19年5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pre-ACHBLF和ACHBLF患者各15例,同时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5例和健康体检者(HC)15例为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MDSC、Th17、Treg和Tc17细胞水平,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RS)评估患者炎症程度,分析免疫细胞表达与炎症程度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方差分析,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与CHB组比较,ACHBLF和pre-ACHBLF组的Th17、Treg和Tc17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同时pre-ACHBLF患者的MDSC细胞水平也明显升高(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pre-ACHBLF患者中,MDSC与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及NLR、MLR、SIRS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75、0.727、0.571、0.786、0.846,P值均<0.05),Treg细胞仅与白细胞数呈正相关(r=0.618,P=0.043),而Th17/Treg值和Tc17细胞水平与淋巴细胞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90、-0.795,P值均<0.05)。结论pre-ACHBLF患者已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MDSC表达与炎症程度密切相关,应早期关注。
王芳卢建华刘勇钢张新羽闫会敏
关键词:T淋巴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