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7年 急性胰腺炎(AP)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2013年亚特兰大国际消化学术会议上对AP的分类进行了修订,将AP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根据患者人院后24h内有无器官功能衰竭来区分MAP和SAP,及脏器衰竭在48h内是否能恢复区分MSAP和SAP。对此,笔者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6例,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徐芳 张剑美 任玲玲 庄永卫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清胰汤 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比较胃苏颗粒联用奥美拉唑治疗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率以及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生命质量改善程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2例经胃镜证实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第1-2周,2组均予幽门螺杆菌根除四联疗法,试验组同时给予胃苏颗粒5 g·次^-1,3次·d^-1,泡服。第3-8周,试验组给予胃苏颗粒(剂量服法同前)联合奥美拉唑胶囊,每次20 mg,1次·d^-1,口服。对照组仅给予奥美拉唑胶囊20 mg·次^-1,1次·d^-1,口服。结果治疗第2周末,试验组改善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烧心的发生频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改善腹痛程度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2组内镜下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试验组腺体密度和腺管形态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命质量改善程度比较,在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的变化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理功能变化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活动期胃溃疡,在质子泵抑制剂有效抑酸基础上,联合应用中成药胃苏颗粒,能更快缓解多种临床症状,能显著促进胃黏膜组织形态结构的恢复,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同时改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 尚惺杰 徐芳 黎红光 徐雪和 徐磊 任玲玲 王立明关键词:胃溃疡 胃苏颗粒 溃疡愈合质量 生命质量 无痛内镜下加用透明帽辅助APC治疗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18例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无痛内镜下透明帽辅助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上段胃黏膜异位(HGMUE)的优势。[方法]对18例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的HGMUE患者在无痛内镜下透明帽辅助APC治疗,评估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8例患者内镜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术中、术后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无痛内镜下透明帽辅助APC治疗HGMUE效果较为理想,术中操作视野清晰,治疗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新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任玲玲 王昌雄 章玲宾 陈新燕 蒲怀玉关键词:无痛内镜 氩离子凝固术 透明帽 内镜消融结合健胃愈疡片治疗Barrett食管43例 被引量:4 2012年 近年来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的发病率不断升高,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唯一公认的EA癌前病变和致病因素[1],因此BE在人群中发病率的增长已成为近年西方国家EA发病率大幅度升高的直接原因[2]。 王昌雄 朱雅碧 任玲玲 王立明 栾双梅关键词:疗BARRETT食管 健胃愈疡片 ESOPHAGUS 内镜 食管腺癌 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术后气囊预防性扩张的临床应用 2011年 [目的]探讨食管疾病内镜治疗术后气囊预防性扩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将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经氩离子凝固疗法(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透明帽辅助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cap-fitting,EMR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患者,分为术后气囊预防性扩张组(治疗组)和未进行预防扩张组(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治疗组未发生食管狭窄、吞咽困难等并发症。对照组发生吞咽困难患者5例,3例为一过性,未经临床处理自行缓解;另2例应用气囊扩张2次、3次后症状消失。[结论]对于全周型BE行APC治疗3次以上及EMRC、ESD术后创面超过2/3管腔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气囊预防性扩张,可以有效预防狭窄的发生。 王昌雄 栾双梅 张晓军 任玲玲 王立明关键词:气囊扩张术 BARRETT食管 内镜治疗 胃苏颗粒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临床研究 :比较胃苏颗粒联用奥美拉唑治疗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率以及组织学溃疡愈合质量、生命质量改善程度.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92例经胃镜证实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成人活动期胃溃疡患者,随... 尚惺杰 朱雅碧 王立明 任玲玲 黎红光 徐芳 徐磊关键词:胃溃疡 胃苏颗粒 奥美拉唑 愈合率 生命质量 浙江省丽水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浙江省丽水地区幽门螺杆菌(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状况,为提高该地区HP感染的根除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丽水地区6家医院12834例胃病患者的胃黏膜标本进行HP分离培养及鉴定,并通过耐药临界点药物琼脂稀释法检测HP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及呋喃唑酮的耐药性。结果共纳入12834例患者,HP的总体率为54.70%。其中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4.4%、19.76%、16.61%,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及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均为0%。在这些HP临床分离株中还存在大量的多重耐药株,其中左氧氟沙星和甲硝唑的交叉耐药率为18.56%、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交叉耐药率为7.35%、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交叉耐药率为15.47%,而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三重耐药株比率为6.92%。结论丽水地区HP临床分离株对甲硝唑的耐药率最高,对左氧氟沙星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也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对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及呋喃唑酮则均未检测到HP耐药株,因此为提高临床上首次治疗的根除率该地区应首选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和呋喃唑酮作为一线治疗药物,且由于该地区HP对甲硝唑普遍耐药,甲硝唑在该地区已不适合作为HP根除治疗用药。 汪望月 陈光兰 任玲玲 徐芳 杨宁敏 徐书华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耐药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1年2月内镜检测的BE患者200例,按普通内镜、NBI模式依次观察,评价各检查方法图像的清晰度,在改变最显著部位进行靶向活检;监测组中经组织学确诊且愿意接受内镜干预的病理BE患者100例进入治疗组,随机在普通内镜或NBI定位下行相应治疗各50例,术后2、6个月应用NBI对原病灶处进行复查。[结果]监测组在普通内镜、NBI模式下活检的病理BE符合率分别为57.0%(57/100)、83.0%(83/100),NBI对BE病灶显示的清晰度、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普通模式。治疗组患者在普通内镜、NBI模式定位下行相应的内镜治疗,术后2个月原病灶处创面均已愈合,术后6个月复发分别为32.0%(16/50),10.0%(5/50),NBI定位下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普通模式。[结论]NBI对BE病变大小、轮廓显示清晰,有助于病灶靶向活检,显著提高BE的检出率;指导"靶向定位"局灶性切除,明显提高内镜下治疗效果。 王昌雄 任玲玲 黎红光 朱雅碧 尚惺杰关键词:BARRETT食管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联合大黄芒硝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及补体变化 目的探讨联合大黄芒硝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补体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4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9例),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同时监... 尚惺杰 黎红光 张晓军 任玲玲 叶丽红文献传递 联合大黄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补体变化 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 探讨联合大黄和芒硝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补体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本院收治的43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大黄水灌胃、芒硝敷腹.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同时监测治疗前后补体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腹痛和腹胀缓解时间(d:3.2±0.9比5.0±1.6),肠鸣音恢复时间(d:4.2±1.5比7.5±3.1)、首次恢复排便时间(d:3.1±0.9比4.2±2.3)、禁食时间(d:7.9±1.1比11.5±2.6)、平均住院时间(d:15.8±3.2比21.5±4.8)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补体C3、C4水平(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但治疗后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C3:1.25±0.17比1.23±0.11,C4:0.31±0.08比0.29±0.09,均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黄灌肠、芒硝敷腹能有效促进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尚惺杰 李红光 张晓军 任玲玲 叶丽红关键词:芒硝 补体 中西医结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