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艳
- 作品数:44 被引量:170H指数:9
- 供职机构: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尿酸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尿酸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基础治疗外,实验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于入院第1天和第14天分别测定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丙二醛(MDA)及尿酸水平,于发病第90天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其神经功能。分析普罗布考与氧化应激水平、尿酸及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卒中进展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第90天时的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间氧化应激水平发现,普罗布考可以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及尿酸水平,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结论普罗布考可以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氧化应激及尿酸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 王佩卢丹丹王京张唯魏书艳万莉李轩
- 关键词:脑梗死氧化应激尿酸
- 神经妥乐平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2007年
- 目的探索神经妥乐平(NT)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r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应用MSCs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奠定基础。方法取一月龄SD大鼠骨髓,分离出MSCs进行培养、扩增、纯化。用NT诱导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阳性细胞。结果MSCs经诱导后胞体变圆,伸出细长突起,呈神经元样形态。免疫组化鉴定显示(31.50±7.32)%的细胞表达NSE阳性,(45.30±9.38)%的细胞表达GFAP阳性。结论MSCs在体外可被NT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 薛海菊魏书艳李育臣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神经元样细胞
- 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CW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羟乙基淀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50/60)比66.67%(40/60),P<0.05]。治疗后试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00±1.09)分比(5.75±1.03)分],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8.75)分比(71.36±6.21)分](P<0.01)。试验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00%(57/60)比80.00%(48/60)],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67%(1/60)比10.00%(6/60)](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WI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CWI的治愈率及好转率,且临床应用安全。
- 杨凡魏书艳王佩张唯李轩
-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羟乙基淀粉阿托伐他汀
- 三磷酸胞苷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实验研究
- 王宇魏书艳陈强张明艳王燕史小琴韩艳梅
- 课题研究应用三磷酸胞苷(CTP)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的实验,在实验中进行了大鼠MSC的分离,做了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元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MSC向神经细胞的诱导分化,最后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在...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三磷酸胞苷神经系统疾病
- 纳洛酮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病灶是脑组织缺血后形成的,主要是由中心坏死区和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构成。在缺血半暗带中的局部脑组织存有大动脉残余的血流或(和)侧支循环,包括许多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血液供给,该区的脑组织功能是可逆的,神经细胞可存活并恢复功能;随着血液供给不足及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步扩大,缺血半暗带逐步缩小[1]。
- 韩静魏书艳李欣欣王佩
- 关键词:脑梗死纳洛酮血管新生VEGFBFGF
- 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混悬液(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两组,经整理后每组各20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TPF(对照组)和TPF-DM(研究组)作为肠内营养支持。于入院第1、7、14天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PCT水平,对组间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第7天和第14天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第1天监测PCT水平均高于正常,营养支持后第7天研究组与对照组PCT水平均较第一天下降,但相比之下研究组PCT改善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两组患者PCT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组间差异不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F-DM对重症脑卒中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影响显著优于TPF,可能对早期感染的控制产生积极影响。
- 万莉冯锐芦雪峥王佩李红闪魏书艳
-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脑卒中应激性高血糖降钙素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MMP-7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10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晨起空腹温水服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0.9%的氯化钠溶液250 mL。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7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MMP-7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脑梗死治疗基础加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降低其血清MMP-7和hs-CRP水平,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NIHSS评分,且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魏书艳王佩张唯齐丹丹卢丹丹李红闪李轩赵婧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基质金属蛋白酶-7超敏C-反应蛋白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青年脑梗死1例报告被引量:2
- 2016年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临床较多见。但临床中以表现为肌肉或神经肌肉接头病变者居多。甲亢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相对少见。对于此类患者治疗脑梗死的同时需积极抗甲亢治疗。近期我科收治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合并有甲亢,再次引起了我们对此类患者诊治的重视。研究甲亢合并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及时有效发现并治疗,对于此类患者有重要意义。
- 万莉魏书艳李轩卢丹丹
- 关键词:青年脑梗死合并脑梗死左侧肢体无力神经肌肉接头脑血管造影检查
- 丁苯酞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共16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予丁苯酞25 mg(2次/d)或常规治疗,尿酸酶法检测血清尿酸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与治疗第1天相比,治疗第14天时丁苯酞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降低(P=0.003),NIHSS评分降低(P=0.000);治疗第14天时,丁苯酞组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0.029),NIHSS评分低于照组(P=0.000)。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尿酸水平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288,P=0.009)。结论丁苯酞具有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之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抵御机体抗氧化物质水平的降低有关。
- 卢丹丹魏书艳万莉王京侯岚芦雪峥张唯王佩
-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尿酸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2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晨起空腹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输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0.13 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L中稀释,1次/d。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半乳糖凝集素-3(GLA-3)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4%和75.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6和GLA-3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IL-6和GLA-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王欢魏书艳魏书艳李轩王佩
- 关键词:阿司匹林半乳糖凝集素-3白细胞介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