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月华

作品数:46 被引量:251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2篇机械工程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优化设计
  • 8篇摩擦焊
  • 8篇搅拌摩擦
  • 8篇搅拌摩擦焊
  • 7篇注塑
  • 5篇疲劳寿命预测
  • 4篇代理
  • 4篇动车
  • 4篇动车组
  • 4篇应力
  • 4篇有限元
  • 4篇注塑成型
  • 4篇列车
  • 4篇高速列车
  • 4篇KRIGIN...
  • 4篇车体
  • 4篇车组
  • 3篇代理模型
  • 3篇有限元分析
  • 3篇翘曲

机构

  • 39篇大连交通大学
  • 12篇大连理工大学
  • 9篇南昌航空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长春轨道客车...
  • 1篇中车齐齐哈尔...
  • 1篇中国铁路广州...
  • 1篇中车沈阳机车...

作者

  • 46篇高月华
  • 10篇王希诚
  • 8篇兆文忠
  • 7篇李永华
  • 6篇方吉
  • 5篇刘其鹏
  • 5篇谢素明
  • 4篇张军
  • 3篇杨鑫华
  • 3篇李红霞
  • 2篇刘晓宇
  • 2篇王剑
  • 2篇陈秉智
  • 2篇李向伟
  • 1篇王悦东
  • 1篇李晓峰
  • 1篇孔喆
  • 1篇张艺浩
  • 1篇刘洪涛
  • 1篇杜礼明

传媒

  • 11篇大连交通大学...
  • 2篇医用生物力学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电焊机
  • 2篇计算力学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机车电传动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中国塑料
  • 1篇铁道机车车辆
  • 1篇铁道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铁道科学与工...
  • 1篇中国工程机械...
  • 1篇精密成形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焊接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焊接结构随机振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建立焊接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确定系统的边界条件和动力学方程,将的边界条件引入的动力学方程;在载荷输入点施加不同的外部激励载荷,进行扫频计算,获得该外部激励载荷下的...
兆文忠李向伟方吉谢素明李永华高月华
文献传递
基于子结构法的动车组设备舱支架优化设计被引量:6
2016年
依据某动车组设备舱静强度分析结果和生产实际,以设备舱支架结构为优化对象,建立拓扑优化模型并进行优化设计.考虑最恶劣的工况,基于子结构法利用Opti Struct软件对缩减后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依据拓扑优化结果,同时考虑加工制造因素给出了新的支架设计方案,并基于该设计方案对设备舱整体结构进行了静强度分析.与支架原结构比较,优化后结构的刚度和强度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且优化后支架结构减重约25%.优化结果为动车组设备舱结构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高月华范铮程亚军谢素明
关键词:拓扑优化子结构法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搅拌头几何对搅拌头受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DEFORM-3D软件建立AZ91镁合金板材搅拌摩擦焊全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焊接过程中搅拌头受力进行仿真研究。将模拟结果与已知实验值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轴肩凹角和搅拌针锥角、以及工艺参数对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搅拌头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头的几何形状和工艺参数对搅拌摩擦焊过程中搅拌头受力有显著影响,轴肩凹角会使搅拌头受力减小,搅拌针锥角会使搅拌头受力增加;焊速提高搅拌头受力增加,转速增加搅拌头受力减小。
张威潘杨韩锐刘其鹏高月华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工艺参数
型材结构搅拌摩擦焊全热力耦合仿真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基于DEFORM-3D软件建立三维全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轨道车辆中典型的型材结构搅拌摩擦焊接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型材搅拌摩擦焊接过程中型材的温度场分布和材料变形情况,同时采用点追踪的方法研究前进侧和返回侧相应位置材料的流动特征,进一步讨论了搅拌头转速、焊速以及下压量变化对焊接温度和等效应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场分布和等效应变分布与型材接头的结构特征相关;前进侧和返回侧材料变形和流动差异显著;焊接温度和等效应变随转速升高而升高,随焊速升高而降低;焊接温度随下压量增大而升高,等效应变对下压量变化不敏感。
韩锐刘其鹏高月华潘杨杨鑫华
关键词:温度场
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稳健优化设计被引量:14
2010年
稳健优化设计需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优化过程比较费时。为提高计算效率,提出了基于Kriging代理模型的稳健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双重Kriging代理模型和多点加点准则进行稳健优化设计。双重Kriging代理模型的建立,减小了不确定性分析的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多点加点准则实现了序列的迭代优化,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对全局最优解的逼近程度。数学函数测试结果表明,与一般模拟基稳健优化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序列稳健优化方法在效率上有很大的提高。最后,考虑注塑工艺的不稳定性,对一盒式注塑制件的壁厚和工艺进行稳健优化,结果表明该稳健优化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高月华王希诚
关键词:KRIGING注塑成型翘曲
基于Kriging模型的汽轮机基础优化方法被引量:3
2011年
本文以Kriging方法为基础,以ANSYS软件平台为构建汽轮机基础模型以及求解位移响应的依据,对汽轮机基础结构进行了常规动力优化.针对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优化问题,以汽轮机基础结构截面面积和几何位置为设计变量,以结构重量和最大动位移最小化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模型.采用分级优化的思想,截面面积优化与几何位置优化交替进行,通过多个汽轮机基础的算例结果表明:本方法适用性强,优化效果比较明显,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马晓光高月华李正夫李红霞王希诚
关键词:KRIGINGANSYS汽轮机基础动力优化
高速列车车体的灵敏度分析及轻量化设计被引量:15
2017年
针对某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在静强度及模态特性的有限元分析基础上,分析车体关键部位应力及位移指标对车顶、上边梁、侧墙和底板等主要型材结构的厚度变化的灵敏度,并对灵敏度结果进行分析。基于灵敏度分析结果,确定以车顶、上边梁以及侧墙厚度为设计变量的车体轻量化模型,并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的车体结构减重6.64%,且车体强度、刚度以及模态频率等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达到良好的轻量化效果。
高月华石晓飞谢素明杜礼明
关键词:铝合金车体尺寸优化轻量化
注塑制品的翘曲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5
2007年
注塑制品的翘曲变形是一种严重的缺陷,本文提出一个最小化制品翘曲变形的近似优化方法。该方法用Moldflow软件进行制品的翘曲变形分析,借助于Kriging模型建立翘曲与优化参量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利用所建立的近似函数进行优化设计。以手机壳制品为例,用模具温度、熔体温度、注射时间和保压压力做设计变量,对制品进行了翘曲优化设计。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小制品的翘曲变形,最后对优化结果及影响因素做了较详尽的分析。
高月华王希诚
关键词:翘曲变形优化设计KRIGING模型
基于下压位移模型的搅拌摩擦焊残余状态仿真被引量:2
2019年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AL6061-T6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过程的顺序热力耦合模型,发展了一个下压位移模型以实现搅拌头的下压量控制方式,对焊后构件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所发展模型能够合理地反映焊缝区焊后形貌,再现残余应力及变形分布的基本规律;随着下压量的增加,残余应力增大而残余变形减小.
刘其鹏刘玉龙高月华陈志民杨鑫华薛齐文
关键词:搅拌摩擦焊数值模拟
一类考虑载荷相互作用效应的Manson-Halford改进模型被引量:1
2020年
在变幅载荷作用下,加载顺序以及不同载荷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结构疲劳寿命有显著影响。MansonHalford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加载顺序的影响,但未能考虑载荷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在MansonHalford模型及其既有改进模型基础上,引入前后两级载荷应力比的高次方项以体现载荷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损伤演化以及疲劳寿命预测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构建了此类改进模型的统一的幂形式表达式,当幂指数取不同值时可得到原模型及各改进模型。根据3种常用材料的疲劳试验数据,对不同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给出前后两级载荷应力比的e次方的建议。对比结果显示:与既有模型相比,本文所建议模型能够更好地体现载荷相互作用效应,有效地提高变幅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预测的精度。
高月华屈少鹏刘其鹏冯艳龙
关键词:疲劳寿命预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