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春花
-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城市空间的哲学阐释被引量:1
- 2014年
-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哲学界流行着一股城市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思潮。由这股思潮催生的空间研究范式认为,城市空间不是一种纯地理学概念,而是个体生存状况和社会正义状况的一种哲学阐释。城市空间的理论属性表现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其主要问题是以正义和活力为核心要素的空间秩序问题。厘清上述问题,对于分析和解决我国城市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 高春花
- 关键词:哲学研究范式
- 居住空间正义缺失的表现、原因及解决路径--以爱德华·苏贾为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美国地理学家和城市规划学家爱德华·苏贾以"空间—时间—存在"三元辩证法为理论基础,揭示了居住空间对于人之存在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居住空间正义缺失主要表现为空间贫困和居住分异,揭示了导致空间正义缺失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任性和权力滥用,主张边缘群体应该采取集体行动来对抗空间不正义。
- 高春花
- 关键词:正义空间分异资本权力
- 高校党委建立健全从严治党责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7
- 2016年
- 高校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对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具有重要意义。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探索实施以"六大工程"为载体的从严治党责任体系,提出以"首问"精神和务实管用机制,有助于更好推动从严治党各项任务落地生根。
- 北京建筑大学课题组高春花
- 深入实施“六大工程” 着力构建从严治党责任体系
- 2016年
- 北京建筑大学党委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管党治党的重要论述和科学内涵,结合学校实际,以突出思想建党,深入实施"铸魂"工程;以强化制度治党,深入实施遵章立制工程;以坚持"严""实"标准,深入实施卓越队伍建设工程等为载体,以党建工作责任制为推动,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党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 北京建筑大学课题组高春花
- 关键词:从严治党
- 城市区域正义与城市群协同发展——以当代西方城市理论为视角被引量:3
- 2016年
- 城市区域正义是当代西方城市哲学的重要范畴。作为空间正义的一个子概念,城市区域正义的价值诉求既具有同质性,又具有异质性,是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辩证统一。同质性旨在谋求区域城市的协同发展,主张通过建立"网状结构"的认知图式和空间集聚的发展路径实现其目标。异质性旨在实现城市意向的差异多元,主要表现为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城市文化的独特性。深刻把握城市区域正义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的丰富内涵,对于推动我国城市群协同发展、展现丰富多彩的城市意象,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 高春花
- 关键词:同质性
- 西方紧凑城市理论的伦理意蕴
- 2016年
- 在西方,紧凑城市理论基于对城市蔓延的现实批判和对"集中主义"与"分散主义"思潮的理论扬弃而产生。作为一种城市规划思潮,该理论彰显了伦理价值,蕴含着伦理正义。它主张通过高密度规划节约自然资源,追求生态正义;通过"做小规划"控制城市蔓延,追求社会正义;通过增强多样性激发城市活力,追求人性尺度。
- 高春花
- 关键词:紧凑城市生态正义社会正义
- 爱德华·苏贾的空间叙事与行动策略——以《寻求空间正义》为例被引量:1
- 2016年
- 美国城市学家爱德华·苏贾《寻求空间正义》一书聚焦正义问题展开了独具特色的空间叙事和行动策略。他阐述了社会、历史、空间"三位一体"的本体论,并以此作为统摄其"思维过程的DNA"来研究城市空间正义问题。他采用大量案例进行空间叙事,只为说明:人和世界是空间的产物,人所追求的交通正义、环境正义究其实质是一种空间正义,种族隔离、城市主义意识形态等问题也同时是空间问题。为了实现空间正义,应该采取行动主义策略,挖掘地方和非政府组织、市民社会的力量,积极推动更具空间意识的抗争行动。
- 高春花
- 关键词:空间叙事
- 建筑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 建筑审美活动是进行公民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认为,人的"单向度"发展状况呼吁一种建筑审美教育,"美善合一"的建筑价值取向使建筑审美教育成为可能,要通过建筑审美活动传承历史记忆和优化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全面...
- 高春花
- 关键词:建筑审美美善合一
- 文献传递
- 中国家庭中儿童虐待的原因分析——以伦理学为视角
- 目前,家庭中的儿童虐待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导致儿童虐待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对精神虐待的集体无意识、漠视子女主体人格的文化惯性、对儿童虐待的非理性认知是儿童虐待产生的道德原因。
- 高春花曹凤月
- 关键词:家庭儿童虐待
- 文献传递
- 探寻“城市之善”——“伦理视阈下的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 2015年
- 城市是承载人们美好生活的空间,生活之好与城市之善正相关。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深入学习和贯彻《规划》精神,
- 高春花
- 关键词:城镇化道路学术视阈伦理《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