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娜菲 作品数:17 被引量:42 H指数:5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ICU精准化液体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设计并开发基于多学科团队的ICU精准化液体信息管理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设计ICU精准化液体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出入量智能导入、全程预警提醒、闭环管理等功能。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患者容量管理效果、出入量统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及团队成员满意度。结果患者第8小时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从[10.00(7.82,16.27)]ml/kg降低至[8.05(6.50,11.80)]ml/kg(Z=2.413,P=0.015)。护士统计出入量时间从[5.00(3.00,7.00)]min降至[1.00(1.00,2.00)]min(Z=34.698,P<0.001)。医护人员对系统操作的简便性、液体管理准确性、预警功能、促进团队协作及总体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46±0.70)分、(4.06±0.77)分、(3.51±1.24)分、(4.31±0.76)分、(4.04±1.16)分。结论精准化液体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危重患者容量管理的安全性及医护人员液体管理的准确性、时效性,在危重患者精准化液体管理、风险预警提示及闭环沟通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丽竹 兰美娟 杨燕 韩娜菲 朱祎容 向艳 项陈琪 樊帆 张仲苗 汪叶松 洪灵玲关键词:液体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 重症监护病房 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 回顾性调查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选取333例行肠内营养的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患者分为肠内营养耐受组及肠内营养不耐受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结果 333例脓毒症患者行肠内营养过程中,142例(42.64%)出现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腹泻、呕吐、腹胀及胃潴留发生率分别为30.03%、10.81%、6.91%及2.4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APACHEⅡ评分(OR=1.160,95%CI:1.097~1.227,P<0.001),感染部位总数≥2处(OR=2.066,95%CI:1.082~3.946,P=0.028),使用抗生素种类≥2种(OR=2.455,95%CI:1.367~4.411,P=0.003)及服用高浓度钾制剂(OR=1.844,95%CI:1.069~3.181,P=0.028)为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循序渐进的营养方案(OR=0.440,95%CI:0.259~0.747,P=0.002)及服用益生菌(OR=0.445,95%CI:0.260~0.760,P=0.003)为其保护因素。结论 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医护人员需关注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减少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 向艳 金静芬 王丽竹 朱祎容 李茜 邵清 施鹏 韩娜菲 项陈琪关键词:脓毒症 影响因素 肺癌患者日间手术后恶心呕吐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2024年 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及微创技术的发展,肺癌日间手术模式逐渐被实施推广。术后恶心呕吐(PONV)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为20%~30%[1-2]。PONV给患者造成的不适,可能降低患者的食欲,延缓其术后快速康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再入院的风险[1]。目前肺癌患者日间手术后PONV相关的相关因素研究较少,本文旨在了解肺癌患者日间手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现状,并探讨影响其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为干预方案提供临床决策,现报道如下。 庹汪阳 袁华娣 韩娜菲 张洁 贺红关键词:日间手术 手术后恶心呕吐 再入院 肺癌患者 PONV 护士主导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信息化系统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构建护士主导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信息化系统并探讨其在外科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推行加速康复外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多团队合作和循证方法构建由22个常见病种组成的护士主导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信息化系统,于2023年1月应用于手术患者,以肝癌和肺癌为例,信息化系统应用前为对照组,应用后为干预组,比较信息化系统应用前后患者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落实率、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结果:肝癌干预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干预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主导加速康复外科临床路径信息化系统能提高加速康复外科措施的落实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 兰美娟 徐彩娟 韩娜菲 张玉萍 卢婕楠 赵巧梅 陈盈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 信息系统 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抗血栓药物的管理 2025年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模式在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抗血栓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科学管理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抗血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首次行日间手术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39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栓药物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应用前馈控制模式开展药物管理。结果:实验组因抗血栓药当日手术取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86,P=0.009);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37);培训前后,护士在抗血栓药的种类和名称、停用抗血栓药物时间、替代药物名称和用法3个方面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模式用于术前抗血栓药物管理,可降低当日手术取消率,提高老年日间手术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护士抗血栓药物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袁华娣 贺红 高丽燕 韩娜菲 吴小燕 洪萍花 林吒吒关键词:前馈控制 老年患者 日间手术 抗血栓药物 5A护理模式在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院前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5A护理模式在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为优化日间手术患者院前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1月在浙江省某综合三级甲等医院行日间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的2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日间常规院前管理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设5A护理模式,开展院前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当日手术取消率、退住院率、术前检查缺项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当日手术取消率、退住院率、术前检查缺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均值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5A护理模式进行院前管理,可缓解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状况,提高满意度。 袁华娣 高丽燕 韩娜菲 吴小燕 贺红 祝莉 兰美娟关键词:日间手术 术前焦虑 重症甲型H1N1流感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双肺移植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H1N1流感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病情进展迅速,进而继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等严重并发症[1],病死率高[1-2],其中重症患者导致ARDS引起的病死率超过54.76%[3]。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已被证明是一种有价值的ARDS治疗方法,是肺移植的桥梁选择,但其长期使用仍存在争议[4-5]。 韩娜菲 贺红关键词:肺移植 病情进展 ECMO 肺癌患者日间手术后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日间手术后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日间手术患者延迟出院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4月1日—2021年11月30日接受日间手术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正常出院组(住院时间≤48 h)和延迟出院组(住院时间>48 h),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其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3例肺癌患者,其中延迟出院患者223例,延迟出院发生率为1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是否为本地就医、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心呕吐、使用抗凝药物、物理预防措施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20,95%CI(1.007,1.036)]、手术时间[OR=1.014,95%CI(1.010,1.017)],恶心呕吐[OR=1.567,95%CI(1.052,2.332)]是患者术后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抗凝药物[OR=0.113,95%CI(0.081,0.158)]、物理预防措施[OR=0.504,95%CI(0.270,0.943)]是患者术后延迟出院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护理人员应关注肺癌患者日间手术后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加强围术期风险评估与宣教,主动了解肺癌患者术中情况,并及早进行个性化干预以降低其延迟出院的风险。 贺红 庹汪阳 袁华娣 韩娜菲 金尧娟关键词:肺肿瘤 日间手术 外科护理 日间肺癌手术患者出院后症状纵向变化及护理对策研究 2025年 目的通过因子分析法探讨日间肺癌手术患者出院后症状的纵向变化,提出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胸外科接受日间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患者出院后第1、3、14、30天,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肺癌患者术后症状量表进行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结果共随访患者227例,脱落19例,剔除2例,最终纳入206例。日间肺癌手术患者出院后9大症状呈动态变化,出院后第1天症状占比最高的是疼痛197例(95.63%);出院第30天症状占比最高的是咳嗽129例(62.62%)。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除第30天的Bartlett’s球形检验P=0.874,KMO=0.495外,出院后第1、3、14天均P<0.001、KMO>0.500,出院后第1天分别是消化道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出院后第3天分别是呼吸道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疲劳症状群;出院后第14天分别是疲劳症状群、呼吸道症状群。结论日间肺癌手术患者出院后的单一症状及症状群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变化,临床护士应针对日间肺癌手术出院患者不同时期的症状群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实施精准地症状管理,减轻患者症状负担。 韩娜菲 贺红 袁华娣 兰美娟 吴小燕 曹俊华 高丽燕 辛鼎杰关键词:日间手术 肺癌 症状群 护理 互联网式肺康复训练在10例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应用中的经验总结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常并发急性呼吸衰竭[1-2]。由于发生突然且传染性强,因此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肺康复训练是一种缓解呼吸困难的训练方法,对患者肺功能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刘仁东等[3]发现肺康复训练可优化肺组织的氧气运输能力,清除肺部分泌物,增加运动耐力,从而加快康复速度。由于COVID-19传染性强,密切接触可能会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而“互联网+医疗”通过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或健康信息[4],提高执行率和正确率,降低感染风险。本研究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支援武汉期间互联网式肺康复的策略和应用经验进行总结,为重症COVID-19患者的肺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韩娜菲 宋剑平 贺红 王婷婷 张斌 方宇杰 付国路 王丽竹关键词:肺康复训练 急性呼吸衰竭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患者 执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