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于柱
- 作品数:36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敦煌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敦煌写本宅经研究
- 陈于柱
- 关键词:唐宋
- 再论敦煌写本《发病书》中的“代人”——敦煌汉、藏文术数的比较历史学研究之二被引量:1
- 2016年
- "代人"一词在中古稀见典籍敦煌写本《发病书》中多有记载,然学界目前对"代人"的认识尚不统一。敦煌《发病书》具体文义、中古医书相关医疗书写以及古代"人""鬼"间的图像差异,均表明"代人"是指替代患疾者的各类人形,代替的是病人、而非致病之鬼祟,"人形代厄"是中古社会治疗疾病的一种救济方法。
- 张福慧陈于柱
- 关键词:代人敦煌写本
- 敦煌写本宅经与唐五代敦煌居宅神煞研究——以空间神为中心
- 2007年
- 唐五代时期敦煌民间信仰中的居宅神煞,尽管呈现强烈的本土特征,但受佛、道成分在神灵领域与民间信仰自由混通的影响而具有多元性,同时兼备禁忌、占卜、祭祀、镇厌等多重功能。其信仰群体超越了僧俗、胡汉界限,映射出唐五代敦煌社会族群对中国本土神祗的普遍认同和在民间信仰领域的民族融合。
- 陈于柱
- 关键词:唐五代
- 敦煌写本宅经中的八宅——“八宅经一卷”研究
- 敦煌写本宅经是敦煌占卜类文书中的一种,黄正建先生曾统计有19件。在敦煌写本宅经中经常见到有关"八宅"的记载,如P.2615a的第二行提到"大夫太常卿博士吕才推三十六宅□□□□□八宅阴阳等宅。"P.4522va在"推镇宅法...
- 陈于柱
- 文献传递
- 敦煌古藏文P.T.55《解梦书》研究被引量:9
- 2009年
- 敦煌藏文本P.T.55《解梦书》是由敦煌僧人在太平兴国四年或其后不久根据苯教解梦书改编而成。敦煌佛教界出于对寓居敦煌、却仍保持苯教信仰习俗的吐蕃民众宗教争取的需要,吸收改编了一度渗入到敦煌的苯教之占卜书、丧葬仪轨书,以迎合吐蕃遗裔佛、苯兼信的宗教心态。唐宋之际敦煌区域宗教、族群的重构与互动,可以说是促成P.T.55《解梦书》融汇佛苯、族群等多元社会因子于一体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大量苯教文献出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历史背景之一。苯教对于敦煌区域社会的影响甚堪关注。
- 郑炳林陈于柱
- 关键词:佛教苯教族群
- 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途径被引量:1
- 2016年
-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要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课堂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等途径,教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孙文龙陈于柱
-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 武威西夏二号墓彩绘木板画中“金鸡”、“玉犬”新考——兼论敦煌写本《葬书》被引量:11
- 2011年
- 武威西夏二号墓出土鸡、犬木板画,系中国古代墓葬中的冥器"金鸡"和"玉犬"。古代丧葬文化中的金鸡玉犬信仰至迟在南朝时期既已形成。因鸡、犬在人间生活中具有司时和警备的功能,从而能够以冥器的形式进入墓葬,为亡者"知天时"和"知人来",确保墓主魂魄安宁。与金鸡玉犬信仰伴随的鸣吠日等丧葬择吉时日,乃是古人认为唯有在这些特定的时间里从事丧事活动,方能实现人、鬼隔绝的效应。武威西夏二号墓彩绘木板画"金鸡"、"玉犬",正是这一历史文脉下的产物。
- 陈于柱
- 关键词:木板画冥器
- 敦煌古藏文、汉文本《十二钱卜法》比较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在继承汉文本占卜模式的基础上,又从适应吐蕃传统信仰、凸显族群本位的取向出发,对汉文本进行了改编。此过程发生于吐蕃统治时期的可能性绝大。受苯教向敦煌地区渗透的影响,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呈现出强烈的苯教色彩。但在敦煌苯教深受佛教排挤以及佛教对苯教文化有所融摄的背景下,流寓敦煌的吐蕃苯教师、敦煌佛教僧人均有可能成为藏文本的创编者与使用者。敦煌藏文本《十二钱卜法》兼具汉族数术文化与吐蕃宗教习俗的多元特质,从一个侧面上映现了吐蕃时期敦煌社会不同族群、宗教间对立与融汇交错互动的历史图景。
- 张福慧陈于柱
- 关键词:族群佛教苯教
- 敦煌古藏文写本P.T.1055+IOL Tib J 744《十二钱卜法》题解与释录——敦煌汉、藏文术数书的比较历史学研究之一被引量:4
- 2015年
- 分藏于法国与英国的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55、IOL Tib J 744《十二钱卜法》属一卷之裂,可以直接缀合。P.T.1055与IOL Tib J 744的缀合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学界对吐蕃民族典籍的认识,而且为今后敦煌古藏文写卷缀合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范例。为便于学界利用此件写本,将经过缀合和整理的相关释文予以公布,并作说明和校理。
- 陈于柱张福慧
- 关键词:敦煌遗书
- 游走在巫、医之间--敦煌数术文献所见“天医”考论被引量:6
- 2008年
- 敦煌数术文献中的"天医"较早出现于东汉时期的道教典籍与宗教活动中,由于具备疗疾治病的信仰功能,故在魏晋隋唐进一步扩展到医学与占卜数术领域。古代中国"医、巫合流"的文化特质,注定类似"天医"等信仰因子要在占卜巫术与医学间游走,成为古代不同宗教学科所共享的文化资源。
- 张福慧陈于柱
- 关键词:道教占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