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东

作品数:107 被引量:62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切除
  • 23篇术后
  • 23篇细胞
  • 21篇肿瘤
  • 17篇切除术
  • 14篇胆管
  • 14篇创面
  • 13篇胆道
  • 12篇肝癌
  • 10篇引流
  • 10篇手术
  • 10篇术前
  • 9篇胆道引流
  • 9篇溃疡
  • 9篇黄疸
  • 9篇复合皮
  • 9篇并发
  • 8篇前列腺
  • 7篇胰十二指肠
  • 7篇胰十二指肠切...

机构

  • 82篇中山大学附属...
  • 36篇中山大学
  • 5篇遵义医学院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肇庆市第一人...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惠州市中心人...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湘潭师范学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市红十字...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深圳市第八人...
  • 1篇海南省农业厅

作者

  • 107篇陈东
  • 38篇梁力建
  • 31篇朱家源
  • 28篇朱斌
  • 27篇唐冰
  • 22篇殷晓煜
  • 20篇李新强
  • 16篇赖佳明
  • 16篇彭宝岗
  • 13篇周芳坚
  • 12篇李永红
  • 12篇张伟
  • 12篇陈伟
  • 11篇李绍强
  • 11篇张涛
  • 9篇钟展芳
  • 6篇朱耿隆
  • 6篇赵鹏
  • 6篇黄力
  • 6篇周奇

传媒

  • 7篇中华消化外科...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烧伤杂志
  • 3篇中华腔镜泌尿...
  • 3篇第八届全国烧...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普通外科...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3篇2007
  • 6篇2006
  • 6篇2005
  • 8篇2004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一术者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并发症分析被引量:17
2012年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及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同一术者施行的16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分析影响胰瘘的危险因素,比较前5年与后5年间的并发症差异。结果死亡率2.4%,并发症发生率为34.9%,胰瘘发生率为7.7%;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出血量大于400ml(OR=2.87;95%可信区间:1.17~8.19;P=0.048)、胰腺质软(OR—1.95;95%可信区间:0.87~6.19;P=0.032)和胰管直径小于3mm(OR=3.78;95%可信区间:1.01~10.63;P=0.019)是影响术后发生胰瘘与否的危险因素;前5年与后5年患者临床资料在死亡率、并发症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5年的再手术率较前5年高、术后住院天数显著延长。结论手术出血量、胰腺质地和胰管直径是影响术后发生胰瘘与否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应选用术者熟悉的吻合方式进行胰肠吻合。
陈东陈伟彭宝岗殷晓煜黎东明赖佳明梁力建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瘘手术后并发症
达芬奇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总结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该类患者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7月对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2例复杂性肾肿瘤患者实施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并配合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结果 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35min,平均(120.2±15.8)min;术后住院时间3~15d,平均(5.2±0.8)d。其中术后3例(占3.7%)发生出血,1例(占1.2%)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占2.4%)发生尿漏,经积极治疗护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术前做好患者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工作,术后做好活动指导、出血与尿漏预防、肾功能监测、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等护理工作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重要保证。
郑霞周洁胡雅龚惠萍王婷陈东
关键词:达芬奇机器人肾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
胰头占位性病变
2011年
陈东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人男,51岁。半年前在外地医院行CT检查诊断为“胰头癌”(图1),于2010—02—01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十二指肠前壁不规则结节(2.5cm×2.0cm),与胰头部相连,胰头部上缘不规则结节(3.0cm×1.5cm),组织水肿明显,胆总管直径1.5cm。
梁力建陈东
关键词:胰腺占位性病变
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对肝内胆管癌术后病人预后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评估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水平对肝内胆管癌(ICC)根治术后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9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ICC的145例病人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不同CA19-9、CA125水平ICC病人的临床特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CA19-9及CA125水平都是I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2,P=0.029)。根据术前CA19-9和CA125是否为阳性[CA19-9>37 kU/L为CA19-9(+),CA19-9≤37 kU/L为CA19-9(-),CA125>35 kU/L为CA125(+),CA125≤35 kU/L为CA125(-)]分组结果显示:CA19-9(+)/CA125(+)组病人预后明显低于CA19-9(-)/CA125(-)或CA19-9(+)/CA125(-)组(P<0.001,P=0.008)。不论CA19-9(+)或CA19-9(-),CA125(+)病人肿瘤TNM分期较差(P=0.023,P=0.005)。结论术前血清CA19-9联合CA125水平可更好的预测ICC病人的预后,原因可能与术前血清CA125阳性ICC病人TNM分期处于更晚期有关。
赵莹廖冰陈伟张一帆赖佳明黄力梁力建殷晓煜陈东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预后
糖尿病并发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相关因素10年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5
2004年
目的:通过对组内近10年来糖尿病病例的回顾,总结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的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1991/2000两所医院的11 369例糖尿病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对其中234例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病例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 结果:11 369例糖尿病患者234例发生慢性皮肤溃疡,发病率2.058%,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好发部位依次为:下肢,骶 尾部及其他部位。234例患者中,非手术50例,48例痊愈,愈合时间52~84 d。手术184例,180例痊愈,愈合时间21~30 d。血管超声检查显示糖尿病足患者皆有动脉壁(股总动脉、股浅动脉、国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增厚,内膜粗遭,管腔不规则狭窄,血流阻力数较高。结论: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的治疗应是综合性的。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局部血液、准备创面床、手术植皮是治疗糖尿病皮肤慢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朱家源朱斌钟展芳张涛陈东苏爱云唐冰利天增沈锐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皮肤慢性溃疡创面愈合
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缝合的处理体会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探讨愈合不良腹部切口二期缝合后疗效影响因素以及处理体会。方法回顾102例愈合不良腹部切口的资料,调查愈合不良的类型以及有无合并基础疾病对二期缝合的影响,并分析敞开引流和适时二期缝合的技术细节。结果切口敞开引流平均(8.8±2.4)d,二期缝合后愈合平均(10.9±3.0)d。99例获得预期愈合,3例失败。感染切口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愈合时间长于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血肿和缝合不当切口,无基础疾病患者敞开引流和二期缝合后愈合时间短于合并代谢性疾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腹腔外肿瘤患者。结论对液化、积血、感染或缝合不当导致的愈合不良切口予以敞开后通畅引流并适时二期缝合,可以促进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愈合。
周忠信张思云陈东赵宏峰黎东明周杰
关键词:切口愈合不良引流愈合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6
2016年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4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9例行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生存情况,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0月。观察指标:(1)患者远期疗效(1、3、5年生存率,生存时间)。(2)预后因素分析指标:患者性别、年龄、术前CA19-9、肿瘤直径、肿瘤根治程度(R0或R0切除)、血管切除重建、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3)对独立预后因素进行分层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Ⅳ。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129例患者中,4例于围术期死亡。1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9个月。随访期间,75例患者死亡。129例患者总体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1.4%、14.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根治程度、改良T分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行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x2=5.566,5.450,4.558,4.033,6.093,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根治程度为R1切除、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是影响行手术切除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28,1.691,1.750,95%可信区间:1.224~4.427,1.035~2.762,1.205~2.542,P〈0.05)。(3)110例R0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5%、36.0%、15.8%;19例R1切除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47.1%、7.1%,5年生存�
殷晓煜刘鑫陈伟蔡建鹏陈东张昆松赖佳明梁力建
关键词:胆道肿瘤肝门部手术切除预后因素
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共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腹腔感染13例、胰漏9例、腹腔出血4例、胆漏4例、胃排空障碍2例、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胸腔积液1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1.5%(27/65)。患者PD术后1个月内死亡5例,病死率7.7%(5/6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P<0.05);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400 ml和胰腺质软;胰漏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手术时间>360 min、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P<0.05)。结论 老年并非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禁忌,胰腺质软和胰管直径<3 mm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殷晓煜蔡建鹏陈伟赖佳明陈东张昆松梁力建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腹腔感染胰瘘老年医学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术)后再手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Whipple术的339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206例,女133例;年龄1~86岁,中位年龄55岁。根据术后有否再行手术将患者分为再手术组(24例)和非再手术组(315例),分析患者再手术情况及影响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再手术与临床参数的关系分析采用χ2检验,再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再手术率为7.1%(24/339)。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腹腔出血8例,其中合并胰瘘5例;上消化道出血7例,其中合并胰瘘2例;胰瘘合并腹腔感染2例;胆瘘1例;切口裂开6例。再手术24例中9例与胰瘘有关,5例死亡患者中4例为胰瘘患者。再手术与术前糖尿病、术中出血量有关(χ2=5.588,4.565;P〈0.05)。术前糖尿病、术中出血量〉400 ml为Whipple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0,2.74;P〈0.05)。结论 Whipple术后胰瘘、切口裂开是导致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术前糖尿病、术中出血量〉400 ml是Whipple术后再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东肖伟锴邓量赖佳明彭宝岗梁力建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再手术糖尿病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减黄临床价值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对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的影响。方法回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58例血清总胆红素(TB)>85μmol/L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减黄和其他因素对术后并发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术前减黄31例(53.4%,31/58),平均减黄9d,减黄组术前的TB下降为(214±125)μmol/L,与减黄前的(292±103)μmol/L及未减黄组术前的(382±174)μmol/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术前减黄可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P)、直接胆红素(DB)水平。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2%(32/58);减黄组为58.1%(18/31),未减黄组为51.9%(14/27),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并发症总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影响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为肝切除,影响术后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为TB>340μmol/L。结论术前减黄可以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及改善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病人术前的肝功能;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手术的风险性较高;术前胆红素过高易引发术后肾功能不全;术前是否减黄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不相关。
陈东彭宝岗李绍强梁力建殷晓煜汤地吕明德黄洁夫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术前胆道引流肝门部胆管癌肝切除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