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伟
-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儿童肾动脉的CT观测
- 陶然孙雪峰袁新宇郭红伟刘霞
- 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儿童肝脏间叶性错构瘤(HMH)的CT影像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HMH9例,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为3d至9岁5个月(中位年龄为7个月).术前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本组9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右叶6例,位于左叶2例,累及两个肝叶1例.瘤体长径约7.0~22.5 cm,平均约13.5 cm.CT表现取决于肿瘤囊实性成分比例和分布,表现为1例为囊性型肿瘤,5例为实性为主的囊实混合型肿瘤,3例为实性型肿瘤,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及分隔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病灶见点状钙化,所有病例均可见肿瘤推压相邻血管,使之变形、移位.结论 儿童HMH的CT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征性,可反映大体病理变化,了解其CT影像特点,结合临床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 孙雪峰袁新宇杨梅张晓伦邹继珍郭红伟刘霞
- 关键词:肝肿瘤错构瘤病理学
- 国人儿童正常肾动脉的多排螺旋CT测量及意义
- 目的 通过观测儿童正常肾动脉CT图像,得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肾动脉正常值。方法 选取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无肾脏及相关疾病的儿童284名,按年龄分为5组,观测肾动脉支数、肾动脉起始位置、肾动脉主干与腹主动脉下夹角、肾动脉起始...
- 陶然孙雪峰袁新宇郭红伟刘海霞
- 关键词:肾动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儿童
- 婴幼儿嗜铬细胞瘤二例被引量:1
- 2012年
- 儿童嗜铬细胞瘤少见,在婴儿中尤为罕见。儿童期发病高峰为6—14岁,常为家族性,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儿童嗜铬细胞瘤多为双侧发病(24%-70%),且多源于肾上腺外,临床上往往在肿瘤已转移至淋巴腺、肝、肺、骨时才得以明确诊断。嗜铬细胞瘤患儿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有关,但也有部分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
- 杨梅袁新宇孙海林邹继珍郭红伟刘霞
-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婴幼儿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儿茶酚胺类物质发病高峰双侧发病
- 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CT及临床表现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儿童卵巢颗粒细胞瘤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女性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的术前CT和相关临床表现,观察卵巢肿物的性质、大小、钙化、强化程度、有无瘤内血管、子宫大小、盆腔积液及增大淋巴结等影像学特征。结果1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儿以腹痛、性早熟或男性化等相关症状就诊;9例术前血清雌二醇水平升高,2例血清睾酮水平升高。CT平扫表现为实性肿物2例、囊实性8例、囊性肿物2例,长径中位数为82.50(46.75,111.00)mm;肿瘤内钙化1例;盆腔内大量积液2例,子宫增大9例。增强扫描肿物实性成分明显强化,9例内见纡曲血管影,囊性肿物均无明显强化;未见淋巴结明显增大。结论结合特异性内分泌症状及相关激素水平、肿瘤标记物改变,CT发现儿童血供丰富的卵巢肿物、伴子宫体积增大高度提示卵巢颗粒细胞瘤。
- 陶然杨梅袁新宇杨洋郭红伟刘海霞
- 关键词:儿童卵巢肿瘤粒层细胞瘤
- CT测量儿童正常肾皮质厚度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儿童正常肾脏CT图像,探讨不同年龄段儿童肾皮质厚度的CT测量值的参考范围,为判断儿童肾脏形态异常提供对照标准。方法连续选取接受腹部CT增强扫描检查的无肾脏疾病、无服用肾脏损害药物史的儿童204名,按年龄分为5组: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测量每侧肾脏肾门层面皮质、实质的厚度和肾脏径线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肾皮质厚度分别为(0.41±0.09)cm、(0.48±0.09)cm、(0.54±0.12)cm、(0.65±0.13)cm、(0.76±0.18)cm,两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皮质厚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右侧:r=0.65,左侧:r=0.65,P均<0.05),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与年龄相关性最弱(右侧:r=0.19,左侧:r=0.16,P均<0.05)。结论肾皮质厚度随年龄增加,肾皮质与肾实质厚度之比则随年龄变化不明显,可作为监测儿童部分肾脏疾病发展、转归的重要CT解剖依据。
- 孙雪峰袁新宇白凤森郭红伟刘霞
- 关键词:肾皮质儿童
- 儿童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受累的高分辨率CT表现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总结儿童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肺部受累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并初步探讨其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病理确诊为LCH且肺部受累的LCH患儿的肺部HRCT表现和临床资料,搜集同期全部肺部未受累的LCH患儿32例作为对照组,将LCH肺部受累组再分为病变弥漫分布型组(29例)和病变局限分布型组(25例),观察LCH肺部受累情况以及各种HRCT征象的出现率和分布状况,比较LCH肺部受累组和对照组患儿在发病年龄、病程和肺功能方面的差异。肺部受累组内弥漫型组和局限型组间肺部HRCT征象差异进行X2检验,肺部受累组、对照组的发病年龄与病程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肺功能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LCH肺部受累患儿HRCT表现主要包括6个征象:小叶过度充气26例、小叶间隔增厚11例、囊状气腔11例、磨玻璃影10例、结节9例、小叶核心阴影粗多6例,其中弥漫型组内各征象例数分别为21、8、7、9、4、6例,局限性组分别为5、3、4、1、5、0例,其中,小叶过度充气、磨玻璃影和小叶核心阴影粗多多见于弥漫型,两组间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77、4.84、3.91,P值均〈0.05)。LCH肺部受累组发病年龄较对照组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5),但两组间病程和肺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LCH肺部受累患儿HRCT主要表现为小叶过度充气、磨玻璃影、小叶核心阴影粗多,且多呈弥漫性分布,少部分病例也可见结节、囊状气腔及小叶间隔增厚,多种征象可同时并存。发病年龄较小者更易出现肺部受累。
- 李素荣闫淯淳曹玲袁新宇郭红伟
- 关键词:儿童
- 中小型医院放射科PACS建设的几点体会
- 本文回顾了我科PACS系统设计、运行中的一些体会。为中小型医院的PACS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首先, 要坚持“节约资金,保证质量,留有余地”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合理压缩硬件投入”,在满...
- 郭红伟袁新宇
- 文献传递
- 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与神经母细胞瘤的CT影像鉴别诊断被引量:26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腹膜后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GNB)和神经母细胞瘤(NB)的CT影像鉴别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9例GNB和21例NB患儿的CT表现,对病灶部位、形态、边界、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是否跨越中线、有无钙化、腹部血管受累情况、瘤周及瘤内血管的显示、有无血管瘤栓、周围器官的浸润、淋巴结及远处脏器转移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比较,对病灶大小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21例NB组患儿中,病灶位于肾上腺18例、形态规则6例、边缘清楚7例、推移周围大血管7例、包埋血管14例、出现局部浸润及脏器转移10例、淋巴结转移11例、出现瘤周及瘤体内簇状或线状排列的扩张血管影者11例;19例GNB患儿中,出现上述征象者分别为11、12、13、13、6、3、4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72、4.821、4.912、4.912、4.912、4.607、4.177和4.177,P值均〈0.05)。2组患儿在病灶大小、是否跨越中线、强化方式、强化程度、有无血管瘤栓及钙化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多位于肾上腺区,可见包埋血管、局部浸润、脏器及淋巴结转移,并显示瘤周及瘤体内簇状或线状排列的扩张血管影;GNB多以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推移周围大血管多见。
- 孙雪峰袁新宇杨梅张晓伦郭红伟刘霞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儿童
- 儿童良恶性胸腺疾病的CT表现与鉴别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良恶性胸腺疾病的CT影像特点与鉴别,提高儿童胸腺疾病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行CT检查的胸腺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共入组50例患儿,男32例,女18例,年龄5 d^14.2岁,平均(6±4)岁。根据临床诊断和/或病理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良性组(22例)与恶性组(28例)。总结并比较良性组和恶性组患儿的临床表现与CT征象(胸腺体积、形态、边界、密度、内部特征、与周围结构关系及强化方式、程度)。结果良性组和恶性组患儿临床表现多样,多以发热就诊,无明显特异性。22例良性组中8例患儿表现为胸腺缺如,均为原发免疫缺陷病,且临床表现均有反复、持续呼吸道感染病史。28例恶性组中20例出现周围及远处侵犯,分别为淋巴结7例、胸膜6例、肺部6例、心包2例、肝2例、脾2例、肾2例、骨1例,其中6例胸膜受累者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儿。2组患儿CT表现比较,胸腺体积缺如及增大、边界、病灶内部坏死、推挤包绕血管、周围或远处侵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形态、密度、内部钙化或囊变、强化方式和强化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良性病变CT多表现为胸腺缺如或体积正常、边界清、无坏死、无推挤血管、无周围或远处侵犯;恶性病变CT多为体积增大、边界清晰或模糊、内部可有坏死、推挤包绕血管、周围或远处侵犯。胸腺良、恶性疾病CT表现各有特征,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 韦美玲袁新宇郭红伟闫淯淳
- 关键词:胸腺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