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燕仪
-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肺腺癌疗效的关系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肺腺癌患者亚甲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肺腺癌患者,化疗前取患者外周血,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中,MTHFR基因C677T野生型(CC)、纯合突变型(TT)、杂合突变型(CT)频度分别为60.9%、25.0%和14.1%,其总有效率(ORR)分别为35.7%、15.4%和0.0%,CC型ORR显著高于CT型(P=0.001)。CC型与TT型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2个月和4.7个月(P=0.023)。MTHFR基因A1298C野生型(CC)、杂合突变型(AC)、纯合突变型(AA)频度分别为15.2%、41.3%和43.5%,ORR分别为21.4%、23.6%和25.0%,TTP分别为(5.3±0.6)个月、(5.1±0.7)个月和(5.2±0.5)个月,A1298C 3种基因分型ORR和TT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中CC型患者TTP显著长于TT型/CT型患者,因此CC型患者可能是使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有效的人群。
- 董翠梅康马飞赵燕仪林静陶利英
- 关键词:肺腺癌基因多态性化疗
-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研究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静脉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黏附分子含量以及肾功能指标。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含量低于对照组;(2)黏附分子:观察组患者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含量低于对照;(3)肾功能指标:观察组患者的尿β2微球蛋白(β2-MG)、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以及血清中胱抑素C(Cys C)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介入栓塞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杀灭肝癌细胞、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黏附分子含量,同时减小对肾功能造成的损害,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肾功能衰竭代偿期的理想方法。
- 赵燕仪康马飞王函刘秀丽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黏附分子肾功能
- 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肺鳞癌的临床研究
- 2017年
- 目的:评价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1例未接受过化疗治疗的晚期肺鳞癌的,所患NSCLC体积可测定的患者被纳入。患者接受多西紫杉醇(60 mg/m2)及奈达铂(80 mg/m2)治疗,在疗程第1天静脉给药,每3周1个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采用多西紫杉醇及奈达铂治疗,缓解率为62%。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4个月。中位存活时间为16.1个月,1年生存率为66.7%。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3/4级,86%)。非血液系统毒性反应相对轻微。结论:一线应用奈达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肺鳞癌,耐受性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杨静欢陈梅晞赵燕仪刘晓黎吕倩黄剑伟
- 关键词:奈达铂多西紫杉醇晚期肺鳞癌
- 血浆D-二聚体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水平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血浆D-二聚体(D-D)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 WF:Ag)的水平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2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D-D和v WF:Ag水平,观察不同分期患者D-D、v WF:Ag水平,D-D、v WF:Ag水平与TNM分期的相关性及D-D、v WF:Ag对中晚期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D-D和v WF:Ag水平随着分期增加逐渐升高(<0.05)。D-D、v WF:Ag均与分期呈显著正相关(=0.537、0.613,均<0.05)。D-D和v WF:Ag诊断中晚期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3.43%和78.37%,特异性分为别为66.12%和74.38%;D-D和v WF:Ag之一阳性作为标准诊断的敏感度为95.17%,特异性为42.98%;D-D和v WF:Ag同时阳性作为标准诊断的敏感度为48.79%,特异性为92.56%。结论 D-D和v WF:Ag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可辅助用于肺癌分期的诊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石援援赵燕仪董翠梅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信迪利单抗加贝伐珠单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以TACE+贝伐珠单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信迪利单抗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淋巴细胞水平、预后生存期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66.7%(20/30)比40.0%(12/30)、83.3%(25/30)比60.0%(18/30)](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2组CD_(3)^(+)、CD_(4)^(+)、CD_(4)^(+)/CD_(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CD_(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疾病进展时间、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高于对照组[(6.1±1.4)个月比(4.9±1.4)个月、(7.9±1.7)个月比(6.5±1.4)个月、(11.2±2.1)个月比(9.7±2.0)个月](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9)。结论TACE术后联用信迪利单抗与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肝癌可改善近期疗效,抑制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患者免疫功能,延长患者预后生存时间,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 涂江江赵燕仪石援援薛峰翁俊李思明
- 关键词: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肿瘤标志物
- 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的表达变化与肝转移的多因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1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结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肝转移组和非肝转移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EA、CA199的表达变化,分析二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结果血清CEA、CA199阳性的结直肠癌患者比例分别为62.8%及48.3%,二者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肿瘤的大小、肿瘤的部位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同时发现CEA及CA199的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具有明显的统计学相关性(P<0.01),并且联合检测血清CEA及CA199的表达对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预测价值较高;联合检测CEA与CA199的表达对于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更有价值(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血清CA199、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分期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表达变化与肝转移明显相关。
- 石援援薄晓通董翠梅赵燕仪康马飞
- 关键词:CEACA199结直肠癌肝转移
- 安罗替尼三线以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线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二线或多线治疗后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5例(其中55例为二线治疗后,15例为三线治疗后,5例为4线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给予安罗替尼12 mg,每天1次口服,连续服用14天,停用1周,每21天重复,直到疾病进展或不能耐受不良反应为止。不能耐受不良反应的患者,根据情况将剂量降至每天10 mg或每天8 mg。每6周复查CT评价疗效。结果:75例患者中,PR 6例,SD 45例,PD 24例,ORR 8.0%,DCR 60.0%,PD 32.0%,PFS和OS分别为5.2个月(95%CI:4.4~6.0)和8.0个月(95%CI:6.1~9.9)。分层结果,45例腺癌中,PR 4例,SD 27例,PD 14例,ORR 8.9%,DCR 68.9%,PD 31.1%。30例鳞状细胞癌中,PR 2例,SD 18例,PD 10例,ORR 6.7%,DCR 66.7%,PD 33.3%。腺癌组与鳞状细胞癌组的DCR比较,P=0.840,无统计学差异,腺癌组与鳞状细胞癌组的PFS分别为4.5个月(95%CI:3.9~5.1)和5.2个月(95%CI:4.2~6.2),Log-Rank P=0.033,有统计学差异,OS分别为6.7个月(95%CI:3.2~10.2)和8.0个月(95%CI:5.9~10.1),Log-Rank P=0.057,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主要是疲劳、食欲减退、手足综合征、头痛和高血压。结论:安罗替尼三线以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PFS显著高于腺癌患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卢美君康马飞李碧慧徐胜源石洁琼赵燕仪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
- 阿帕替尼对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恶性肿瘤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阿帕替尼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测,分析治疗1个月后甲状腺功能异常发生情况。结果 1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使用阿帕替尼治疗1个月后,共12例患者(80.0%)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用药至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中位时间为32.3 d。12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中,3例患者停止用药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下降;3例患者继续使用阿帕替尼,TSH值均出现进行性升高(其中1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发展为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阿帕替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病情较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及早干预。
- 赵燕仪康马飞何少忠刘秀丽石援援
- 关键词: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
-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应用于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最新进展
- 2024年
- 肝细胞癌是我国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类恶性肿瘤疾病,其疾病具有较强的隐匿性特征,所以大部分病患在就诊时就已经处于了疾病的中晚期阶段,仅有较少部分的病患能够接受手术进行切除治疗。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有大部分病患出现肿瘤疾病复发等的情况,需要再次手术,但是其病患残余肝脏容量不足或者受到手术粘连等多类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围术期病死率较高。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以及系统治疗是中晚期肝细胞癌病患的主要治疗办法,对此本文主要就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免疫治疗应用于中晚期肝细胞癌中的最新进展展开论述,立足肝细胞癌一线系统治疗药物的现状,并分别以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靶向与免疫治疗等方面分析,旨在较好地改善中晚期肝细胞癌病患的预后状态,从而能够取得突破性的研究进展。
- 涂江江李思明翁俊赵燕仪薛峰
- 关键词: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
- 不同化疗方案对肺癌合并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TC、DC、GC、PC 4种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肾衰竭(代偿期)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首次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处于慢性肾衰竭(代偿期),患者年龄41~70岁,按所接受的方案分为4组:1TC组:紫杉醇135mg/m2,d1+卡铂AUC 5,d1,21天重复;2DC组:多西他赛75mg/m2,d1+卡铂AUC 5,d1,21天重复;3GC组:吉西他滨1000mg/m2,d1,8+卡铂AUC 5,d1,21天重复;4PC组(只限于非鳞癌患者):培美曲塞500mg/m2,d1+卡铂AUC 5,d1,21天重复;以肾小球滤过率代表其肾功能,检测化疗前及2程化疗后肾小球滤过率,比较不同化疗方案前后患者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4组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为TC组77.1±16.41ml/min,DC组71.82±12.41ml/min,GC组74.86±10.42ml/min,PC组59.45±9.07ml/min;2程化疗后肾小球滤过率为TC组69.76±8.89ml/min,DC组66.21±13.5ml/min,GC组70.71±9.4ml/min,PC组61.75±10.77ml/min。TC组化疗后肾小球滤过率较前下降7.33±2.46ml/min,DC组化疗后肾小球滤过率较前下降5.61±2.63ml/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组及PC组化疗前后肾小球滤过率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组化疗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程度高于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慢性肾衰竭(代偿期)患者,使用GC、PC方案化疗对肾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而TC、DC方案可能引起肾功能下降,其中TC方案引起的肾功能不良反应程度高于DC方案。
- 赵燕仪卜庆李康慧石援援
-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培美曲塞吉西他滨多西他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