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
- 作品数:44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tent Post-Dilation Did Not Influence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ith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范虞琪陈昱韩志华殷兆芳许左隽范例卓杨张俊峰王长谦
- PPARγ与心血管疾病被引量:1
- 2007年
- 过氧化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γ)与脂代谢、糖代谢和内皮细胞功能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对PPARγ的生理病理功能,以及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和相关的药物研究做一综述。
- 范例吴士尧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 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的疗效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前瞻性随访分析经桡动脉旋磨术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钙化病变的疗效。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入选了2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收集其临床、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脉介入(PCI)的资料。随访观察PCI围手术期(桡动脉穿刺开始至出院)及出院后随访期的无复流、冠脉破裂/穿孔、以及死亡、非致死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再次PCI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经桡动脉实施了冠脉旋磨术及支架植入。围手术期仅发生1例前降支远端夹层和角支闭塞(旋磨导丝所致)(4.17%),无其它MACE现象发生;随访期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1例(4.17%),心绞痛发生1例(4.17%),其余患者均无MACE发生。结论:经桡动脉冠脉旋磨术治疗老年冠心病钙化病变安全、有效、易行。
- 朱华忠殷兆芳范虞琪范例韩志华许左隽解玉水王长谦
-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钙化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支架置入术后斑块脱垂的关系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与支架置入术后斑块脱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3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置入术,术中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收集支架置入术前及术后OCT的斑块成像指标。结果根据有无斑块脱垂分为斑块脱垂组(22例)和无斑块脱垂组(1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斑块脱垂组患者C反应蛋白[(4.93±3.42)mg/L比(1.36±0.25)mg/L,P<0.001]、肌红蛋白[(245.11±349.05)ng/ml比(55.35±51.97)ng/ml,P=0.020]、白细胞计数[(8.59±2.41)×109/L比(5.90±1.52)×109/L,P=0.002]均大于无斑块脱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斑块脱垂组平均脂质弧[(277.80±63.40)°比(227.73±29.61)°,P=0.004]与白色血栓(12/22比0.0,P=0.002)、红/混合血栓(10/22比0.0,P=0.007)、夹层(12/22比1/11,P=0.013)及薄帽纤维粥样斑块(TCFA)(18/22比1/11,P<0.001)比例均大于无斑块脱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endall tau-b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斑块脱垂与TCFA(r=0.694,P<0.001)、纤维帽厚度(r=0.543,P<0.001)、脂质弧度(r=0.304,P=0.028)、夹层(r=0.439,P=0.009)、白色血栓(r=0.533,P<0.001)、红色血栓(r=0.466,P<0.001)均有相关性。斑块脱垂组最小管腔面积明显小于无斑块脱垂组[(5.73±1.67)mm2比(8.06±2.50)mm2,P=0.003],但合并血栓脱垂比例(9/22比0.0,P=0.013)显著高于无斑块脱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斑块脱垂与冠状动脉脂质斑块包括脂质弧、夹层、合并血栓等特征密切有关;并提示术后获得的管腔面积也更小。
- 范例许左隽陈启稚卓杨王长谦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基因C1431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201例入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152例患者证实有冠心病,49例为CAG正常(对照组),冠心病组平均年龄为(69.6±10.6)岁,男99例,女5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4.8±11.9)岁,男28例,女21例;个体之间无血缘关系,两组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次日晨起空腹静脉采血,抽提全血基因组DNA,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在中国上海汉族冠心病人群中的发生频率和基因型分布。结果分析冠心病与对照组患者PPAR-γ2基因6号外显子Pml酶切位点C1431T多态性,冠心病组CC基因型为51.3%,CT基因型为43.4%,TT基因型5.3%,对照组分别为53.1%,42.9%和4.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CC、CT、TT基因型分别为53.1%、4.1%和42.9%,累及1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分别为48.3%、8.3%和43.3%,累及2支病变组分别为48.9%、4.3%和46.8%,累及3支病变组分别为57.8%、2.2%和40.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积分方法,对冠状动脉进行评分发现,PPAR-γ2基因6号外显子Pml酶切位点基因型在各组Gensini积分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肥胖与非肥胖冠心病患者PPAR-γ2基因6号外显子Pml酶切位点基因型发现,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但发现肥胖组T基因型多于非肥胖组(20/30比62/192)。PPAR-γ2基因6号外显子Pml酶切位点CT基因型的体质指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但年龄、性别、血脂、血压、腰臀比和尿酸无显著变化。CC基因型的SBP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两组间其年龄、性别、血脂、脂蛋白α、空腹血糖和尿酸未见显著变化。结论PPAR-γ基因C1431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
- 范例吴士尧严毓勤
- 关键词:多态性冠状动脉病多聚酶链反应腰臀比
- 双氢青蒿素在制备抑制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双氢青蒿素在制备抑制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肿瘤包括白血病。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其制备的抑制肿瘤的药物可以更好的治疗肿瘤患者,并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为最终治愈肿瘤患者奠定了基础。
- 韩志华莫慧敏韩修国周庭权汪月范例胡振雷王长谦张俊峰
- 文献传递
-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 2007年
- 目的脂联素(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可能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本研究分析血浆APN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187例患者。按照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分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9例,不稳定心绞痛88例,稳定性心绞痛20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其中140例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者作为冠心病组,CAG正常者47例作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年龄(69.7±10.6)岁,男90例,女50例;对照组年龄(64.7±12.5)岁,男27例,女20例。个体之间无血缘关系,两组年龄、性别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日晨起空腹静脉采血,全血5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及血细胞层,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浆APN水平。结果冠心病组血浆APN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 021±1 392) pg/mL,陈旧性心肌梗死组为(2 082±1 153)pg/mL,不稳定心绞痛组为(2 301±1 920)pg/mL,稳定性心绞痛组为(2 883±2 186) pg/mL,各组依次呈逐步升高趋势,但仅急性心肌梗死组与稳定性心绞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Eta= 0.269)。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组血浆APN水平为(2 008±1 423)pg/mL,中位数为I 619 pg/mL;正常组血浆APN水平为(3 263±2 587)pg/mL,中位数为2 339 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ta=0.293)。血浆APN与吸烟(r=-0.241,P=0.001),腰臀比(r=-0.297, P=0.000),血三酰甘油(r=-0.147,P=0.045)呈负相关;与APOA-I(r=0.177,P=0.016)及HDL(r=0.247,P=0.001)呈正相关。冠心病病因的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P/(1-P)=Exp{1.907-6.70×APN-1.877CRP}。表明血浆APN和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APN多因素模型中第一步进入回归方程的是腰臀比,F= 9.013,P=-0.003,说明腰臀比与APN水平密切有关。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APN水平明
- 严毓勤范例吴士尧
- 关键词:血浆脂联素稳定性心绞痛稳定心绞痛腰臀比
- 虫草素在制备抑制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虫草素在制备抑制肿瘤药物中的应用,肿瘤包括白血病。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其制备的抑制肿瘤的药物可以更好的治疗肿瘤患者,并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为最终治愈肿瘤患者奠定了基础。
- 韩志华莫慧敏韩修国周庭权汪月范例胡振雷王长谦张俊峰
- 文献传递
- 脉压、脉压指数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冠脉钙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25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冠脉有无钙化及钙化病变的最大弧度分为无钙化组(63例),轻度钙化组(127例),重度钙化组(65例),比较3组之间的外周动脉血压、PP、PPI水平。钙化患者再按PP水平分为低PP组(42例),中PP组(109例),高PP组(41例),比较各组间血压及钙化情况。分析影响冠脉重度钙化的因素。结果:1、与无钙化组和轻度钙化组相比,重度钙化组收缩压[(136.2±13.7)mmHg、(136.2±14.1))mmHg比(144.6±14.2)mmHg]、PP[(54.1±11.0)mmHg、(56.8±11.2)mmHg,比(69.9±13.8)mmHg],PPI[(0.40±0.06)、(0.42±0.06)比(0.48±0.07)]均显著升高,舒张压[(82.1±10.7)mmHg、(79.3±9.2)mmHg比(74.7±11.0)mmHg]显著下降,P均<0.01;2、与低、中PP组比较,高PP组血管钙化长度[(7.35±6.14)mm、(8.99±7.58)mm比(14.37±8.87)mm],最大钙化角(103.48±58.03)°、(139.78±105.56)°比(245.83±105.12)°],病变长度[(16.34±6.90)mm、(17.61±7.78)mm比(21.34±10.78)mm]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3、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P和年龄为冠脉重度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4、1.052,P=0.001、0.029)。结论:PP可能在冠脉钙化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并能够预测冠脉重度钙化。
- 辛仰勋范虞琪顾俊范例卓杨许左隽殷兆芳张俊峰王长谦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钙化血压
- 校正的TIMI帧数评估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帧数(CTFC)评估血栓抽吸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行急诊PCI治疗且再灌注成功TIMI血流分级恢复Ⅲ级的STEMI患者75例,根据是否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PCI组(n=32)和常规PCI组(n=43)利用CTFC测定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参数及术后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栓抽吸+PCI组患者左前降支(LAD)及右冠状动脉(RCA)中的CTFC明显少于常规PCI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左回旋支(LCX)中的CTFC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IRA再灌注成功后,在TIMI血流分级Ⅲ级的情况下,血栓抽吸+PCI组患者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时间及30天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常规PCI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血栓抽吸+PCI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1例,因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1例,常规PCI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死亡4例,住院期间发生室性心动过速1例,因心绞痛发作再次入院1例,因严重心力衰竭入院1例,因非靶血管介入入院1例。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FC可有效评价STEMI患者IRA再灌注情况及患者近期预后,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指导治疗。
- 卓杨殷兆芳张阳陈鑫范虞琪范例许左隽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