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执中
- 作品数:29 被引量:82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利用透射电镜及同步辐射X光衍射图相研究粉红色及红色金刚石的结构缺陷
- 金刚石不仅是最贵重的宝石,而且在工业用途上也是首选的材料。金刚石所存在的缺陷常常也产生了更好的特性。例如:塑性变形可引起金刚石产生粉红色及红色。含有磷离子的合成金刚石可以取代硅作为超级计算机的芯片。在谱学方面研究基础上,...
- 苑执中彭明生蒙宇飞
- 关键词:金刚石透射电镜
- 文献传递
- 天然金刚石的定向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9
- 2001年
- 本文对天然金刚石在垂直于 ( 10 0 )、( 110 )和 ( 111)三个方向上定向红外光谱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 ,指出C—H键和C—C键在以上三个方向上的浓度不相同 ,引起C—H键和C—C键在不同方向上的浓度差异是由于氢具有优先取代垂直于 ( 111)方向上C—C键中碳原子的倾向。
- 杨志军彭明生苑执中
- 关键词:天然金刚石C-H键C-C键碳-碳键
- 辐射处理金刚石的谱学研究及其意义
- 利用傅立叶显微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低温光致发光谱、拉曼光谱等4种谱学方法,对10颗辐照改色(R1-R10)的彩色天然金刚石进行了研究。利用可见吸收光谱和低温光致发光谱研究了金刚石石中的点缺陷产生系列的色...
- 苑执中彭明生蒙宇飞
- 关键词:色心
- 文献传递
- 不同类型彩色金刚石的谱学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12
- 2006年
- 对25颗不同类别的彩色金刚石进行了傅里叶显微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光致发光谱、拉曼光谱和X光荧光谱等谱学方法的研究。通过对近200张谱图的综合分析得到天然、合成、高温高压处理和人工辐射处理等彩色金刚石的特征谱,为金刚石类别的鉴定提供了标型,为研究彩色金刚石晶体缺陷引起的晶格畸变、晶格重组,以及色心的产生和消亡提供了新的证据。
- 苑执中彭明生蒙宇飞
- 关键词:红外光谱光致发光光谱拉曼光谱
- CVD金刚石薄膜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上)被引量:2
- 2012年
- 简要描述了CVD金刚石薄膜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纳米特别是超纳米金刚石膜、CVD金刚石大单晶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超纳米金刚石膜在MEMS(微机电系统)、电化学和生物医学上的应用和CVD金刚石大单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简言之,金刚石的发展向着更大或者更小的方向深入进行,即"非大即小"。
- 杨德威栗正新苑执中
- 辐射处理金刚石的谱学研究及其意义被引量:7
- 2005年
- 利用傅立叶显微红外光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低温光致发光谱、拉曼光谱等4种谱学方法,对10颗辐照改色(R 1-R 10)的彩色天然金刚石进行了研究。利用可见吸收光谱和低温光致发光谱研究了金刚石石中的点缺陷产生系列的色心峰,指出在可见吸收光谱中除了有N 3心吸收峰外,还可见595和637色心峰;在低温光致发光谱中发现有色心组合峰575,595和637等的出现,此组合峰与近红外区4 929 cm-1处的H1b和5156 cm-1处的H1c色心峰共同存时,不仅是辐照处理绿色金刚石的鉴定证据,也是辐照处理各种彩色金刚石的重要的标志之一。本研究为辐射处理金刚石的鉴别和工艺流程提供了新的谱学依据和思路。
- 苑执中彭明生蒙宇飞
- 关键词:发光光谱色心
- 金刚石塑性变形的同步辐射X射线形貌研究及其意义
- 2007年
- 金刚石的塑性变形问题,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外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的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并认为金刚石的塑性变形是金刚石呈褐色的主要原因,我们通过75颗不同成因,不同类型的彩色金刚石的同步辐射X射线单色光形貌和白色光形貌特征研究表明,不仅褐色金刚石有强烈的塑性变形,而且淡红色、红色、黄绿色和灰色金刚石都可见到有强烈的塑性变形[1].……
- 彭明生蒙宇飞苑执中杨志军
- 关键词:塑性变形金刚石
- 矿物的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与金刚石单色光形貌研究
- 2010年
- 作者运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精细结构(XANES)作为一种新的结构探针研究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的配位与局部结构,已经取得了硅酸盐矿物和玻璃中Si、Al、Mg和NaK吸收边的能量位置、原子间距,配位多面体的畸变度等成果。
- 彭明生蒙宇飞王寯越苑执中杨志军张恩
- 关键词:金刚石硅酸盐矿物单色光摇摆曲线配位多面体
- 矿物的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光谱与金刚石单色光形貌研究
- 彭明生蒙宇飞王(隺)越苑执中杨志军张恩
- 文献传递
- 金刚石中氮、氢含量的变化及在金刚石生长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07年
- 天然金刚石自中心至边缘的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表明:氮和氢在金刚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这说明金刚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的物质环境是有差异的;中心至边缘的含氮总量、C—H键含量的总体降低趋势表明金刚石的生长过程是一个氮、氢的消耗过程,而中部的升高变化说明金刚石生长环境中存在氮、氢的补充,但氮补充得比氢更早一些。据此,可以将金刚石的生长过程划分为早期成核与长大、中期长大及末期长大三个阶段,其中早期和末期是氮和氢的消耗阶段,中期需要进行氮和氢的补充,且氮应该更早补充。氢对金刚石的生长是有利的,氢和氮不是以氮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金刚石生长的物质环境中,这暗示着在高温高压合成金刚石中欲引入氢,应当避免氮氢化合物的形成。
- 杨志军彭明生蒙宇飞苑执中苏育炜李红中
- 关键词:金刚石氢氮红外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