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
- 作品数:48 被引量:2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管理局科研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川芎挥发油对发热大鼠下丘脑环氧化化酶-2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川芎挥发油对啤酒酵母发热大鼠下丘脑组织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OX-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川芎挥发油高、中剂量组COX-2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1或0.05),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川芎挥发油解热机理之一可能是抑制大鼠下丘脑COX-2的表达从而减少PGE2的产生使中枢体温调定点下调达解热效应。
- 杨金蓉宋军胡荣李祖伦张权森
- 关键词:川芎挥发油COX-2
- 温里药配伍提高赤芍效应成分芍药苷生物利用度的研究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研究温里药配伍对活血药赤芍效应成分芍药苷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探讨活血温里复方的药物配伍机理。方法将温里药胡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花椒分别与活血药赤芍配伍后灌胃小鼠,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phase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各复方在小鼠血浆中芍药苷血药浓度,以单用赤芍为对照,计算各配伍复方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芍药苷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模型,温里药胡椒、吴茱萸、肉桂、小茴香、花椒分别与活血药赤芍配伍后,芍药苷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37.22%、123.62%、108.39%、226.02%和116.73%。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峰浓度(Cmax)、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存在差异(P<0.05),而达峰时间(tmax)无差异(P>0.05)。结论温里药胡椒、肉桂、小茴香、吴茱萸、花椒分别与活血药赤芍配伍,能提高赤芍主要效应成分芍药苷的生物利用度,从复方效应成分药代动力学的角度揭示了活血温里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
- 杨祖贻裴瑾刘荣敏程佳万德光胡荣
- 关键词:温里药赤芍芍药苷配伍机理血浆药物浓度复方配伍
- 以真实滋味标定中药五味的原因、困惑和对策
- 中药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五种药味。五味最初是指药物或者食物的真实滋味或气味,是药物本身对人体味觉或嗅觉直接感官刺激,后按五种属性对药物进行功能上的分类,才逐步发展成为阐述药物作用的一种性能理论。由于功能五味存在不能...
- 唐怡秦旭华胡荣鲍荟竹李祖伦
- 关键词:中药五味
- 文献传递
- 川芎挥发油解热作用及部分机理研究被引量:22
- 2003年
- 探讨川芎挥发油 (CH)解热作用及其部分机理。方法 :采用家兔内毒素发热模型 ,腹腔注射给高、中、低三个剂量CH ,观察家兔直肠温度变化 ,然后以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 :各剂量组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且在发挥解热作用的同时高剂量组家兔下丘脑组织中 5 -羟色胺 ( 5 -HT)、多巴胺 (DA)含量增高 ,5 -羟吲哚乙酸 ( 5 -HIAA)含量减少 ,去甲肾上腺素 (NE)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CH具有解热作用 ,其机理之一 ,可能是CH引起家兔下丘脑组织中 5 -HT含量的增高从而导致了NE与 5 -HT的比值改变 ,以及DA含量增高 ,通过DA -5 -HT链环的作用 ,最终使体温调定点趋于正常。
- 李祖伦杨金蓉胡荣宋军
- 关键词:川芎挥发油单胺类神经递质
- 川白芷提取物异欧前胡素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灌胃给药后川白芷提取物异欧前胡素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异欧前胡素血药浓度变化,用DAS2.0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异欧前胡素在大鼠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特征,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max=(1.6±0.000)h,Cmax=(15.842±0.35)mg/L,AUC0-t=(80.761±10.03)mg/(L·h),AUC0-∞=(89.45±9.34)mg/(L·h),t1/2=(5.101±0.24)h。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异欧前胡素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胡荣李祖伦
- 关键词:白芷异欧前胡素高效液相色谱法药动学参数
-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抗生素的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应用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时对头孢唑林的增效作用,为研究中药对抗生素增效的作用机制和筛选活性成分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麻黄附子细辛汤复方、中药复方加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同时制作未加药物的空白培养基作为空白组和阴性组,以及单纯加入替加环素的培养基作为阳性组,分别接种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空白组不接种细菌,每12 h取出计数,计算活菌数;同时使用连续稀释法检测各自最小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并且用纸片法检测抑菌圈。结果:(1)中药复方组12 h时发现细菌逐渐生长,直至培养120 h后细菌浓度才逐渐下降,直至培养180 h时细菌浓度保持不变,头孢唑林组培养12 h时细菌数逐渐减少,到60 h时细菌减少的趋势停止,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组培养12 h时细菌数逐渐减少,并在培养144 h时各组细菌菌无生长迹象,替加环素药物干预后细菌数急剧下降,但是直到观察结束仍有部分细菌存活,阴性组细菌随着培养时间的逐渐延长呈现缓慢生长趋势,空白组无细菌生长。(2)麻黄附子细辛汤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2.5 mg/m L,MBC=5 mg/m L);头孢唑林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1.25 mg/m L,MBC=5 mg/m L);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0.312 mg/m L,MBC=1.25mg/m L);替加环素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IC=0.156 mg/m L,MBC=0.625 mg/m L)。(3)中药复方联合头孢唑林抑菌环直径和阳性对照组相近,其次是头孢唑林组,中药单独使用的抑菌环直径小于头孢唑林组.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用药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抗菌效应增强,麻黄附子细辛汤与头孢唑林联合用药的抗茵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FIC=0.59)。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抗生素具有更明显的抗菌效应,可能与它激活耐药细菌生长有关。
- 杨露谢晓芳胡荣
- 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抗生素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最小抑菌浓度最低杀菌浓度细菌生长
- RP-HPLC测定小鼠口服赤芍吴茱萸复方后血浆中芍药苷的浓度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建立测定小鼠口服赤芍吴茱萸复方后血浆中芍药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C1 8柱(2 5 0mm×4 .6mm ,7μm) ,甲醇-水(38∶6 2 )为流动相,流速0 .5ml·min-1 ,检测波长2 30nm。结果 芍药苷与血浆中其他成分能很好分离,芍药苷在5 .0~2 5 0 . 0ng·μl-1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 .9999) ,RSD <1 0 %,平均回收率95 . 5 2 %,最低检测浓度1 .49ng·μl-1 。结论 本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芍药吴茱萸复方在小鼠体内芍药苷的血浆浓度分析。
- 杨祖贻裴瑾刘荣敏程佳万德光胡荣
- 关键词:芍药苷血药浓度
- 中药学研究生学位课程与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 2004年
- 按计划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研究生培养示范方案及中药学本科专业设置情况,拟订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关于中药学科一级学科授位,按二级学科或主要研究方向培养”、“不同来源研究生的培养”、“培养方式与培养时间”、“课程设置”等七个部分。问卷发出66份。
- 李祖伦傅元谋胡荣杨宇彭玉华付勇
- 关键词:中药学教育改革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 白芷提取物欧前胡素对急性胸膜炎大鼠抗炎作用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研究白芷提取物欧前胡素对急性胸膜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胸膜炎模型,分别给予欧前胡素高、中、低剂量及阳性药物地塞米松;测定胸腔渗出液体积及其中白细胞计数与分类以考察抗炎作用,测定渗出液中炎性因子(PGE2)和细胞因子(IL-1、TNF-α)及肺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 欧前胡素减少炎性渗出液体积,降低其中白细胞计数,能降低渗出液中PGE2、IL-1β、TNF-α含量,降低肺组织中MDA的含量。结论白芷提取物欧前胡素对大鼠急性胸膜炎有抗炎作用,作用机制与降低炎性因子产生和抑制细胞因子释放及抗氧化作用相关。
- 胡荣李祖伦杨露杨金荣
- RP-HPLC法测定灌胃赤芍胡椒复方小鼠血浆中芍药苷的含量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 建立小鼠口服赤芍胡椒复方后血浆中芍药苷浓度的RP- HPL C定量分析方法。方法 以甲醇-水(38∶6 2 )为流动相。色谱柱为Krom asil C1 8(2 5 0 mm×4 .6 mm ,7μm ) ,体积流量为0 .5 m L / m in,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获取2 30 nm波长下数据,采用外标定量法。结果 芍药苷与血浆中其他成分能很好分离,芍药苷在5 .0~2 5 0 .0ng/μL线性关系良好(r=0 .9999)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4 9ng/μL ,平均回收率大于90 %。结论 本方法准确性、灵敏度、专一性高,可为芍药苷的体内血浆药物浓度分析提供有意义的方法学参考。
- 裴瑾杨祖贻刘荣敏程佳万德光胡荣
- 关键词:芍药苷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