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竹君
- 作品数:65 被引量:200H指数:7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VEGF-C、VEGFR-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微淋巴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及微淋巴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例大肠正常粘膜、20例大肠腺瘤、80例大肠癌组织VEGF-C、VEGFR-3的表达水平;并用D2-40标记微淋巴管,检测各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大肠癌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5);大肠癌的LMVD值明显高于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P<0.05)。大肠癌VEGF-C、VEGFR-3的表达与LMVD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VEGF-C、VEGFR-3可能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过程,并可促进大肠癌微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肿瘤的淋巴结转移。
- 赵杨王竹君申兴斌王军王春阳
- 关键词:大肠癌VEGF-CVEGFR-3微淋巴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
- 吴茱萸灸联合自拟止泻散治疗泄泻临床观察
- 2008年
- 王竹君于淑云齐玉琴于倩王午
- 关键词:止泻散慢性结肠炎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细胞凋亡原位观察
- 2006年
-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中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采用核酸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10例正常早期绒毛(NP)、10例完全性葡萄胎(CM)、20例侵袭性葡萄胎(IM)、19例绒癌(CCA)中的细胞凋亡。结果:在NP、CM、IM和CCA中,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1.88%、2.59%、6.45%、1.26%,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20,P=0.000)。其中,在IM与CCA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GTT的发生是由于机体监控能力减弱或消失、增殖与凋亡调节系统失调所致。
- 胡建功宋立刚金小平申兴斌敖亚洲王宁王竹君
-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细胞凋亡TUNEL
-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体感诱发电位变化被引量:2
- 2012年
- 病例组:2001-2011年收治的资料较为完整的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4.8±2.3)岁。发病前2个月内均有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昏迷史,中毒后昏迷3-48h,急性中毒期经过治疗,意识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到再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时间为假愈期,该组病人假愈期为2-45d,所有患者均符合赵向智等的诊断标准^[1]。
- 周丽红高玉峰王芳芳王竹君金兆维
- 关键词: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体感诱发电位
- 家属参与型护理模式在PICC中的应用
- 2011年
-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而化疗是恶性肿瘤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对于频繁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PICC无疑是较为安全的选择,可避免多次静脉穿刺造成并发症,降低渗漏,使药物顺利进人患者体内。
- 赵立双袁晓明王竹君孙淑华刘锐王蕊滑立伟郝长来
- 关键词:PICC护理模式家属参与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穿刺发病率
- 程序化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即术前常规查对,介绍术中注意事项,术中观察生命体征,配合心理安慰,术后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变化。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即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依据评估资料制定出科学的护理计划,主要包涵认知干预,行为干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于术前、术中、术后系统实施。出院1个月后对60例患者进行回访,比较两组生存质量指标(Sf-36)。结果观察组生存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综合程序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
- 乔翠云王竹君兰桂云梁志强石友民
- 关键词:程序化护理介入溶栓
- 全喉切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干预被引量:4
- 2015年
- 由于喉功能的丧失,全喉切除患者面临失语失嗅、永久性气管造瘘等问题,致其原有生活方式、社会行为交往等发生剧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我们对喉癌全喉切除老年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王竹君高珊徐勤霍峰宋有鑫
- 关键词:全喉切除护理干预失嗅造瘘口咳嗽排痰
- 体位对12导联动态心电图各项参数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黄宝晨刘会玲刘克侠高淑梅张钧李民王竹君
- 关键词:体位
- 成人孟氏骨折治疗的临床探讨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成人孟氏骨折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成人孟氏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BadoⅠ型8例、Ⅱ型15例、Ⅲ型3例、Ⅳ型4例,均为新鲜骨折,开放性骨折4例、伴桡神经损伤5例、桡骨头骨折5例。所有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尺骨骨折均采用切开复位钛板螺钉内固定,其中16例桡骨小头脱位采用闭合复位,14例桡骨小头脱位采用切开复位(分外侧副韧带修复术和环状韧带重建术)。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72岁,平均36.7岁。左侧患肢18例,右侧患肢12例。结果 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150.7d,桡神经损伤患者术后0.75~4个月内均完全恢复。30例患者无1例出现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所有结果均按Broberg和Morrey评分系统进行评定,本研究按优和良为满意,可和差为不满意进行统计。根据桡骨小头的手术情况,分为桡骨小头闭合复位组和桡骨小头切开复位组。桡骨小头闭合复位组中,平均93.8分,优10例、良4例、可2例,满意率87.5%;切开复位组中,平均92.5分,优8例、良4例、可2例,满意率85.7%。30例患者总满意率为86.7%。结论根据本组实验结果,成人孟氏骨折应内固定治疗;尺骨骨折的解剖复位和钛板坚强内固定是取得较好疗效的主要原因,恢复尺骨正常长度,在孟氏骨折的治疗中非常的关键;在闭合复位桡骨失败时,应积极行切开复位手术,以维持桡骨稳定性及避免对肘关节造成进一步的损伤,闭合复位减少了局部创伤有利于局部软组织复原;伴随桡神经损伤者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相关检查结果和术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放宽桡神经手术探查的指征。
- 武云鹤陈宾关舒丹王桂平崔成喜张宇轩杨佳宁杨帅龚平张宝琦赵龙尚瑞松王竹君宋有鑫
- 关键词:孟氏骨折成人桡神经闭合复位
- 喉鳞癌组织中PTTG的表达及与bFGF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 2013年
- 目的探讨喉鳞癌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以及在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8例喉鳞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PTTG和bFGF两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CD34标记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TTG和bFGF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2.41%和84.48%,均高于癌旁组织的33.33%和36.67%(P<0.05);bFGF和PTTG的表达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且两者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MVD值在喉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大于喉鳞癌旁黏膜(P<0.05),并与喉鳞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MVD分别与喉鳞癌组织中PTTG和bF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TTG和bFGF在喉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MVD关系密切,在喉鳞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喉鳞癌的诊断和恶性程度评估。
- 高珊卢国友王竹君徐勤张淑君刘吉娜马桂琴
- 关键词:喉鳞癌垂体肿瘤转化基因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