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新慧

作品数:34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主题

  • 10篇脓毒
  • 9篇综合征
  • 8篇休克
  • 8篇脓毒症
  • 6篇窘迫综合征
  • 6篇呼吸窘迫
  • 6篇呼吸窘迫综合...
  • 6篇急性呼吸
  • 6篇急性呼吸窘迫
  • 6篇急性呼吸窘迫...
  • 5篇多糖
  • 5篇通气
  • 5篇包被
  • 4篇乳酸
  • 4篇脓毒性
  • 4篇危重
  • 4篇危重病
  • 4篇机械通气
  • 3篇血液
  • 3篇乳酸清除率

机构

  • 3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邢台医学高等...

作者

  • 34篇武新慧
  • 27篇胡振杰
  • 18篇赵钗
  • 9篇张玉想
  • 8篇王澜涛
  • 6篇朱桂军
  • 5篇于斌
  • 5篇陈蕾
  • 5篇刘丽霞
  • 3篇张涛
  • 2篇张勇
  • 2篇陈玉红
  • 2篇李勇
  • 2篇李娟
  • 2篇孟志强
  • 1篇李娟
  • 1篇孙莉霄
  • 1篇尹彦玲
  • 1篇张爱莉
  • 1篇葛胜梅

传媒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临床荟萃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华危重病急...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 1篇中华医学会2...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瘤合并ARDS患者救治体会被引量:1
2013年
随着淋巴瘤的治疗进展,长期无病生存率不断提高,其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报道也逐渐增多,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就是其中之一,其起病凶险、病死率高,影响长期生存率。本文就我科2年多来收治的淋巴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诊治过程分析如下。
赵钗陈蕾武新慧李永先
关键词:淋巴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老年MODS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14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 观察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治疗老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老年MODS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14例,最初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7~14d,第1~2d,200mg,1次/12h,第3~14d,200mg,1次/d;然后,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或口服液序贯治疗,400mg/d剂量水平,疗程2—4周。结果 临床有效率85.7%,真菌清除率为92.9%,真菌清除平均天数为6.1d;患者28d生存率85.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9%。结论 对老年MODS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广谱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序贯疗法,是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值得推广的给药方式。临床应用伊曲康唑时,应注意适应证、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张玉想武新慧刘丽霞朱桂军胡振杰
关键词:伊曲康唑侵袭性真菌感染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于脓毒症早期血管内皮通透性标志物Ang-1及SDC-1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入住我院明确诊断为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共计29例。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试验组在常规脓毒症集束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RRT治疗。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脓毒症AKI的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1 (Angiopoietin-1, Ang-1)和多糖包被标志物多配体聚糖-1 (Syndecan-1, SDC-1)浓度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指标的变化水平,观察CRRT对改善脓毒症AKI内皮细胞通透性的作用。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0小时对照组Ang-1浓度与试验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121),4小时及12小时检测Ang-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试验组SDC-1浓度在0小时、4小时、12小时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4小时、12小时的SDC-1的浓度呈下降趋势;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治疗12小时的单位体重液体入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CRRT对于脓毒症AKI的内皮细胞通透性有改善作用,早期开展CRRT可以优化患者的液体管理。
武新慧韩雅琦赵钗李斌刘志红胡振杰
关键词:脓毒症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血液净化ANGIOPOIETIN-1SYNDECAN-1
乳酸清除率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指导严重感染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比较被引量:45
2013年
目的比较乳酸清除率(LCR)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指导严重感染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诊断为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evO2组和LCR组,每组25例。患者入ICU后即给予积极对症处理,参照2008年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并依照具体情况,尽早开始液体复苏;SevO2组依次使中心静脉压(CVP)≥8mmHg(1mmHg=0.133kPa)、平均动脉压(MAP)≥65mmHg、ScvO2i〉0.70以完成液体复苏;LCR组依次使CVP≥8mmHg、MAP≥65mmHg、LCR≥10%以完成液体复苏(最好在6h内完成)。记录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的一般情况,液体复苏前即刻(0h)及复苏后3、6、72h时CVP、MAP、SevO2、乳酸浓度/LCR等的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其他相关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复苏前主要临床表现、新发器官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液体复苏后各种治疗措施的实施情况均无明显差异。与液体复苏前比较,LCR组和SevO2组患者复苏后3h起CVP均明显升高(mmHg:8.58±1.17比6.33±1.21,9.08±2.43比5.33±0.98,均P〈0.05),复苏后6h起心率(HR)、呼吸频率(RR)均明显下降[HR(次/rain):96±18比127±13,98±13比116±19;RR(次/min):234-3比33±9,24±5比35±6,均P〈0.05],氧合指数(Pa02/Fi02)明显升高(mmHg:179±41比86±21,202±33比95±17,均P〈0.05),MAP无明显改变;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CR组复苏后3h起血乳酸浓度明显下降(mm01]L:2.81±0.18比3.43±1.31,P〈0.05),复苏后6h、72hLCR较复苏后3h明显升高[(42.69±8.75)%、(48.87±9.69)%比(20.32±4.58)%,均P〈0.05];SevO2组复苏后3h起SevO2明显高于复苏前(0.65±0.04比0.53±
于斌田慧艳胡振杰赵钗刘丽霞张勇朱桂军王澜涛武新慧李娟
关键词:乳酸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感染性休克
DATS对LPS诱导ALI小鼠抗氧化功能及ICAM-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三硫(DATS)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抗氧化功能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LPS复制小鼠ALI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LI组、DATS预防组、DATS治疗组。测定肺系数、肺组织湿/干重量比值(W/D),以及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及ICAM-1的表达。结果 ALI组肺系数、肺组织W/D明显升高,肺组织MDA含量增加,MPO活性升高、SOD活性及T-AOC活性降低,ICAM-1表达增加;预防性应用DATS可减轻肺水肿,减少MDA生成,降低MPO活性、增加SOD活性及T-AOC活性,并使ICAM-1表达减少。DATS治疗组与ALI组相比,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预防性应用DATS对LPS诱导的ALI小鼠可发挥抗氧化作用,减轻肺损伤程度。
朱桂军孟志强李娟武新慧王澜涛陈玉红胡振杰
关键词:二烯丙基三硫髓过氧化物酶总抗氧化能力细胞间黏附分子-1
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临床分析及对策被引量:24
2008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及对策。方法将2002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机抽取的同期手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的220例食管癌患者的资料作对照,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心肺功能、年龄、性别、吸烟量、手术时间、手术方式、糖尿病史、籍贯的差异。结果严重并发症组发生呼吸衰竭75例,吻合口瘘11例,心脏并发症19例,电解质紊乱32例,其它并发症42例。严重并发症组65岁以上(χ2=19.48,P<0.01)、心输出量降低(χ2=5.05,P<0.05)、第1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70%(χ2=5.69,P<0.05)、手术时间长(χ2=40.43,P<0.01)、手术方式(χ2=25.57,P<0.01)、糖尿病史(χ2=13.57,P<0.01)、术前大量吸烟(χ2=4.88,P<0.05)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高龄(>65岁)、心肺功能减退、手术时间长、手术方式、糖尿病史、长期大量吸烟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呼吸衰竭和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病死原因。要注意引起并发症的易感因素(术前、术中、术后),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随着近年来麻醉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围手术期治疗经验的积累及ICU技术的发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已在逐步降低。
武新慧张玉想胡振杰赵钗
关键词:食管肿瘤呼吸功能不全手术后并发症
脓毒症与多糖包被被引量:2
2018年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尤其是重症医生的重视,随着人口老龄化、肿瘤发病率的激增以及各种有创性治疗的开展,脓毒症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据报道全球每年新增数百万脓毒症患者,其中有超过1/4的患者临床死亡,是导致死亡的第3大原因。尽管拯救脓毒症运动做了大量工作,脓毒症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死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数目仍在增加。
武新慧张涛胡振杰
关键词:脓毒症
胸腺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对胸腺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围术期管理进行总结。方法回顾分析我科36例胸腺切除治疗MG患者术后危象的预防及处理。结果除1例自动出院外,35例患
赵钗武新慧刘丽霞胡振杰张玉想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围手术期处理
脓毒性休克早期生理盐水复苏剂量和时机对内皮多糖包被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不同生理盐水(NS)复苏策略联合去甲肾上腺素(NE)对脓毒性休克早期兔肺内皮多糖包被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组、30 mL和60 mL及时复苏组(30 mL、60 mL及时组)及30 mL延迟复苏组(30 mL延迟组),每组6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性休克动物模型;Sham组只开腹探查后关腹,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孔。30 mL、60 mL及时组和30 mL延迟组于制模后即刻或1 h静脉输注NS 30 mL/kg或60 mL/kg,持续1 h,联合NE 0.02~0.05 μg·kg-1·min-1静脉泵入,维持平均动脉压(MAP)〉75 mmHg(1 mmHg=0.133 kPa),以5 mL/h NS维持至实验结束;Sham组和模型组仅给予5 mL/h NS。观察3个液体复苏组复苏前及复苏后即刻动脉血气变化。各组分别于制模0、3、6 h取颈内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浆多糖包被标志物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水平;于制模6 h处死动物取肺组织,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syndecan-1的蛋白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syndecan-1阳性表达。结果①血气分析:与复苏前比较,3个液体复苏组复苏后血乳酸(Lac)水平均明显降低,以30 mL及时组更加显著;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均明显升高,以30 mL延迟组更加显著;30 mL及时或延迟复苏对氧合指数(PaO2/FiO2)均有改善作用,但60 mL及时组PaO2/FiO2反而下降。②血浆标志物: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血浆syndecan-1水平明显升高,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采取30 mL及时或延迟复苏策略后,血浆syndecan-1水平在3 h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ng/L:138.0±2.4、139.7±15.7比161.5±4.1,均P〈0.05),但30 mL延迟组6 h syndecan-1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ng/L:213.1±19.4比206.4±
武新慧胡振杰尹彦玲李勇张涛
关键词:脓毒性休克
靶控输注异丙酚用于危重病患者镇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靶控输注在ICU危重病患者镇静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n=20):A组采用异丙酚恒速静脉输注,先静脉注射异丙酚1.5 mg/kg行镇静诱导,然后以1 mg/(kg.h)静脉输注;B组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初始靶控血药浓度设定为0.3μg/mL.每30 min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镇静深度,若Ramsay镇静评分小于或大于4级,A组则输注速率增加或减少0.3 mg/(kg.h),B组则调整靶浓度增加或减少0.1μg/mL.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B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及心率(HR),比较两种异丙酚输注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镇静效果及用药量.结果两组异丙酚输注方法,均在镇静诱导后MBp、SV、CO和CI明显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率(HR)无明显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点均无明显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过程中B组Ramsay镇静评分4级所占比例(59%)高于A组(43%)(P<0.05),B组用药量(459±186)mg少于A组(781±225)mg(P<0.05).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用于重症患者能够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与传统的恒速输注相比,镇静效果更好,用药量更少.
陈蕾胡振杰赵钗武新慧
关键词:异丙酚靶控输注血流动力学危重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