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患病情况以及丁苯酞序贯治疗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闽清县总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患者临床资料,将使用丁苯酞序贯治疗(先丁苯酞静脉注射,后过渡胶囊制剂口服,总疗程3个月)作为丁苯酞治疗组(n=64),将非丁苯酞治疗的患者作为非丁苯酞治疗组(n=64)。收集所有患者发病时一般人口学信息及基线的认知功能相关临床资料。使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Assessment,MoCA)量表和画钟试验(clock drawing Test,CDT)量表评价两组患者脑梗死急性期以及治疗3个月后的认知功能,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结局。比较两组治疗基线和治疗后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评分(MMSE、MoCA、ADL、CDT和mRS)的变化。结果相比非丁苯酞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丁苯酞治疗组MMSE、MoCA和CDT等认知功能评分高于非丁苯酞治疗组(P均<0.05)ADL评分低于非丁苯酞治疗组,且丁苯酞序贯治疗提高基线的MMSE、MoCA评分,降低基线ADL评分(P<均0.05)。相比非丁苯酞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患者3个月时脑梗死后认知障碍非痴呆和痴呆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改善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脑梗死后认知障碍非痴呆和脑梗死痴呆的发生率。
利用GFZ(Geo Forschungs Zentrum Potsdam)发布的GBM精密星历和钟差产品,以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IGS)周解文件中的测站坐标为参考,利用亚太地区8个IGS观测站的数据,分别以GPS、BDS、GLONASS和Galileo为基准系统进行静态多系统组合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实验,获得了以GPS为基准的系统组合具有最优定位性能的结论.采用相同的数据源进行静态模拟动态的多系统组合PPP实验,研究表明:双系统组合与单系统相比能够显著提升定位性能,GPS/GLONASS组合的定位性能较优;多系统组合定位性能表现结果更优,尤其是GPS/GLONASS/BDS/Galileo组合水平方向外符合精度优于2cm,高程方向优于3.5cm.以PPK(Post Processed Kinematic,PPK)解算的移动站坐标为参考,对实测动态数据进行PPP解算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表明:GPS/GLONASS/BDS/Galileo组合定位性能最优,NEU三方向的RMSE分别为2.24cm、5.27cm、5.8cm,收敛时长分别为17.08min、22.35min、54.08min,与静态模拟动态结果相比,定位性能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