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莎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主动脉
  • 5篇夹层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急性
  • 3篇STANFO...
  • 2篇动脉瓣
  • 2篇术后
  • 2篇主动脉瓣
  • 2篇主动脉瓣关闭...
  • 2篇主动脉窦
  • 2篇疗效
  • 2篇裸支架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Z
  • 1篇低心排
  • 1篇低心排血量
  • 1篇低心排血量综...
  • 1篇电板

机构

  • 12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2篇李莎
  • 7篇王波
  • 7篇符竣
  • 3篇张李涛
  • 3篇陶凉
  • 3篇范庆坤
  • 3篇龙艳丽
  • 3篇张真路
  • 2篇黄年旭
  • 2篇刘晓辉
  • 2篇卢佳佳
  • 2篇高翔
  • 1篇杨军
  • 1篇胡国智
  • 1篇雷媛
  • 1篇吴明祥
  • 1篇刘彬
  • 1篇华正东
  • 1篇宋杰
  • 1篇胡元萍

传媒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2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后呼吸训练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血气变化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术后呼吸训练对冠脉搭桥术(CABG)患者呼吸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8月在湖北省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CABG治疗的68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术后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前(T0)、术后1 d(T1)、5 d(T2)、10 d(T3)平均气道峰压(MAP)、最大吸气量、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并记录患者呼吸衰竭率、病死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衰竭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时的MAP、PaCO_2、最大吸气量、PaO_2水平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两组MAP、PaCO_2水平均较T1时明显降低,最大吸气量、PaO_2水平较T1时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术后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CABG患者的呼吸功能和动脉血气状态,有利于降低呼吸衰竭风险。
李莎
关键词:冠脉搭桥术血气分析
一种INR参数检测与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INR参数检测与显示装置,包括水平座、设置在水平座一侧的通信座、以及与水平座呈锐角布设的斜面座,斜面座开设有用于放置试纸条的试纸槽,试纸槽两侧设置有INR刻度线;水平座上设置有与试纸槽相贯通的血液槽,...
张李涛龙艳丽李莎张真路黄年旭刘晓辉颜新生范庆坤
文献传递
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评估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9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大血管中心共收治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412例,其中入组125例,包含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60例.男性80例,女性45例;年龄30~77岁,平均年龄(51.9±9.37)岁.该组患者根部处理均应用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远端半主动脉弓置换15例,全主动脉弓置换110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患者均置入“象鼻”支架.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170.0±41.2)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0.1±30.6)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25.1±5.9)min.术后随访1.5个月至4.3年,术后所有患者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均为0~1级.术后经食管超声检查即刻主动窦部残余夹层3例,分别随访1.5年、2.5年和3.0年,未形成动脉瘤,主动脉窦部直径分别为4.3 cm、4.2 cm和4.5 cm.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因主动脉瓣反流及窦部情况再次手术.结论 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治疗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较好,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安全有效、易开展.尤其在合并主动脉瓣反流的患者中,避免了换瓣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波李莎卢佳佳李项伯华正东符竣陶凉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HIT-Ab检测对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新发血栓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HIT-Ab检测对疑似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新发血栓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2016年7月至2018年11月疑似HIT472例,所有对象进行4Ts评分并送检HIT-Ab。依HIT-Ab结果分为四组:阴性组(0~0.9U/ml)412例、弱阳性组(1.0~4.9U/ml)45例、中阳性组(5.0~15.9U/ml)12例和强阳性组(≥16.0U/ml)3例。以超声或CT扫描检查确诊新发血栓为标准,评估HIT-Ab对新发血栓预测价值,以临床确诊HIT为标准评估HIT-Ab对HIT诊断效能。结果各组中新发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阴性组15.8%(62/412)、弱阳性组48.9%(22/45)、中阳性组75.0%(9/12)和强阳性组100%(3/3)(P<0.00)。HIT-Ab≥1.0U/ml时,诊断新发血栓的特异性93.0%,敏感性34.3%,阴性预测值(NPV)84.2%,阳性预测值(PPV)56.5%。各组HIT确诊率为:阴性组0%(0/412),弱阳性组62.2%(28/45),中阳性组(12/12)和强阳性组(3/3)均为100%,(P<0.00)。HIT-Ab≥1.0U/ml时,对HIT诊断特异度96.0%,敏感度100%,NPV100%,PPV71.5%。结论HIT-Ab在疑似HIT患者中,新发血栓发生率随HIT-Ab水平升高而增高。HIT-Ab检测可作为疑似HIT患者新发血栓预测和HIT诊断的重要工具。临床医生可依据HIT-Ab水平制定治疗策略。
范庆坤杜佳李玲胡元萍刘晓辉张李涛杨军李莎吴明祥张真路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自身抗体肝素静脉血栓形成
一种华法林剂量检测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华法林剂量检测控制系统,包括检测仪、医疗端和用户端,检测仪包括检测装置和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包括外壳和集成电路板,集成电板路包括处理器、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处理器的输入端接有用于拍摄INR参数的...
张李涛张真路龙艳丽李莎黄年旭颜新生任军范庆坤
文献传递
限制性裸支架在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限制性裸支架释放于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支架象鼻远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我院大血管中心对急性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需行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同期行限制性裸支架置入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3例,平均年龄34~68(49.72±8.05)岁。先将裸支架释放于胸降主动脉内,再将支架象鼻置于裸支架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血管CT造影,观察支架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例患者裸支架置入时阻力较大,自行脱出而放弃置入;余21例患者成功完成限制性裸支架置入。术后1例患者住院期间因大面积脑梗死而死亡,1例截瘫。生存并成功置入裸支架的20例患者均定期随访4~21(13.00±6.14)个月,随访期内无卒中、死亡。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示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移位及Ⅲ型内漏发生,未见支架远端新发破口。结论作为支架象鼻手术的辅助治疗手段,限制性裸支架的使用能减少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的发生且可以明显扩张支架象鼻远端血管真腔口径,主动脉重塑效果良好。
李莎符竣王波王燕高翔
关键词: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裸支架疗效
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控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降脂药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术后患者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控制。方法298例行CABG术连续患者,根据围手术期是否予以阿托伐他汀药物分为他汀组及对照组各149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变化。结果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或校正χ2,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P值<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他汀组和对照组在病史特点、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参数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房颤65例,总发生率21.8%,他汀组(14.8%)和对照组(28.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677,P=0.003)。两组相比,他汀组症状性房颤发生率及房颤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1,P=0.019;t=4.142,P=0.014)。Hs-CRP在两组中变化相似,术后3d水平最高,术后1周逐渐降低,术后3个月均能控制在正常低水平。对照组术后3d及1周较术前相比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46和2.818,P<0.05)。同期比较,他汀组术后3d及1周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t=16.344和6.029,P<0.05)。他汀组和对照组血总胆固醇浓度在术后1周及3个月较术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t=1.675和1.376,P<0.05;t=1.413和1.472,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除对CABG术后患者的血脂有效调节外,对全身炎症反应有明显减轻,并可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并缩短持续时间,且无肝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
宋杰雷媛卢洪彪龙艳丽胡国智李莎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房颤动C反应蛋白
应用裸支架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价限制性裸支架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支架象鼻远端的疗效。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我院大血管中心对2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需做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患者同时行限制性裸支架置入。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4~68岁,平均(50.85±8.49)岁。在胸降主动脉内释放裸支架,再将支架象鼻置于裸支架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CTA,观察支架位置及并发症情况。与我院大血管中心2013年1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因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常规行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42例患者进行对比。42例患者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20~78岁,平均(49.36±8.02)岁。结果裸支架组1例置入裸支架时阻力较大,自行脱出放弃置入;19例成功置入限制性裸支架,术后1例住院期间因大面积脑梗塞死亡。18例生存患者均定期随访,随访期内无卒中、死亡,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成像检查支架形态、位置良好,无移位及Ⅲ型内漏,未见象鼻支架远端新发破口。常规手术组2例死亡,1例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塞,1例为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无截瘫病例;2例出现象鼻支架远端新发破口,再次行胸腹主支架置入术。结论相比常规手术组,使用限制性裸支架安全,能有效减少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的发生且可以明显扩张远端血管真腔直径,主动脉重塑效果良好。
李莎符竣王波宋来春高翔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裸支架疗效
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应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评估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56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16例;年龄32~72岁,平均(53.92±9.26)岁。患者均为Ⅳ级反流,根部处理均应用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远端半主动脉弓替换3例,全主动脉弓替换(置入"象鼻"支架)53例。结果全组体外循环(175.0±43.5)min,主动脉阻断(133.3±31.9)min,深低温停循环(26.9±2.7)min。患者术后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均为0~Ⅰ级。随访3个月~4年,期间主动脉瓣反流程度0级45例,Ⅰ级8例,Ⅱ级3例。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术后即刻主动脉窦部残余夹层2例,分别随访1.5年和2年,均未形成动脉瘤,主动脉窦部直径分别为4.2 cm和4.5 cm。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因主动脉瓣反流及窦部情况再次手术。结论仿"Z"字主动脉窦部成形技术在合并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安全有效,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和开展。
王波李莎卢佳佳李项伯符竣陶凉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室间隔夹层瘤临床特点总结及2例病例分享被引量:1
2020年
室间隔夹层瘤临床上比较罕见,目前尚无人群发病率统计学研究,常继发于多种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窦瘤、感染性心内膜炎和冠状动脉瘘等,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体征,超声心动图是室间隔夹层瘤的首选诊断方法。室间隔夹层瘤可引起心脏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病程常逐渐加重且预后不佳,一经发现应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修补室间隔夹层瘤.
曹劲松王波许铭李莎符竣
关键词:室间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