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 作品数:97 被引量:323 H指数:9 供职机构: 济南军区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免疫小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999年 为构建编码HBV表面抗原蛋白S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3.1-S将它直接肌肉注射BALB/c小鼠,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另用^3H-TdR掺入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表明,HBV基因疫苗pcR3.1-S可诱发小鼠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 李文波 周永兴 姚志强 冯志华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 免疫应答 动物实验 基因疫苗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穿孔的诊断和处理 被引量:3 2017年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临床上处理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穿孔是其较为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早期诊断和处理是此类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本文即探讨ERCP并发穿孔的分类、处理及预防策略,从而为临床实践中ERCP并发穿孔的处理提供帮助。 李文波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穿孔 并发症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疫苗联合抗原蛋白免疫效应的评价 2003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疫苗联合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S蛋白 (HBsAg)免疫Balb/c小鼠的效应。方法 构建编码S蛋白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R3 .1-S作为HBV基因疫苗。以HBV基因疫苗联合HBsAg蛋白免疫接种Balb/c小鼠 ,同时以HBV基因疫苗或S蛋白单独接种Balb/c小鼠作为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抗HBs应答 ,3 H -TdR掺入法检测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免疫接种 2周、4周后 ,联合免疫组抗HBs滴度高于HBV基因疫苗单独接种组 ,但低于S蛋白单独接种组 ;6周后 ,HBV基因疫苗组抗HBs滴度最高 ,联合组次之。各组间免疫小鼠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无显著差异性 ( P >0 .0 5 )。 李文波 张修礼 姚志强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疫苗 他汀类药物对肝脏作用的再认识 被引量:4 2017年 回顾近几年他汀类药物在心血管疾病的初级和次级预防的临床研究数据,其效果良好,应用显著增加。 李松霏 李文波 刘晓峰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肝脏 心血管疾病 CpG DNA的免疫学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00年 近年发现含CpG基序的DNA或寡核苷酸具有许多免疫学活性 ,其活性的发挥与所含CpG基序及其侧翼序列结构密切相关 ,作用机理涉及胞内体内酸化、活性氧成份 (ROS)产生、NFκβ激活等过程。本文就有关CpGDNA或CpGODN免疫学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近期研究作一简述。 李文波 权启镇关键词:CPGDNA 免疫学功能 内镜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13例 被引量:4 2012年 门静脉海绵样变(cavernoustransformationoftheportalvein,CTPV)是指肝门部或肝内门静脉分支慢性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后,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为减轻门静脉高压,机体代偿性在门静脉周围形成侧枝循环或阻塞后的再通。CTPV患者可反复呕血和解柏油样便,伴有轻到中度的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我院2003年至2011年采用内镜套扎(endoscopicvaricealligation,EVL)、内镜下硬化(endoscopicvaricealsclerotherapy,EVS)及胃底曲张静脉粘合剂注射对13例CTPV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冯玉佳 王要军 李文波 孙自勤 刘晓峰 权启镇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门静脉海绵样变 内镜治疗 胃底曲张静脉 CTPV 门静脉分支 胃癌组织癌基因ERBB3过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癌基因ERBB3编码的ERBB3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ERBB3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5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胃癌组织(Lauren病理分类,其中肠型胃癌43例,弥散型胃癌22例)及65例正常对照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按照胃癌的不同病理类型、TNM分期将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胃癌组(65例)ERBB3蛋白过表达者7例,占10.8%,而正常对照组(65例)只有1例过表达,占1.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ERBB3蛋白在弥散型胃癌的过表达率高于肠型胃癌(27.3%vs2.3%,P<0.01)。ERBB3蛋白过表达与胃癌TNM分期相关联,Ⅳ期患者中ERBB3过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期的患者。结论ERBB3蛋白在胃癌中存在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其机制可能与其参与了胃癌的低分化病理过程有关。 张修礼 孙自勤 徐东平 曲建慧 钟彦伟 刘妍 刘晓峰 李文波 刘长江 任洪波 周玮 李兆申关键词:胃肿瘤 癌基因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型人工肝治疗11例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肝功能衰竭病人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治疗组),9例为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观察血浆置换对肝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分析其疗效。结果 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明显下降(210±86μmol/L VS 342±96μmol/L,P<0.05);凝血酶原时间缩短(26±12s VS 38±11s,P<0.05),但治疗前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变化不显著(852±221U/L VS 795±195U/L,P>0.05)。血浆置换组存活7例,存活率为63.6%(7/11);高于对照组的37.5%(3/9,P<0.05)。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可明显降低血清TBIL、缩短凝血酶时间,并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是目前治疗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 张修礼 李文波 刘艳华 权启镇 孙自勤 王要军 江学良关键词:血浆置换治疗 肝功能衰竭 疗效 肝功能恢复 血清总胆红素 凝血酶原时间 应用在体动物模型开展Barrett食管发生机制的研究 2015年 Barrett食管(BE)被普遍认为是食管腺癌(EAC)的癌前病变,阐明BE发生机制对探寻防治BE和EAC的方法有重要价值。好的动物模型是研究BE发生机制的重要工具。本文阐述发展BE动物模型的策略及现状,以及应用动物模型开展BE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李文波 陈晓欣关键词:BARRETT食管 分子机制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建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标准,评价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行CLE检查且经组织病理证实为胃癌的36例患者的共聚焦图像,建立CLE对胃癌病理分型的诊断标准。根据共聚焦图像上腺体结构的有无和微血管形态的改变,CLE可将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种病理类型。以组织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研究CLE对不同胃癌病理分型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LE对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81.8%、93.5%和88.7%,对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85.7%、92.3%和90.5%。结论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有良好的一致性,提供了一种于内镜检查同时在体诊断胃癌病理分型的新工具。 何振 李延青 于涛 季锐 李文波 李涛关键词:显微镜检查 共焦 胃肿瘤 病理学